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徐建红代表:推动秦淮区金融业转型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05 浏览数:10933 【字体:

我区金融业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困难


秦淮区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以及丰富的商务资源和科教文化资源优势,客观上具有促进金融业发展及贡献的良好根基。一是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我区地处南京市主城中心,作为宁沪发展轴线的节点区域,是南京融入长三角、辐射中西部的重要门户。发达的交通网络使秦淮区能够便捷地承接上海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的辐射推动,同时也有助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融汇协同,进一步放大资本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在接轨大上海、支撑南京区域金融中心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二是资源禀赋潜力巨大。我区是南京都市圈的商贸商务中心,拥有被誉为“中华第一商圈”的新街口商圈,是商贸密集度最高的地区。区内产业结构成熟,商务楼宇、特色园区等载体众多,高新园区等功能板块发展迅速,现代服务业良好的发展基础对于新型金融组织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集聚作用。同时文化科技优势凸显,拥有4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南京主城区内唯一的省级开发区。晨光1865产业园是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为我区培育发展金融和金融衍生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三是金融发展底蕴深厚。我区是南京市老牌金融中心,金融发展历史悠久,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密集,集聚了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省证监局、工行江苏分行、农行江苏分行、中行江苏分行、建行江苏分行等重要金融机构,金融业发展基础较好。


“十三五”以来,我区金融业有了长足发展,成效显著。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十四五”时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是释放金融新动能的重要窗口期。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扩容,南京整体城市发展格局呈现多中心的发展趋势,秦淮区作为传统金融业集聚区,金融业的产业竞争力已受到较大影响,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是市级产业规划改变了我区金融核心区的定位。

二是区域环境制约金融提升能级。

三是我区金融机构持续外迁。

四是金融创新力度尚需激发。



秦淮区金融业发展的建议


1、坚持规划引领,完善金融工作体制机制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省市各类政策资金支持。在省级层面,应谋求争取省里对我区金融改革的政策支持,让更多的金融产品、工具和制度在秦淮先行先试。在市级层面,应呼吁市域内相对平等的政策、资金支持,进一步深化金融合作,鼓励国际金融财团优先入驻秦淮,积极承接国际金融转移。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根据南京市金融业“十四五”规划、秦淮区金融业“十四五”发展专项规划,加强与各级金融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的协调沟通,争取支持,协同推进规划实施。三是进一步完善金融合作联动机制。建立区金融改革创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特邀省、市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顾问,驻区“一行、三会”金融机构高管、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区金融办、发改、财政、招商等部门领导为主要成员,及时研究解决金融改革创新中遇到的困难和难点问题。


2、巩固传统优势,放大金融集聚能级

一是加快新街口金融集聚区提档升级。通过重大项目建设、楼宇提质、商贸转型、文商旅融合等手段,推进核心区品质提档升级,加速智慧商圈建设,借助“新街口基金评价指数”发布、新街口投资者教育基地、新街口全球资管高峰论坛、新街口系列赛事活动等,扩大新街口金融商圈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塑造新街口金融品牌,扩大“中华第一商圈”、“百年新街口”的影响力。二是招大引强,引进功能性总部机构。加大金融机构法人总部、区域性总部和专业子公司的引进力度,鼓励各类大公司、大型企业集团来宁设立资金管理,资本运营等总部型功能机构。支持和推动在宁金融机构分支机构争取总部支持,加大资源配置力度,持续提升本地金融供给能力,积极承接总部金融改革创新项目,引入总部产品研发中心、金融创新实验室等功能性机构和金融后台。三是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催生新动能。“十四五”期间南京将建设数字经济名城,借助秦淮数字金融在全市数字经济行动计划中定位为重点发展领域的契机,积极推进支付结算、大数据征信、消费金融、互联网保险销售等产业形态的引入,在数字化消费和数字化资管细分领域深耕发力,依托现代金融总部项目,发挥金融桥梁作用,形成“金融+”为引领的洪武路-中山南路现代金融街区。


3、坚持错位发展,培育新型金融业态

一是大力发展文化金融。充分发挥区域产业优势和文化特质,营造具有秦淮特征的区域金融新特色。借助文旅资源禀赋优势,探索成立文化银行、文化小贷公司、文旅产业基金、文旅产业信贷风险池,形成文旅金融合作供应链,帮助文旅企业对接银行做强做大,引导、培育优质企业在新三板、主板上市。积极引入头部社会资本,在推动市场化合作上实现突破,充分释放出区域文旅优势资源的红利。二是积极寻求物联网金融发展商机。借助物联网产业优势,实现垂直领域的深度融合和渗透,重点培育和引进聚焦金融方向的物联网企业,结合人行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推进,积极寻求物联网金融发展商机,力争在物联网金融创新上形成品牌。三是努力在绿色金融方面探索。我国已初步形成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绿色金融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要努力争取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探索开展碳金融等气候友好型的创新业务,把金融创新和发展绿色金融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通过贷款、理财、担保、租赁、信托等多种金融工具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市场。


4、完善载体资源配置,提升环境品质

一是优化载体发展空间。突破发展空间硬约束的瓶颈,预留好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及周边地区可供二次开发的土地资源和可供置换的楼宇资源,尽量满足新增金融、商务载体用地,确保高端金融机构入驻需要。二是提升楼宇经济发展层级。根据我区重点金融机构布局情况,结合危旧房改造,对周边楼宇资源进行整体规划、改造和提档升级,持续提升楼宇品质,适应金融业高端需求。三是改善基础配套服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建设,进一步改造、优化金融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建立与金融业相配套的各种配套服务设施,解决停车难问题。


5、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一是引入专业力量。借助汇升投资者教育基地,聘请金融企业家、专家学者,以产融结合为目标,深入研究金融专业发展趋势和区域金融安全形势,协助金融市场与实体产业的协调发展,为秦淮区金融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二是完善服务机制。搭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多层次交流平台,加强业务互动,推动金融机构拓展地区金融业务和新兴产业的金融服务机会。定期举办企业联谊会,促进企业的信息交流和业务合作,针对企业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供给。三是发挥政策激励力度。不断完善支持金融发展和金融服务创新的奖励办法,建立专门的服务团队,持续关注金融机构从落地到成长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精准有效地解决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最大限度的留住存量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和辐射范围,充分发挥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编辑:郭志军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建言献策】秦淮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下一条: 【建言献策】蒋夷代表:促进社区减负增效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73501722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