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淮区人社局局长成剑
履职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社会委主任委员 高焰
2022年9月29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区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区法院副院长、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履职情况的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本次会议之前,区人大社会委在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下,对区人社局局长成剑同志的履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召开座谈会,听取科室负责同志、下属单位和服务对象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并与区人社局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个别约谈。观摩第六届“赢在秦淮”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颁奖典礼暨秦淮区青年创业者联盟成立仪式,参观了大创项目优秀成果展。结合民生实事监督,视察调研越界梦幻城园区南京吾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飞虾供应链管理公司等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座谈交流,客观公正了解成剑同志履职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依法履行职责情况
成剑同志自2020年9月被区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区人社局局长以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带领人社系统全体人员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勇于担当,创新实干,工作成绩突出。区人社局被评为省人社系统先进集体、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在全区综合考核中获第一等次。
一是勇于担当,履职成效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应对新冠疫情和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造成的冲击,以稳就业保民生为工作主线,全力推进社会保障服务提升、人才人事改革创新、劳动关系和谐创建等工作,实现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区街联动、部门协同、线上线下,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大局,新增大学生就业总量连续位列全市第一,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发挥大学生“紫金山英才宁聚计划”政策功效,开展 “赢在秦淮”青创大赛,成立秦淮区人力资源行业联盟,持续为创新名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博士后、专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乡土人才屡获国家、省、市技能大赛奖项。落实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援企纾困和全民参保并进,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在劳动仲裁各环节加大调解力度,常态化打好根治农民工欠薪攻坚战,全过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是创新实干,工作标杆高。主动对接省市政策,立足秦淮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多项工作举措在省市率先。比如:在全市率先成立区域人力资源行业联盟,依托“大企”,服务“群企”,促进人才虹吸效应、产业聚集效应、行业关联效应、就业乘法效应不断提升;在全市率先成立区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处中心,与区法院开展联合调处工作,试点坐班律师现场服务,最大限度将劳动人事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全省率先成立在建项目农民工“一站式”劳动保障服务大厅,变“分散办”为“一厅办”,提供规范化、便捷化、人性化服务;探索建立“五自主、三服务、一提醒”工作模式,编制《秦淮区事业单位科级领导职位选拔任用工作指导手册》,扩大事业单位自主用人权,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宣传总结,亮点工作被《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劳动保障报》《新华日报》和学习强国平台、央视视频等报道近百条。
三是团结协作,表率作用好。做为一名党外干部,成剑同志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主动带头常态化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做到学习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有考核,本人博士在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三重一大”事项均由局党委会集体研究讨论决定,常态化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坚持工作部署到哪里,作风建设就跟进到哪里,推动机关干部比作风、比技能、比业绩,带头下沉社区,在疫情防控、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等工作中展现人社担当。注重以和共事、以和谋事、以和成事,为人谦和,凝聚力强,人社干部队伍团结和谐、创新活力、积极向上。
二、接受人大监督情况
1、贯彻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和接受区人大常委会监督情况。成剑同志受区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区稳就业保就业促创业工作情况,就代表和群众关注的问题接受询问,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主动接受区人大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及时汇报推进情况,听取吸纳代表意见,保质保量完成“就业创业”民生项目,在2021年底区人大常委会民生实事满意度测评中位列第一名。
2、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情况。两年来,区人社局共收到“关于建安行业外包农民工权益保障相关问题的建议”“ 关于提高失地农民待遇的建议”等代表建议23件。成剑同志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明确分管领导、负责科室及具体办理人,并主动上门征求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推动代表所提问题解决,建议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
三、需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1、以更高的站位统筹全局工作。就业稳则民心安。作为单位行政“一把手”,高效统筹“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个大局,加强协同联动,共建共享,搭建供需有效平台,创新完善对接帮扶机制,推动就业与人才深度融合,促进助企纾困政策精准匹配,面对面了解企业诉求,点对点解决实际困难,聚力打好稳岗、拓岗、保岗组合拳,推动创新创业带就业,更加有力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
2、以更强的举措解决实际问题。面对新冠疫情和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现实矛盾和问题,如灵活就业、共享用工等新就业形态引发更突出的社会保障和劳动维权问题;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经济效益下行造成工资拖欠或解除不当,劳动报酬类和解除劳动合同类案件居高不下,复合型劳动纠纷多发状态持续等,解放思想、知重负重,对标群众期盼,分析找准问题,研究方法路径,充分考虑疫情防控措施对双方的影响,既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和就业稳定,又为企业生存发展、有序运转创造应有的条件,妥善化解疫情引发的劳动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