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路上的“大夫第”——秦大士故居
 发布时间:2025-01-20 浏览数:492 【字体:

秦淮区武定桥至琵琶巷口的这一段路,旧称大夫第20世纪50年代被并入长乐路。此处之所以称大夫第,流传着两种说法,一是历史上有一座状元府第占据了整条街巷,这位状元官至侍讲学士,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官至直隶总督、另一个以帝傅之荣赠礼部尚书,故人呼其宅为大夫第;另一说是因状元府第的门前照壁上有一个很大的字,百姓们称其大佛地,后讹称大夫第。但无论哪种说法,这其中的状元府第皆指秦大士故居。

大夫第原是明朝大学士何如宠的府第,万历年间何如宠中进士,崇祯时官至礼部、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后受封皇族,人阁辅政。因为有功,崇祯皇帝特赐府第于金陵,为其在武定桥东修建了豪华的宅邸,整座府第壮观气派,无有可比者。明代以后,何家逐渐衰落。清乾隆十七年(1752)秦大士中状元,世居秦淮河畔金沙井,他的长子秦承恩任陕西巡抚时,买下何如宠故居并加以修葺扩建。嘉庆年间,秦大士从侍讲学士任上退任后,将金沙金旧宅改为家祠,秦大士便居住在武定桥东。从此,此处便成了秦状元府

秦大士,字鲁一,一字磵泉,号秋田。江南省江宁人(今江苏南京)。乾隆十三年举乡试,十七年殿试进士一甲第一名,中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擢至侍讲学士,典福建壬午科乡试,得士称盛,选授皇子书,最勤慎,告归,养亲社门不出,年六十余卒,著有《蓬莱山樵集》等。

秦状元府本是五路九进,房屋众多,占地颇广。厅堂在前,楼宅居后,具有清初建筑特点,中规中矩。分东、中、西三路,中为门厅后为楼房;东路有三进楼房;西路四进,后有花园,园内有东山楼,又植柏、梓、桐、榉四树于庭院堂前,寓意百子同居;旁建书房,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秦府东山楼有秦大士自书联云:辛勤有此庐,抽身归矣。喜鸟啼花笑,三径常开,好领取,竹簟清风,茅檐暖日;萧闲无个事,闭户恬然,对茶熟香温,一编独抱,最难忘,别来旧雨,经过名山。这些建筑因历史原因大部分废毁,2006年经修复扩建,成为状元故居陈列馆向市民开放。

修缮复建后的状元故居陈列馆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中路二进,大厅为建筑群中主体,面阔12米、进深8 米、高8.2米,大厅梁柱粗大,门窗隔扇雕花精美,彰显秦淮古居的风雅。东路三进均为楼房。西路四进,门厅面阔10.1米、进深8米、高6米,后三进为住宅楼,后方花园取宋代欧阳修瞻望玉堂,如在天上之意,取其为瞻园57号厢房墙壁内砌有石碑数块,刻有秦状元正、草、隶、篆4体书写诗词;61号院内至今还保留着古井一口,水质清澈,常年不枯。门额秦状元府为著名书法家尉天池所题。

秦大士有两子秦承恩、秦承业。秦承恩,字慎之,号芝轩。乾隆二十五年举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第二甲第十一名。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福建按察使、江西巡抚,官至刑部尚书,署直隶总督。秦承业,字补之,号易堂,乾隆三十五年举于乡,乾隆四十六年进士第二甲第一名,承业殿试初拟一甲第一,长洲钱棨第十,高宗以本朝无三元,乃改钱棨榜首,秦承业为传胪。初授编修,历官国子监司业,赐转右中允,司经局洗马,官至侍讲学士,后因病归,年八十四卒。赠三品卿,道光十二年,特赠礼部尚书,道光二十七年赐谥文悫。所著有《瑞芝轩文集》等。秦承业之子秦绳曾,字直亭,一字宜圃,乾隆五十九年举于乡,嘉庆十年殿试第二甲第三十六名,赐进士出身。初授刑部主事,历官刑部郎中,福建道监察御史,降补主事,特用员外郎。可见,武定桥东的江宁秦氏一族,五十余年间,三代四进士,名儒硕德,望重一时,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科第世家、名门望族。

 

作者:林相国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巷里城南·烟火记忆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76678958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