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慧法院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8-06-07 浏览数:20402 【字体:

区法院院长  吴  焱

2018530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代表区法院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智慧法院建设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智慧法院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法院在区委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以及区政府的支持下,积极适应“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按照上级法院部署,结合区法院实际,通过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便捷性智能审判体系、开放的司法公开体系和现代化监督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司法便民、审判执行、司法公开、监督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努力让司法服务更便民、司法行为更规范、司法管理更科学、司法作风更优质,更好地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一)围绕公正、便民,打造便捷、智能的审判体系

一是构建便捷化的诉讼服务体系。为了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腿,深化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打造集网上立案、网上材料转接、网上约见法官、网上信访、诉讼指导、案件查询、举报投诉等功能模块为一体的网上诉讼服务系统,为诉讼参与人提供便捷的网上诉讼服务,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网上立案、递交材料、约见法官。2016年以来,区法院共受理网上立案13966件,网上立案成功率超过85%。对仍到法院立案的当事人,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服务水平。推进实体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置案件信息查询触摸屏、智能机器人等,为当事人提供信息查询和导诉服务;设置电子排队叫号系统,细分立案、诉讼费等项目,当事人通过触摸屏获取号码、等待叫号后前往窗口办理手续;设置电子公告屏,滚动公示诉讼服务规则和各类案件开庭信息,便于当事人知悉诉讼事项。

二是构建智能化审判体系。为减轻法官负担,缓解案多人少矛盾,区法院从立案开始,在诉讼的全过程中均要求将纸质的材料全部扫描,并运用 “OCR”技术,将扫描的图像全部转化为Word模式,为实现从立案到审理各个环节信息化技术的全运用奠定了基础,提高审判效率与质量。在立案阶段,运用回填技术,通过对诉状等材料的文本分析,自动提取当事人、代理人、诉讼请求等信息推送到审判系统立案页面进行自动填入,随后自动生成案件受理通知书等诉讼材料,既避免人工操作的低效与失误,又提高立案效率。目前,每件案件的立案时间由原来的近半小时缩减至十分钟左右。在审理阶段,针对每年收案较多的民间借贷、信用卡、物业纠纷,归纳出上述纠纷的法律要素,与市法院等合作开发了类案裁判文书自动生成系统,该系统可以围绕各类案件的法律要素,自动对起诉书、庭审笔录、合议笔录中的当事人和案件信息进行智能判断分析,并按照文书样式要求自动生成判决书,法官在此基础上只要做简单修改,便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制作出规范的法律文书,从而提高类案审判效率。同时,区法院还运用宽屏桌面与文本分析技术实现了“左看右写”的文书编辑方式,方便法官将电子卷宗中的材料直接复制、粘贴或引入文书制作的过程中,且能同步定位,既减少法官在文书撰写过程中键盘输入工作量,也提升了复杂案件文书撰写内容的精准性。此外,为统一裁判尺度,及时纠正裁判偏差,运用同案不同判预警系统,通过案件法律要素特征,推荐全市甚至全省范围内相似案例,自动分析相似案例中地区判决差异、案由适用、法律适用、争议焦点和证据引用情况,对裁判结果自动进行监控,进行裁判偏离度分析、预警提示,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我院刑庭适用该系统情况入选最高法院向中央政法委汇报专题片。此外,为有效防止恶意诉讼,运用关联案件查询系统,在立案、审判、执行等环节分别以当事人名称为关键字进行搜索,查询该当事人在全市两级法院的涉诉涉执情况,推送给办案人员分析研判与本案之间的牵连关系,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分别作出处理。

三是构建有效解决执行难的智慧执行辅助系统。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实现实体化运行,将执行指挥中心打造成了执行工作综合事务管理中心,配置专业人员集中负责各类智能系统的集中查询及运用,全面负责财产动态查控、终本案件监管、信访案件反馈、执行110接报后人员、车辆及警力调配、大要案4G远程指挥等工作,便于一旦案件进入实施阶段即可及时强制执行。这一将前期查询及调度与后期强制实现适度分离的方式,有利于更好地集中人员及技术优势,保障了强制执行中各环节的配合,切实提高了执行的有效性。规范执行行为。为保障执行款的公开透明流转,推行“一案一号”案款管理系统,使每笔执行款的进出透明有序、全程留痕。为保障执行强制措施的顺利高效进行,区法院着力通过互联网拓宽执行财产的处置渠道,2015年8月在全市法院率先入驻淘宝网开设秦淮法院司法拍卖网站,对所有涉案资产一律实行网上司法拍卖。目前,区法院共上传拍品871件,成交744件,拍卖(变卖)成交金额23.6亿元,平均溢价率为32.14%,为当事人节约佣金1.1亿元,在全市名列前茅。

(二)聚焦司法公信,打造全面化司法公开体系

一是深入推进审判流程公开。通过网站、短信、微信等多种渠道推送案件立案、审判、执行各个环节的流程信息,变当事人千方百计打听案件进展为法院主动向当事人告知。2016年以来,我院主动向当事人推送各种诉讼信息近20万条。当事人也可凭身份证号码或案件编号,在南京审判网或我院的立案大厅自主查询立案时间、承办法官、开庭时间、审理进度等流程节点信息。

二是全面实行庭审公开。将34个法庭改造为科技法庭,具有对庭审活动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并将审理全过程记录存档的功能。目前,网络庭审直播已成为区法院常态化的工作,且直播案件的数量和质量均位于全市法院前列。同时,区法院还实行了网上预约旁听庭审制度,将法院的庭审安排公布在互联网,让群众自由选择预约旁听。

三是依法落实裁判文书公开。出于对文书公开工作的重视,区法院设置专人对该工作进行扎口管理,使用办案流程管理软件,严格贯彻“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工作原则,通过结果公开倒逼法院提升裁判质量,提高业务能力。目前,区法院的文书上网数已达到28760件。

四是严格保障执行信息公开。在遵循执行权运行规律的前提下,将执行过程中如案件流程节点、执行强制措施、限制高消费名单、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出境名单等众多可公开信息,通过网络、微信以及执行信息公开平台、执行案件查询系统、老赖曝光平台等途径予以公开并采取相应的信用惩戒措施,集社会合力最大限度地解决执行难,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2016年以来,将11349名被执行人信息录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公布与查询平台,进一步树立了执行的威信,起到了较好的威慑作用。

(三)围绕司法规范,打造现代化监督管理体系

一是强化审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全程网上留痕。法院的所有案件、所有审判管理和行政事务,都必须在“网”上进行。区法院出台《关于切实落实网上办案规定的通知》,要求将立案分案、庭前准备、开庭审理、合议评议、案件讨论、文书制作、宣判送达、案件报结、执行查控、财产处置、款物交接、上诉移送、卷宗归档等执法办案的每个环节和每个节点都纳入网上办理,实现全流程信息化办案。院庭长的所有指导、监督、管理、督促行为只能通过公开的办案平台进行,所有工作事务确保管理有据、监督留痕、随案存档。

二是强化绩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完善审判质量效率评估系统,对一段时期内每个业务部门、每位法官的案件质量、效率、效果,包括发回、改判、信访投诉等数据进行定期分析评估,及时发现需要重视和整改的问题,通报给有关部门和法官,并提醒其注意整改纠正,充分发挥质效评估体系“体检表”的功能,保障审判质量效率稳步提升。

三是强化日常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信息集控中心通过8块60寸等离子拼接屏集中显示案件管理、舆情监控、车辆管理、楼宇监控等各种信息,实现对审判执行和司法政务等工作的实时管控,并配合院领导带班巡查制度,通过查看监控视频和现场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门卫安检、来访接待等工作予以监督,尤其加大对车辆运行的实时管控,杜绝开庭不规范、警车私用和不规范停放等问题。启用“钉钉”考勤软件,对法院全体人员实行信息化考勤管理,每周根据“钉钉”系统中的考勤数据,对迟到、早退、外出时长等数据进行汇总公布。在官网设置网上院长信箱,接受群众咨询和意见建议,该网上信箱自设立以来,共收到群众来信481件,全部由院长、分管院长批阅、回复。对人民来信、人大、上级法院交办信访案件全部录入纪检监察案件办理系统并设置办理期限。

二、智慧法院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院智慧法院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智慧法院建设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基层法院专业化信息技术人才较为匮乏,现有人员仅能进行软硬件系统的简易维护等工作,与智慧法院建设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智慧法院建设中许多软件开发使用费用仍需由基层法院承担,该部分支出缺乏常态化经费保障制度;法院中一些部门和人员自觉应用大数据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尚未成型,信息录入还存在不及时不全面的情况;案例检索、文书自动生成等功能在应用时还需要根据法官需求进行完善;法院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还不充分等等。对此,我们将立足自身,在各方的关心支持下,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也诚恳地希望区人大常委会能继续给予监督、支持和帮助。

三、加强和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工作的打算

加快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是法院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必然选择,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区法院将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各方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最高法院工作思路,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服务群众、司法公开、执法办案、司法管理等领域的全面应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综合管理机制。按照上级法院规划及项目要求制定智慧法院建设工作要点,确保各类业务软件、硬件配置、法庭设施、安全设施等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进一步完善需求采集、项目建设、资产管理、运行维护、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制度,提高投资效益和建设效能。坚持强化内部管理与服务外包相结合,探索引入社会化技术服务团队,提升运维工作质量。

二是进一步创新司法公开与司法便民方式。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拓展完善司法公开与司法便民的途径和措施。推进诉讼服务中心智能化改造,为当事人提供“3D”智能导航、机器人法律咨询等服务,实现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新型网上缴费功能。配合市法院研发适用于当事人的类案预测系统,自动生成近半年内该类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立案后首次开庭时间、平均诉讼费、调解天数以及类似案件的生效裁判文书等,让当事人对诉讼结果有初步的心理预期,引导当事人理性选择纠纷解决方式。

三是进一步扩展信息系统覆盖范围。继续扩大智能回填技术适用范围,并与电子签章系统对接,进一步减轻法官事务性负担;实现语音转写技术在内网的应用;实现参阅案例和法规智能推送;进一步完善针对劳动争议、房产、离婚等类型化特征明显案件的裁判文书辅助生成系统,切实提升服务法官工作的保障水平。

四是进一步扩大信息资源共享的领域。加强法院内部各业务信息系统之间相关数据标准的统一,实现法院内部各系统数据与功能的无缝衔接。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检察、行政执法机关等外部单位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共享,积极参与交通事故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政法部门案件信息共享平台等系统建设,提升数据应用效果。

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新形势新任务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以此次人大常委会审议智慧法院建设工作为动力,在区委的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不断推动智慧法院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为秦淮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幸福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关于南京市秦淮区202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下一条: 关于《南京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57783204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