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7-08-10 浏览数:11235 【字体:

秦淮区民政局局长  江淳
2017年7月28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工作
    (一)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养老已成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截止2016年底,我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84822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6.6%,标志着我区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发展阶段,而且老年人口呈现出快速老龄化、分布差异化、需求多样化的特点。根据大多数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现实,居家养老已经成为我区养老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组织形式。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把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区“保护更新老城、开发建设新城”整体格局,按照“居家即机构、机构有居家”的发展构想,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载体,整合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方式,基本形成了以区级居家养老服务指挥控制中心为枢纽、街道居家养老综合体为核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2015年,全市在我区召开“秦淮区社区家庭‘医养融合’医疗服务规范”论证会,2017年,南京市民政局把养老服务二维码管理、居家养老护理床位两项试点工作放在我区,均是对我区居家养老工作的肯定,有力地推动了我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有序健康发展。
     (二)基本做法
     1、坚持责任导向,强化居家养老服务制度保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91号)、《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39号)、《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14]2016)等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构建新型为老服务模式,提升为老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秦淮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套餐(健康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慢性病老人)(试行)》、《秦淮区社区家庭“医养融合”医疗服务规范(试行本)》等文件,编制了《秦淮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从2016年开始,居家养老体制改革被列入区政府每年的工作要点。今年1月出台了《关于深化居家养老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秦政发[2017]21号),提出了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提升、供需对接、形式创新、队伍拓展、医养融合、开放评价、政策扶持、产业促进“八大行动”。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有力推动了全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了扎实基础。
     2、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居家养老服务阵地建设  
     面对老城区养老服务设施严重滞后的现状,我们抓住老城保护更新、新城开发建设的重要机遇,统筹规划全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着力打造街道综合服务圈、社区托养服务圈和居家照料服务圈,探索形成了“1+N区域统括”养老服务模式。在每个街道范围内建设1至2个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并以此为核心辐射辖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目前9个街道已开业运营,其余3个街道将于今年全面建成。全区107个社区均建立了1A至4A不同等级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其中3A级27家,4A级2家,中心厨房13个。悦华、正阳、礼拜寺巷、欢乐时光等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打破围墙、开门办院”,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功能,进一步放大了居家养老服务覆盖范围。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转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方式,由符合资质条件的养老服务组织承接,引进社会组织21家,开展助餐、助医、助洁、助急、助乐、助行等服务。
     3、坚持效果导向,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支持
     参照养老机构做法,我区首次建立了与养老机构同步的建设、运营、护理、床位、保险居家养老服务“五项补贴”,对“三无”老人、低保及低保边缘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70周岁及以上的计生特扶老人和百岁老人等“五类”老人全面实现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财政按照每人每月240元、400元700元的标准给予服务组织补贴,2016年政府为5548户居家“五类”高龄困难老人购买上门服务和紧急呼叫服务费近300万元。通过尊老金系统共发放尊老金286853人次,累计发放1865.6万元。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专业社会组织运营并通过考核验收后,达到2A、3A、4A、5A标准的,分别给予2、5、10、2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经评估达到2A级及以上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的,根据其服务规模、老年人满意度和社会影响,每年给予1至5万元的运营补贴;鼓励连锁运营,总部设在我区且有3个或3个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每个增加2万元奖励。秦淮区户籍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综合保险、居家养老服务员培训、评估等也统一纳入每年区财政预算。
     4、坚持转型导向,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内涵发展
      随着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家庭空巢化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居家养老服务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信息化养老”应运而生。2016年以来,我们抓住升级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契机,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进一步完善养老管理信息系统和服务信息平台的功能。开发老年家庭医疗监测和传感系统,推广使用康复训练、老年健康监测等设备,全面链接区域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服务组织和老人,建成集一键呼叫、服务资源调配、服务流程监管、老人信息管理、数据统计分析、补贴核准兑付等功能于一体,提供生活帮助、应急关怀、老人定位、服务监管、健康医疗、家居安防等60余项服务的信息化养老服务体系。我区开发建立的养老服务二维码监管方式,2017年被全市列为唯一试点单位,已在全区推广并延伸至友邻区。至运营以来入网老人基础数据6万余条,累计年服务老人近百万人次。今年1月,我们整合医疗、家政、餐饮、法律等服务资源,通过“秦淮发布”等媒体向社会公布了《秦淮区养老服务指南》,形成助餐、助洁、助浴、助急、助行、助医、助乐“七助”服务菜单。我们助力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金秋、快易洁、悦馨等社会组织通过自租房产而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个,悦华、正阳、三槐、礼拜寺巷、欢乐时光等养老机构发挥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老人膳食等方面的专业特长,将养老机构专业服务资源向居家延伸,形成“机构+居家”复合服务功能,推动了机构专业服务资源向居家延伸。
     5、坚持需求导向,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医养融合”
      据初步调查,居家老年人不仅需要最基础的生活照料服务,在健康诊断、慢病防治、康复护理、短期托养、助餐助浴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多。为解决传统居家养老服务缺乏医疗支撑的难题,从2014年起,秦淮区将深化“医养融合”改革作为全区综合改革一项重要任务,专门出台了《秦淮区深化“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改革实施方案》,重点开展社区居家“医养融合”的探索:建立了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接的服务机制,组建了“专业社工+老年义工+医务人员”服务队伍,整合辖区内各类医疗资源,开发了“医养融合”点餐、配餐、套餐服务项目,开设了社区居家“医养融合”绿色通道。2015年6月全市在我区召开“秦淮区社区家庭‘医养融合’医疗服务规范”的可行性论证会,及时解决居家老人医疗难题。2017年,为深化社区居家养老“医养融合”工作,我区将探索建立兼具养老服务和医疗资质且能提供上门护理服务的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护理中心。
     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政府主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养老服务是政府民生保障工程的重要内容,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要通过制定政策、统筹规划、完善制度、资金投入等多种手段,积极扶持、推动和引导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从目前我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情况来看,政府、市场、社会、家庭资源之间的合力尚未完全形成;职能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社区服务力量整合、养老资金集约使用的整体效果还不够理想;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因素一定程度阻碍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规范开展。
     (二)社区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体现
      居家养老必须有完善的社区服务支持,包括需求调查、送餐服务、家政服务、综合性的日间照料等。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区还有35个社区达不到规定的养老服务设施配备标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综合性日间照料机构数量少,而且部分功能发挥不到位。部分社会组织与社区配合不到位,自身造血能力低,维持运营困难。全区助餐服务规模效应还未形成,送餐服务中大规模集中配送少,居家养老“医养融合”还有待政策性突破。
     (三)服务项目有待进一步完善
      大多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缺乏资源整合能力,服务内容仍然停留在为健康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简便餐饮、午休床椅,以及援助服务对象的基本生活照料上,为行动困难社会老年人服务率偏低,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还跟不上,急需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服务面,提高服务水平。
     (四)服务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
      老年人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要求已不再满足和局限于传统的单一家庭照料模式,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而目前从事居家养老工作的人员大多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养老服务专业知识缺乏,只能从事一般的家政服务和生活照料,难以提供高层次的服务,直接影响到居家养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同时,吸引更高层次人才进入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环境还不具备。
     三、下一步打工作打算
     (一)建立健全老年人服务需求动态数据库
      利用全区老年人能力状况评估这一契机,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养老服务全员调查,通过上门入户、电话问询、组织居民会议等方式,全面掌握自理老人、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数据,精准了解居家老年人在经济、身体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在服务中评估,在评估中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为统筹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明确方向和重点。
     (二)努力提升养老服务设施配备能级
      按照老旧小区每百户15平方米,新建小区每百户20平方米的标准,全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以4A级标准推进东部地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成乔虹苑养老服务综合体,建成12个居家养老综合护理中心,新建五老村、夫子庙、朝天宫街道3个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争创1个5A级中心。与住建部门配合,结合老旧小区出新计划,选取部分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为全区政府购买照护服务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并视情向其他政府购买服务老年人和70周岁以上独居老人家庭拓展。
     (三)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围绕“居家即机构、机构有居家”这一发展理念,结合中心厨房的打造,努力推进街道以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助餐助浴、社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服务综合体系建设,服务功能辐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形成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核心、N个品牌社会组织为龙头带动街道范围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一体运作的“1+N”区域统括服务模式。实行全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上线集成运行,建立居家服务项目菜单、服务标准,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助行、助购、助乐、助聊、助学、护理、探望、精神慰籍等14项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服务同步开展。
     (四)全面深化居家养老服务改革
      根据《关于深化全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全力实施居家养老改革“八大行动”,即: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提升行动、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对接行动、居家养老服务形式创新行动、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拓展行动、居家医养融合深化行动、居家养老服务评价开放行动、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扶持行动、居家养老服务产业促进行动,出台相关改革配套办法,兑现居家养老服务建设、运营、护理、床位、保险“五项补贴”,助推全区居家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五)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人才体系
      加强专业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岗前、在职、技术等级培训制度,鼓励与地方职业高校开展合作,培养居家养老护理型专业人才。加强专职管理服务队伍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要配备相应管理人员,并有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服务人员。加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大力倡导社区互助、志愿者服务等各种为老服务活动,形成人人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秦淮区2017年省转贷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安排及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
下一条: 区政府关于2017年上半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58059372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