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文化名城重点片区保护利用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发布时间:2016-12-08 浏览数:14660 【字体:
区人民政府:

    秦淮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刘为民受区政府委托作的《关于历史文化名城重点片区保护利用工作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区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重点片区的保护利用工作,以“保护更新老城、开发建设新城”为总体格局,坚持“保护优先、应保尽保”积极促进历史文化活态传承,统筹推进夫子庙、朝天宫、门东、门西、门外五大片区的规划保护,全力打造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风采的标志性区域,全区历史文化名城重点片区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会议指出,我区在重点片区保护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有效保护,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市区规划对接上存在时序问题,城乡建设、综合交通、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各类规划自成一家,衔接困难。二是对六朝文化、民国建筑等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需进一步挖掘。门西、门外片区的点状、条状开发尚未连带成片,缺乏整体串联策划。三是重点片区保护利用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尚未建立,融资压力大,客观上造成保护利用的主体在统领、协调、策划方面力量投入不足。四是基础资料不全,专业人才缺乏。专家支援群体与实际操作人群衔接有待加强,有效信息量及信息共享程度不够。

    为此,会议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高起点做好总体规划,强化保护利用的法治意识。根据《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规定,按照顶层设计、分层表述、系统集成、分段推进的思路,制定出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并与各专项规划无缝衔接。明确未来510年秦淮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保护方式、文化旅游的发展重点。加强各项目的组织和协调,向上承接市级层面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向下负责监督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进展,配合做好项目周边配套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并负责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

    二要突出重点带动有机融入,确保老城保护更新有序推进。根据《秦淮区“十三五”老城保护更新实施方案》确定时间表,主动担当、统筹协调,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确保各项任务扎实推进一是注重保护“活化”历史文化遗产。加快推进大报恩寺遗址二期、晨光厂南区、越城天地等项目实施,再现古越城风貌。整合朝天宫建筑群和特色文化资源,推进升州路地块、安品街片区等改造项目,使朝天宫地区历史风貌连带成片。二是以点带面推进融合门西片区要结合愚园周边配套和凤凰台、杏花村复建,完成鸣羊街改造项目,整体呈现门西传统民俗民居特色。三是保持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生活延续性。大油坊巷风貌区保护项目可尝试居民去留自愿的搬迁,鼓励留下来的居民主动展示老城南居民独有的生活形态,彰显历史风貌区文化特色,实现与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无缝对接。四是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老门东的非遗群落保护展示项目,可借鉴广州粤剧艺术馆、南京云锦等世界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的做法,打造以秦淮灯会、秦淮灯彩为龙头,联合南京白局、古琴艺术金陵琴派、秦淮传统美食、秦淮中医药等非遗项目集聚的综合性保护基地。

    三要创新工作协调保障机制,探索一体化运作模式。形成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职能相匹配的协调机制,建立联席协调审批制,解决审批难题。同时要争取省市政策支持,采取类似高新园区的优惠政策,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引入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解决前期融资、后期运营管理问题,形成从规划设计、筹融资到开发建设、招商运营、保护等各环节一体化的运作, 探索形成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秦淮模式。

    四要加强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强队伍建设。对重点片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街巷、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历史典故等进行详尽梳理,在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注重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建立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及信息平台,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等展示历史文化资源。

    以上审议意见,请区政府予以研究。研究处理情况征求区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意见后,于201721日前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书面报告


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61129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关于南京市秦淮区202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下一条: 区人社局、公务员局局长李小华个人履职报告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57709886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