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政府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8-04-05 浏览数:6976 【字体: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议题安排,本次会议前,教科文卫委受区人大常委会委托,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对全区“两落地一融合”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召开区科技局、有关高等院校、部分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已建和拟建新型研发机构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视察了江苏苏伦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科创交通安全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金陵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等3家新型研发机构;通过代表、委员联系走访科技企业,了解工作推动及服务企业情况,并在秦淮人大网站公开征集公众对我区“两落地一融合”工作的意见建议,广泛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形成调查报告。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去年9月底,南京启动两落地一融合工程,作为建设创新名城的具体抓手,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紧跟市委部署,结合实际情况推出创新10条,出台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投资管理办法,把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广泛宣传、主动对接、精准服务,努力创造最优的环境条件。短短几个月时间,梳理区内高校科研院所成果1105条,推进新型研发机构签约8家,促进校地融合发展,引进了一批依托高端平台、聚焦前沿领域、面向市场需求、蕴含着爆发式成长的科创项目,3月5日我区举行了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16日举行了全区重大产业项目签约仪式,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在全市两落地一融合”工作中位居前列,创新名城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健全运行机制,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区政府高度重视“两落地一融合”工作,第一时间成立了区“两落地一融合”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推进办公室,选调人才、科技、园区等部门的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各版块、街道明确具体负责人对接工作,密切协作。

1)健全工作制度。“推进办”在原有成果转化组、项目推进组、综合协调组的基础上,新增了高企培育组和专利开发组,充实了力量。每周召开工作例会,填报信息监测数据库,随时了解动态,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标准现场统筹协调,形成任务清单,明确工作目标、时间节点和责任领导,共同推进各项任务完成。

2)实施互派挂职。构建校地干部交流合作平台,在全市率先实施校地干部互派挂职,紧密围绕“两落地一融合”工作中心,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区科技局、白下高新区等创新阵地重要岗位挂职,以项目制独立承担分管工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继首批5名高校院所挂职干部到岗后,继续拿出10个区管副职挂职岗位,搭建长期稳定的校地融合桥梁。同时遴选我区优秀年轻干部到高校、科研院所挂职科技处长助理,纳入创新一线后备干部培养计划。

3)走访科技企业。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科技企业制度,全区489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挂包走访科技人才企业688家,现场帮助企业梳理问题,制定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并通过派发清单的形式督促各相关部门限期解决。同时按照“送政策百千万服务工程”总体部署,人才、科技、人社三部门协同,主动对接不同科技人才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开展针对1号文45个配套实施细则的宣讲服务,让创新政策迅速推广,让科技人才企业立即享受到政策红利。

(二)梳理科研成果,力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按照“有基础、有研究成果、能落地”的标准,梳理南京理工大学9个产业领域科技成果275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0个产业领域科技成果134件,中电集团五十五所4个产业领域科技成果408件,中电集团二十八所涉及10个产业领域288项科技成果建立科技成果库;梳理全区94家高企,建立全区高企培育库;普查全区科技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情况,目前收集信息288条,涉及138家企业共259条产学研项目情况,实施更有指向性的精准服务;围绕产业特色和发展需求,与知名高校在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已签约新型研发机构进入建设阶段。其中,南京钟山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院为参加市第一批集中签约项目,南京秦淮智能装备研究院、南京中军云联智慧城市研究院、南京军航技术研究院3家为参加市第二批新型研发机构签约项目,其余几家都已完成工商注册、选址,陆续入住,开始实体化落地运营。

(三)加快整合资源,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坚持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两落地一融合”作为科技创新全面工作的抓手,对标找差,争先进位,为秦淮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在高企培育上,做好稳、培、转、引工作,高质量完成指标任务,整体工作进入第一层次;园区建设创新方面,对标深圳产学研融合模式,整合放大区域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资源,高水平打造东部高新技术集聚区,借助一区多园发展,推动管委会、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公共社区之间的联动发展,全力打造高层次人才企业创新创业的高地。举行2018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和全区重大产业项目签约仪式,一批示范性好、带动性强、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项目布局秦淮,标志着以“两落地一融合”为关键的创新驱动进入良性轨道。

二、存在问题

区政府高度重视“两落地一融合”工作,推进力度大、节奏快,新型研发机构背靠创新资源,面向产业发展,在建设工作的进程中还存在一定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政策消化不够透彻。作为新生事物,新型研发机构的体制机制不同于一般的传统研发组织,与现行政策还未细致精准地对接。有的拟建、在建研发机构基于自身发展考虑,基于原有技术产品进行转型,对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建设思路不够明确,影响到部分项目落地进度和效果。问卷调查中,35%的参与者认为,目前高校或科研机构体制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影响校地融合发展的因素,有48%的参与者认为技术团队或多或少存在顾虑。

(二)具有研发能力的引领性资源不多,创新主体存量不足。在辖区范围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高校仅有一家,新建新型研发机构集中于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存在一定载体压力。主城区房价租金较高,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引进造成一定影响。

(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总结形成的经验和模式不多。从去年9月底南京市正式启动两落地一融合工作以来,在新型研发机构与高校院所互动发展、创新团队嫁接有经验的管理团队、通过股权激励吸引全球领军人才等等方面都在积极学习摸索,特别是我区军工产业实力较强,在适用南大模式东大模式的同时,应在校地融合、军地融合方面积极探索有秦淮特色的合作模式。

三、意见建议

两落地一融合既是全市一项战略工作,更是秦淮区对标找差、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培育一批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引进一批高端项目,更需要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带动创新名城示范区建设,形成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体系。

(一)细化标准,落实扶持政策。区政府在实施一系列具有战略性、精准性、引领性政策的同时,要进一步研究、细化标准,使之基本覆盖科技创新的各个环节,实现顶层设计与具体操作的无缝对接。一要不折不扣落实优惠政策,要8家已签约新型研发机构项目制定责任清单,促成相关单位按照《秦淮区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加快推进注册资本金到位、协调各合作方落实载体、督促研发机构投入运营。二要建立高效管用的工作机制,主动做好跟踪服务,针对不同阶段的企业、不同类型的项目,量身订做“政策说明书”。一事一议、一企一议,确保项目持续推进、早出成果。

(二)分层分类管理服务,提升研发机构增量。一步梳理科技企业的现状及需求,掌握动态及底数,在平台搭建、融资支持、市场推广等方面做好服务,有效调动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及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一是建设共享平台。围绕主导产业,加强基础研究及共性技术方面的高端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政策引导示范基地建设,与研发机构自建的、高校院所的中试平台共享,对于科研仪器设备、实验材料的运输及使用给予便利,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二是破解共性难题,新型研发机构由人才团队持大股,往往商业运营存在短板,要帮助引进运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南航大等高校集中开展运营管理专题培训的同时,建议要从长计议,设立相关课程,培养专门的复合型人才,促进项目更快成熟。三要以系统化思维解决新问题,全程跟踪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过程中的新动态,及时掌握新情况,突出重点做好定制化服务,强化关键指标考核,健全研发机构综合性的绩效评价体系。

(三)建立双向互动平台,构建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培育和引进并重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加大与区内高校院所等互动力度,大力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人才引进和毕业生在秦淮创业就业,同时,高校深度参与创新名城示范区建设和两落地一融合工作,形成名城滋养名校、名校支撑名城的良性循环;高新园区推行小机构大服务管理服务体系,按照要素集中、产业聚集、政策集成的思路,着力加强核心区建设,提高园区创新能力,焕发生机 

(四)创新多元建设主体,探索多样化组建模式。我区打造科技创新发展高地,与市政府实施的“121”战略高度契合,要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南航大共同打造环南航创新带,与南理工合作打造紫金创谷双创示范基地,加快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位、功能和发展模式的探索,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在全区建立一批质量过硬的新型研发机构。围绕我区科技创新的产业方向,充分发挥我区内大院大所、军工产业优势,勇于突破瓶颈,积极推动与28所、55所等军工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探索建立院所与政府共建型、院所与企业共建型、企业自建型等不同构成的新型研发机构,使之既有科研创造,又与行业、与市场接轨,实现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提升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能力。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关于区政府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下一条: 关于印发区科技局局长王洛锋同志履职报告的审议意见及满意度测评结果的通知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58048475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