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 区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郑骏
|
2022年10月27日
|
主任、各位副主任: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区人大财经委和常委会预算工委组建课题调研组,围绕秦淮经济加速发展工作,全面了解发改、投促、商务、财政等部门和各板块园区招引及重大项目落地进度,实地查看有关载体建设情况,听取区投促局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报告,征求经济、预算专业代表组部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招商引资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成果,是串联全局工作的重要一环。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着力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狠抓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招商引资成果进一步显现。
1、攻坚重大项目招引落地。今年1-8月,省、市重大项目投资完成71.7亿元,完成进度81.2%,达超时序14.5个百分点;全区重大项目投资累计完成208.8亿元,完成进度77.6%,达超时序10.9个百分点;白下高新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等2项重大项目已通过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系统审核;前9个月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30.9亿元,增速15%,位居全市第一。今年以来共引进中环零重力飞机工业、远大能源等有质量的项目78个,金洽会上,我区现场签约项目32个,总投资251.85亿元。
2、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4+4”主导产业发展,聚焦招引企业的经济贡献度和产业集聚度,设立2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以投招联动的多元方式集聚更多高质量企业落户。注重数字经济赋能,建立区级“智改数转”培育库,助力制造业企业“提档升级”,白下高新区在全省省级高新区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三、南京第一。现代金融服务业作为秦淮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今年1-9月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6亿元,占全区比重37.5%,在各行业占比中位居第一。
3、促进新兴业态集聚壮大。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省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示范区建设,依托重点商业综合体,引进国际、国内高端消费品牌首店、旗舰店、形象店49家,江苏首家华润万象天地开业,深度激活三山街片区商业活力。加快创建“全国示范智慧商圈”,大力发展智慧零售、跨界零售、无人零售、绿色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布局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出台跨境电商产业链和配套服务政策支撑体系,引入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和国际知名平台企业。
4、实施顺畅高效招引机制。建立“1+6+1”专班工作组织体系,精准调度企业稳产、财税增收、消费拉动等专项工作,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20项举措,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招引工作一体化统筹。构建“1+3”经济加速发展政策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招引培育、创新转型、协同发展等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撑。开展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实现营收、税收重点企业走访全覆盖,形成快速反应、高效决策、系统协同的招商工作推进格局。
二、问题和不足
1、项目结构和质量有待提升。投资规模和体量大的头部项目占比还不多,引领带动效应强的龙头项目少,目前亿元以上项目36个,仅为去年同期的38%,实际使用内、外资对地块开发项目依赖度较高;招商项目落地率和税收贡献度压力较大,部分载体,尤其是各类科技园区载体坪效不高,市场主体、法人企业数量虽位居全市前列,但有重要税源贡献的优质企业不多,对全区指标贡献支撑较弱。
2、产业竞争力有待加强。受产业结构和疫情影响,商务商贸、文化旅游等传统支柱产业优势难以为继,地位逐步下滑,贸易业等产业占全市比重逐年降低,旅游业增长缓慢、后劲不足。受外部金融政策影响及内部环境制约,部分金融企业陆续外迁。科技创新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支撑性贡献,至今未实现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
3、专业化招商水平有待提升。全区招商工作体制机制还需理顺,常态化服务企业的责任分工、困难协调、重点经济信息跟踪等未形成闭环。部门统筹协调水平还需加强,对企业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出的业态调整、业务整合新设等经济事项不够敏感,全区面上企业信息、税收、营收等数据共享仍有欠缺。招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专业化招商手段还不够丰富灵活,市场化运作程度较低。
三、几点建议
抓项目促投资是秦淮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环节,也是惠民生稳就业的有效途径。全区要把经济加速发展放在优先位置,抢抓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机遇,坚决扛起省会城市中心城区责任担当,为全市发展大局勇挑大梁、多作贡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持续完善营商环境,优化服务增强后劲。一要加强招商项目论证,根据开发企业综合实力、行业发展前景,在要素配置上优先保障符合“4+4”产业导向的重点项目。二要努力构建楼宇经济新格局,制定楼宇改造增效计划,加大硬件改造阶段的政策支持和招商阶段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楼宇产业“上下游”功能相互补充、业务交流合作,形成产业适度集聚。三要着力推动坪效提升,提高秦淮硅巷发展能级,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和产业园区完整创新链,为高成长企业提供支撑,为项目签约落地提供优质生产环境。四要不断深化坐实挂包走访企业制度,扩大走访范围,针对扶持政策、就医就学等个性化问题和诉求,提供一对一、精准化的服务,让更多企业“引得进、留得住、扎下根”。
(二)持续促进项目落地,效益导向促进发展。一要全力以赴做好新项目开工、老项目续建等工作,着力破解推进中的瓶颈问题,确保新华社地块年内挂牌上市,文和友等项目尽快开工,中航科技城重新启动实施,三十四标等项目竣工投产。二要做好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围绕项目规划、土地整理、挂牌出让、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等各环节,定期会商、协同会办,实现一体化闭环服务管理。三要做好优质项目包装推介和政策辅导,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合理回报机制,力争上马一批有影响力和持续现金流的重大项目。
(三)持续加大招引力度,着眼长远储备项目。一要健全“大招商”组织体系,形成招商专班牵头抓总、街道板块系统推进、行业主管部门同向发力、国企集团市场化赋能的“一盘棋”全员招商格局。二要对标上海静安、深圳南山等地抓总部经济的经验做法,把握南部新城总部集聚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抓紧招引对地区发展起支撑作用的大企业,提升对全区经济的贡献度。三要聚焦产业链招商,加快引进主导产业细分领域和上中下游各环节的龙头企业、隐形冠军等高成长性企业,做到延链补链强链。四要加强资本招商,与市科创投、明德资本、华泰证券等金融机构深化战略合作,通过产业基金以投代招等方式拓展招商渠道。
(四)持续优化协调机制,夯实基础激发活力。一是调整组织架构,明确“1+6+1”经济工作专班对秦淮经济加速发展的立梁架柱作用,厘清专班、职能部门、各街道板块的职责分工,将税务、市场、规资、应急、卫健、城管、消防等执法部门涉及市场主体的行政行为纳入经济统筹工作范畴,形成全方位工作合力。二是强化服务保障。设置企业服务中心,出台“经济加速发展政策体系”配套细则,掌握项目攻坚、龙头招引、产业升级等工作推进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加大对经济干部业务培训力度,提高队伍专业性。三要精准服务企业,落实重点税源企业区街分层、分级常态化走访服务机制,关注企业发展动态,强化企业招引、转引、个人股权转让、平台公司迁入等收入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