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上,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分别汇报了社会救助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对策和措施,区人大社会委组成人员、专业组代表和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探讨。
会议对我区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会议强调,秦淮区作为老城区、主城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全市最高,困难群体数量多、占比高,要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居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新需求、新期待,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为居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牢牢守住社会救济保障和安全发展底线。
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科学谋划“兜牢底线”顶层设计,加大工作统筹,充分发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整合各部门救助资源,密切工作协同,形成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相互衔接、合力保障的救助体系。
着眼“扩面”和“精准”,实现从面上政策的“大水漫灌”到聚焦个体的“精准滴灌”。加大“大数据预警+主动救助”力度,完善跨部门数据比对分析、动态监管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类别的救助对象提供供需匹配的精准救助。加快推进救助方式由单一性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救助转变,从“输血”救助转向“造血”帮扶,提升困难群体内生动力。
确保社会救助审批确认权限下放工作“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进一步整合现有工作力量,推动专岗专责,持续提升经办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养,落实容错免责减责等举措,通过激励担当实干,打造更加稳定、更加专业的社会救助队伍,夯实社会救助工作基石。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加强政策统筹,推动社会救助政策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有效衔接,基本生活救助政策与专项救助、临时救助政策的高效耦合。健全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机制,撬动更多社会力量、专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编密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让弱有所扶、弱有强扶,让秦淮更有情怀、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