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风采】陈亨清代表: 做群众眼中值得信赖的人 |
发布时间:2022-10-30 浏览数:9498 【字体:大 中
小】 |
我叫陈亨清,男,汉族,致公党,2012年至今为秦淮区人大代表,现任南京金满钵贸易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人民群众对代表抱有很大的期望,我深感责任的重大。 当选人大代表以来,我先后提出《关于加快老门东地区(剪子巷老旧小区)雨污分流的建议》《关于社区配备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议》《关于学校操场适时开放的建议》《关于老旧小区停车难的建议》《关于规范车辆礼让行人过斑马线的建议》《关于规范垃圾分类的建议》《关于提高社工福利待遇和发展空间的建议》等建议10余条,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真办理。我积极参与区人大夫子庙街道工委组织的2014年《新年微心愿》认领、2015年《暖心·新年礼》认领活动,以及 “红十字”捐款、“六一”助学捐款等各类慰问活动16次。近两年,我先后捐赠防疫口罩、防护服等累计金额1.56万元,捐款9.6万余元,为建设和谐秦淮尽了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作为门东选区的一名人大代表,我坚持每月到社区与群众接触,把社区群众当作自己家的亲人。门东社区居委会地处老门东核心景区,人口1850户3417人,其中30%以上是老年人,他们虽然有儿有女,但大部分不和儿女一起生活,处于“空巢状态”。由于年老体弱,缺少照顾,一日三餐如何吃好便成了他们最大的困难。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通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督促有关方面在中营9号建立全区最高水平的“银发餐桌”,解决选区老人的吃饭问题。一是多方奔走呼吁,把群众的困难反映上去。利用人大代表的优势,只要参加市区活动,就要提老人吃饭问题,讲社会进步与老人困难,讲外省市经验和本地实际,讲人大代表职责和百姓期望,引起区街领导和民政部门的关注。二是想方设法引进资源,用好政府政策走社会化服务的道路。在民政系统的帮助下,与夫子庙街道领导一起引入“悦华门东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利用门东社区办公用房,以连锁饭店的标准建设“门东银发餐桌”项目,市区直接投资达20万元。银发餐桌有近150名老人常年在此就餐,8-10元的餐费不仅物美价廉,而且符合老人口味;不仅可以当场吃,还可以送到家;不但可以吃一餐,还可以带两顿。
在一次人大代表进社区接待群众时,几个社区群众聊起了火热的“健身保健”情况,说到了鼓楼区试点的“中小学校操场对外开放”的新举措。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立刻意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老年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与社会资源的不充分之间有着较大矛盾。我以《如何释放社会资源服务群众》为题,先后赴鼓楼等区走访调研,请教教育局、体育局、夫子庙街道等单位,共同研究破题策略。这看似件小事,但解决起来却困难重重。为什么群众不愿意去收费机构?为什么健身场地这样稀少?我一一给出原因与解决方案。群众不愿意去健身机构的原因是收费贵,课程针对的是年轻人,高大上的项目不合适。至于健身场地稀少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是投入大,维护贵,收益小,大部分机构和资本不愿意进入。针对这些情况,我以代表建议的形式提出解决方案。秦淮区有关单位给予回复:鼓励辖区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开放操场等体育资源,特别是开放南京市第十八中学操场和秦淮区体育中心,南京体育运动学校等多所学校操场夜间开放;建设街道、社区两级“党群服务中心”,提供室内健身场地和资源。如今,群众健身热情高涨,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夫子庙街道在建立“人大代表之家”的基础上,于2017年9月率先在门东社区设立南京市第一家社区“人大代表工作室”,我正是该工作室的发起人之一。为支持社区“人大代表工作室”建设,我捐赠1.5万元建设“影音工作室”,添置电脑、投影仪、单反相机等器材,支持社区开展“幸福家庭全家福”免费拍摄活动,受到党员和群众的一致欢迎。我每年坚持捐款捐物看望社区困难群众,帮助社区开展“四季节”特色活动,参与包饺子、打月饼、吃粽子等年俗活动,与党员群众打成一片。做这些事情,不仅仅因为自己是人大代表,更重的是要做一个榜样,带动更多人动起来,尽最大努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编辑:郭志军 |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关键词Tags: |
上一条:
周绍明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秦淮的生动实践
|
下一条:
【履职风采】高云梅代表:梅花有素心 青葱酬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