(2019年1月4日秦淮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各位代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49条规定,秦淮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预算执行情况、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预算草案已由区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进行了初步审查,并在本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上审查通过,现将有关审查结果的情况,向各位代表书面报告。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区人大各项决议决定,计划、预算执行进展顺利,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致力稳增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聚力增效益,转型升级稳步提升;举力促发展,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倾力惠民生,社会发展日益协调;强力推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全力抓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区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4亿元,增长8.1%;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78亿元,增长9.8%。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亿元,增长14.9 %;按照市对区现行财政体制结算,预计2018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财力85.94亿元,支出完成83.62亿元,结转2.32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74.64亿元,支出完成64.61亿元,结转10.03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0.07亿元,支出 0.0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了收支平衡。
总体来看,2018年区政府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和面临各种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抓转型稳基础、抓质量促提升、抓项目增后劲、抓改革助开放、抓统筹重协调、抓民生促和谐,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多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保持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平稳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亟待突破,实体趋稳向好的基础有待夯实,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潜力不足,收支矛盾日益突显,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任务艰巨,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等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区政府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预算安排情况
2019年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践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年,更是做好“五个坚持”的“落实之年”。区政府提出的计划和预算编制草案,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了“六个稳”的要求,全面把握了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主基调。本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审查认为,计划和预算草案在主要经济指标的安排上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统筹兼顾,体现了公共财政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支撑作用,具有一定的奋斗性,符合我区实际。
因此,建议本次大会:批准区政府《关于秦淮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秦淮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批准区政府《关于秦淮区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秦淮区2019年预算草案。
三、对区政府完成2019年计划和预算目标的建议
按照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区委二届九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对区政府落实2019年计划和预算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一)调结构、稳增长,夯实经济行稳致远的基础。一是保持投资稳步增长。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以项目的落地带动有效投入的增长,以项目的质量提升发展的质量。发挥南部新城建设和白下高新“一区多园”的平台效应和资源效应,不断提升对全区经济建设的支撑力,助推经济实力的蓄势腾飞。二是增强消费拉动牵引。对外要突出“文旅商”特色消费热点,形成泛娱乐产业策源高地,调动大众消费热情。对内要针对不同群体,进行精准施策,拓展富民增收路径,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全社会消费能力。三是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瞄准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加强外资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推进服务。注重引进一批国际知名龙头型、旗舰型项目,促进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外资质量。
(二)破难题、强实体,增强企业内生发展的动力。一是提升企业服务水平。把企业服务摆上重要位置,完善企业走访机制,建立企业大数据平台,推进企业资源集约利用。放大现有政策效应,鼓励骨干企业加速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加速发展壮大,力争培育出一批新的独角兽、瞪羚企业。二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121”战略和“两落地一融合”工程,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互促共进、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壮大双管齐下,构建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平台链深入融合的创新格局。三是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加快发展新经济、打造新产业、培育新业态的步伐,积极帮助企业化解融资、用地、上下游产业链供给等实际困难,尤其要加大民营科技型企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民营企业稳增长、快发展。
(三)抓统筹、重保障,提高群众幸福生活的指数。一是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聚焦教育、医疗两大供给重点,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二是优化公共服务结构。进一步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合理划定政府投资边界,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调整和优化公共服务的配置结构。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增加土地供应等途径,招引社会优质资源投身公共服务产业,满足社会多层次的服务需求。三是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坚持便民利民、依法依规、信息共享的原则,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促进公共服务办理事项相互衔接,不断优化和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四)防风险、补短板,增强财政保障管理的能力。一是加大招商引资与税收转引工作力度。充分发挥街道服务职能作用,功能板块、行业主管部门、综合经济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的联动作用,聚力稳定税源存量、培植税源增量,强化目标落实,加强监督考核,切实把财源建设的成效体现到财政增收上来。二是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全面落实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化解、处置工作机制。严控新增债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全力化解政府债务,密切跟踪监测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等领域的风险因素,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对区属国有企业运营监管,防范债务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继续开展非法集资风险排查,维护良好的经济生态环境。三是提升资金使用绩效。进一步完善预算资金审核、批复和拨付机制,均衡预算执行进度,提高支出时效性。强化绩效管理,加强对重大政府投资项目、重点民生事项等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价,探索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价工作,加大评价成果运用力度,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