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淮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8-10-09 浏览数:8060 【字体:

区二届人大常委会

第十次会议文件

 

关于秦淮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实施情况

中期评估的报告

 

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祁寿康

2018928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请予审议。

秦淮区十三五规划纲要经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执行两年多以来,全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部署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示范区,以对标找差为工作抓手,以打好三大攻坚战为底线,以重大工程项目为支撑,创新实干,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基本方针和各项工作任务均得到了较好地贯彻落实,区域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批事关发展全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顺利推进,规划执行总体上达到了预期效果。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及要求,现提出规划纲要中期执行情况评估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开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应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顺利完成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评估准备工作历时大半年,经过全面启动、调查研究、集中编写、修改完善四个阶段。根据全市开展十三五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我区及时传达了文件精神,进行了工作部署,并同步开展编制相关工作。围绕十三五中期评估编制要求,全区各部门、各街道、各板块、各国企认真开展了对本部门、本领域的工作评估,区发改局也组织了专项规划编制部门专场调研会议,对推动评估工作、提高评估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7月下旬,围绕中期评估报告初稿,区发改局征求了区相关单位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修改完善。从中期评估的情况看,规划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符合中央和省市意图,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基本达到规划预期,为十三五后期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规划实施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共性特点(具体指标完成情况见附表):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截至2018年上半年,秦淮区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了稳步增长,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两项指标外,均顺利达到区规划纲要确定的时序进度要求。截至2018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5.59亿元,其中服务业增加值404.3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3.77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6.3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12.97亿元,占全市社零总量五分之一;累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3.52亿美元。

表一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十三五以来,全区围绕国际商务商贸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中心、文化休闲旅游中心、创新驱动发展高地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高端商务商贸业、文化旅游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四大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积极培育新金融、新零售、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与主导力量。金融服务业。新兴金融业态发展迅猛,互联网金融、文化金融等金融创新工作焕发生机。培育和壮大实体企业,鼓励有实力的中小微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和非法集资处置工作,在全区开展金融风险大排查专项行动。商贸商务业。依托秦淮传统商贸业优势,以新街口商圈、夫子庙地区为重点,商贸商务业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1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20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重点提升商圈高端化水平,形成了以新街口为核心,水游城、水平方、茂业天地围合,贯穿夫子庙、老门东片区的特色商贸集聚区。创新消费方式,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商贸业双向融合互动。重点楼宇提质增效,着力扶持和培育汇鸿、省通服、省交规院等本土总部企业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旅游产业品质升级,整体谋划夫子庙老城南板块,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一批历史文化资源完成修复,夜宿秦淮产品逐渐优化壮大,重点打造秦淮礼物、秦淮灯会等文化旅游品牌。文化创意产业取得新进展,晨光1865、国创园、广电越界等一批都市园区依托区域文创资源加快改造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以白下高新开发区为龙头,突出以云计算、智能交通为重点的产业主导方向,全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规模数量快速增长,集聚效应初步形成。

表二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进展情况

 

(二)产业空间布局初见成效

十三五期间,全区在产业资源禀赋与未来产业发展定位基础上,提出打造新街口金融商务区、老城南文化旅游区、东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南部新城高铁枢纽经济区四大产业功能板块,并建立对应的功能板块管理推进机构,促进功能区与行政区协调发展。新街口金融商务区以新街口核心区、太平南路、莫愁路特色商业街等重点区域建设为基础,加快老城区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主导产业以商贸商务、金融服务为主。新街口核心区加大核心区商务商贸功能承载容量,新建优质载体,改造提升老旧楼宇,实现载体品质提升,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洪武路金融街启动建设一批金融产业载体,太平南路特色商业街承接新街口、夫子庙商业外延,推进历史建筑的功能置换、业态导入。老城南文化旅游区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一核五片空间发展格局为重点,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夫子庙片区以科举博物馆及其配套设施项目建设为中心,推进景区形态和业态提升。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交通停车等功能配套,大力发展主题酒店、特色客栈,推动夫子庙景区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门东历史街区初具规模,门西片区加快地块改造,整体呈现门西传统民俗民居特色。门外片区结合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开园,加快建设越城天地项目。朝天宫片区整合朝天宫建筑群和特色文化资源,整体融入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东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智能制造等产业方向,打造一区多园”“1+5”发展新模式,2017年白下高新开发区在省级高新区综合绩效考核排名中名列第二。加快特色小镇重要地块载体开发建设,分步统筹推进金陵智造创新带建设,整合环南航区域丰富的高校院所和企业园区创新资源,建设众创空间和孵化器;落实校地深度合作,与南理工共同打造紫金创谷双创示范基地,与55所、28所共建产业创新中心。南部新城高铁枢纽经济区加快拆迁及土地收储出让,基本完成南部新城绕城内征收工作,正在全面推进绕城外整体征收。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大校场机场片区与主城中心、东部地区、江宁区域的交通瓶颈,实现与周边高速路网及城市快速路的有效连通,加快建设EPC项目市政基础设施注重引进培育总部经济、文化旅游、健康医疗及体育产业,同步推进中芬合作交流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公共配套服务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南部新城中小学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正在高效推进。

表三 产业空间布局推进情况

 

(三)创业创新优势逐步彰显

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今年更是以区委1号文件形式,确立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示范区的奋斗目标,部署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等具体任务,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人才引领作用,大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动两落地一融合。全面加强校地深度融合,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以市场化机制与国内外先进成果转化平台密切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快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成长。落实国家、省市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创新。对企业分类精准施策,差异化扶持。加快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大力引进有利于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健全知识产权激励、首购首用等服务机制,促进人才集聚、产业集聚相互作用。

表四 科技创业创新进展情况

(四)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利用南报文创园、光华大学生创业园、1886汽车智谷大学生创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创业平台,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扶持青年大学生创业。落实就业精准帮扶,通过分类精准施策,实现困难人员愿意就业、成功就业。养老、帮困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养老、救助工作取得实效,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信息化手段为辅助、医养融合协调发展的养老服务机制。城市低保应保尽保,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建立低保帮扶机制,每年低保退出率达8%。围绕住有宜居的目标,推动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持续推进优质均衡发展,按照整体规划、分类实施、分步推进、全面覆盖的思路,实施小学教育优质资源全覆盖计划,由区内10所优质学校领衔,逐渐形成秦淮区小学名校联盟、教育集团办学的发展格局。实施幼教联盟策略,实现区域内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进中小学实验室、特色功能室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优化卫生资源布局,南部新城医疗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启动东部医疗中心、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规划建设。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全面推进契约式家庭医生服务。医联体建设扩大覆盖率,形成大医院带社区和医疗、康复、护理等有序衔接的合作模式。扶持华龙圣爱中医馆、乐家老铺、君和堂等民营中医诊所,健康医疗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体育蓬勃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转角遇见公共文化休闲阅读空间阵地,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环明城墙全民健身大联动、大美秦淮健身跑等项目已形成品牌效应。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着力打造主城唯一一家体育产业园门西悦动体育产业园。社会治理加快创新。社区基层民主协商制度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事项统一扎口管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开展小餐饮专项整治。社会组织有序发展,重点发展枢纽型、公益型、社区服务型、慈善志愿型社会组织。以大走访活动为统领,持续深化推进民生工作站建设,落实好区领导分片挂包、机关部门结对社区等制度,变等人上门投诉问题主动上门帮助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率100%

(五)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

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有序推进。推进老城南片区保护复兴,修缮、改造门东箍桶巷示范片区、门西愚园历史文化街区、南捕厅

表五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甘熙故居等文化休闲旅游载体,老门东、太平南路、文化园区成为市民游客休闲雅聚的新选择、新去处;推进国家5A级景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提档升级,做好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建设,科举博物馆、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成为南京新的文化地标老城范围内水、陆、空立体全域旅游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充分彰显了城河一体、城景相融、内外贯通的特色景观和人文魅力。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结合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地上地下、立面空间一体化到边到角的要求,加大市政道路、交通堵点的改造整治力度,陆续实施了主干道建设及背街小巷整治出新。公共服务配套更新优化。深化厕所革命,全面取缔旱厕,对照景区标准实行统一管理24小时服务。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2018年各类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公共服务企业全面实施垃圾分类。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初步构建。环境综合治理初现成效。加大黑臭河流治理,除响水河受南部新城河道改线调整影响,其余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新建和提档升级一批绿地绿道项目,区域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有序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落实小区物业管理。城市管理水平逐步加强。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行动,打造最干净城区,强化对南部新城、明城墙沿线、小区出新等城市更新项目的保障。强化新街口、夫子庙、太平南路等旅游窗口片区秩序管控,积极推行路长制,实现24小时昼夜网格化巡防。全面提升背街小巷街景容貌,实现街巷精细化长效管理。

表六 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情况

(六)综合改革创新稳步推进

每年制定出台年度改革工作要点,统筹推进深化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等6个方面改革任务,努力做到改革任务项目化、落实责任部门化、时间进度节点化,确保每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重点改革工作有亮点、有特色。

表七 重点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七)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十三五重大项目建设按照全区保护更新老城、开发建设新城总体格局规划安排项目。截至20186月,新开工项目53项,计划总投资702.9亿元,完成投资301.6亿元,完成率42.9%

表八 重大项目进展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2017年底和2018上半年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的完成情况来看,全区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规划实施工作有序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正朝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持续迈进。同时,必须清醒看到,规划实施还存在一些不足,个别目标任务进度滞后,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进一步落实。特别是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任务需要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标找差、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压力增大

根据最新出台的《江苏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与监测评价实施办法》、《设区市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指标与实施办法》,以及今年以来重点推进的真抓实干、对标找差指标体系,虽然部分指标在前两年推进过程中得到了较好地贯彻落实,但新确定的指标内容、目标值与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指标体系相比,要求更高,范围更广,实现难度也更大,对我区而言,空气质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比例等新增指标的实现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二)风险防控任务依然艰巨

近年来持续保持在高位的房价带来居民债务负担上升,对消费支出产生抑制作用,居民购买力下降,存在消费增速下滑的风险,随着外贸出口形势日趋严峻,内需、外需同时减速的可能加剧;在稳健货币政策适度松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严控的背景下,投资增速下滑风险加大,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房地产市场、非法集资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仍然还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融资环境松紧的节奏性变化使得企业债务和资金链风险化解难度较大。

(三)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有待加快

总体来看,我区产业集聚度和龙头企业规模数量优势不明显。虽然我区成立了四大功能板块,明确了各自产业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但从全区主导产业布局来看,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低,尤其是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经济体量和效益均有待提升;二是生活性服务业水平低,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依旧占据主导地位,相比之下,教育、体育、健身、医疗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部分楼宇园区主导产业还不够聚焦,特色不够明显,载体普遍承担生产、销售、贸易企业的办事处职能,从事价值链高端环节的跨国公司、大中型国企、上市公司总部较少, 含金量偏低。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规模还不够大、品牌还不够响,产业拉动效应还不明显。

(四)民生改善面临的矛盾较为突出

优质教育资源、养老机构供给仍然不足。教育布局调整与品牌学校的扩容步伐缓慢,品牌学校体量偏小,东部保障房片区、南部新城的学校建设步伐较慢,城区一些学校设备老旧,改造缓滞,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与需求还有差距。因区域资源土地受限、养老服务盈利性不高等原因,缺乏新建养老服务设施,现有机构入住率基本达到饱和养老床位缺口较大。

(五)生态环境建设的形势依然严峻

对比先进城区最干净城区消除劣V类水体标准,我区在水环境、空气质量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水环境方面,受污水下河、上游来水等因素影响,大部分河道水质距离V类水差距较大。空气质量方面,工地扬尘污染、餐饮油烟排放问题较为突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等指标实现难度较大,相关整治工作仍需加强。

三、十三五后期发展面临的主要背景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面临重大变化,主要有:

(一)十三五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性重要节点。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作出了新的部署,到十三五末,要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围绕省委两聚一高”“两高两强要求,围绕市党代会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奋斗目标,逐项对标进度要求,要从前两年看五年,也要从五年看后两年,研判目标实现难易程度,找准最突出的短板,提出决胜攻关、确保目标实现的对策建议。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是我国近期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关口。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需重点聚焦金融风险,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杠杆率、地方政府债务特别是隐性债务,这些都有可能威胁到经济社会稳定和引发系统性风险问题。在精准脱贫方面,需重点关注贫困人口内生动力问题、分析对口支援问题。在污染防治方面,需重点聚焦蓝天保卫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水源地保护等七大攻坚战,重视抓好源头防治。

(三)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衡量十三五后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杆。国内外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中心城市竞争态势日趋激烈,通过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对标找差,发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还存在着问题短板和风险隐患。通过发挥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高度关注增长方式、发展动力的问题,研究提出反映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调整优化的政策措施,促进创新能力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实现良性循环,是十三五后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

四、关于十三五后期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进一步推进十三五规划实施,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和区域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标十九大明确的新目标新部署新要求,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持续推动各项任务顺利实施,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推进强富美高新秦淮建设。

(一)坚持对标找差高质量发展,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关键性领域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全力保持区域经济平稳增长。加大经济组织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未达进度指标加快平稳增长,力争顺利实现目标预期。围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加快土地征收及储备出让,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及建设,全面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围绕实际利用外资指标,加大有重大影响力、带动力的外资企业引进力度,着力引进产业类外资项目。二是促进主导产业再聚焦。紧紧围绕我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在继续做好我区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聚焦文化旅游、物联网产业发展,形成“1+1”产业再聚焦格局。在文化旅游产业上,挖掘区内文化内涵,优化区域旅游品质,继续推进夫子庙核心景区改造提升、加快科举博物馆二期等重点工程建设步伐,打造线上+线下联动整合的全域休闲旅游平台,构建集文化休闲旅游、文博节展、时尚消费为一体的产业体系;丰富文旅产品,提升文化体验,促进网络文学、VR科技、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等产业融合新业态发展。在物联网产业上,以白下高新区为核心,以华为·天安智慧城市&物联网产业基地、中国联通物联网总部及物联网产业园等重点项目为依托,引进培育一批物联网领军企业和品牌,打造物联网高端产业集群。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把握金融服务、商务商贸、文化旅游、软件信息及相关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明晰工作重点,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在产业载体上,落实低效用地再开发计划,推进旧厂房、老园区等低效闲置资源改造利用,加快扬子大厦、银都文创科技大厦、汇鸿大厦等楼宇的改造提升、清理规范和环境整治。深入实施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总部企业发展行动计划,培育壮大一批龙头型、旗舰型服务业企业。三是加快推进四大功能板块建设。按照全区产业发展一盘棋和功能板块产业定位要求,充分发挥功能板块作用,聚焦重点、突出特色,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能级。新街口金融商贸商务区:高水平推进新街口金融商务区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一核三街区打造,加速智慧商圈建设,着力引进集聚一批精品旗舰店及高端品牌,合理增加夜行消费休闲、文化等业态;重塑新街口金融发展功能,在金融总部机构、区域性分支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鼓励发展消费金融、金融租赁、汽车金融等创新金融机构。老城南文化旅游区: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契机,打造夫子庙、门东、门西、门外和朝天宫片区等一核五片产业空间发展格局,推动重点园区楼宇产业集聚,提升景区街区品牌和影响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东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加快白下高新区改革创新,不断深化一区引领、多园发力、平台支撑的推进模式,明确一区多园细分产业重点,加快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进金陵智造创新带秦淮硅巷建设,进一步壮大云计算、大数据、智能交通等产业规模,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发展。南部新城高铁枢纽经济区:加快征收及土地收储出让,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路网体系;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推进建设南外学校、全民健身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项目;全面推进中加智能医疗产业总部基地、南京凤凰国际文化城、南京平安金融科技智慧城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实现商贸商务、健康休闲和创意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初具规模;提升区域功能品质,推进并基本完成机场跑道公园、特色街巷、沿河马拉松跑道等项目建设,完成机场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

(二)坚持科技创新发展,着力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深入推动两落地一融合工作,整合创新要素资源,强化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发挥人才引领作用,搭建产学研创新平台,着力打造创新体制完善、创新要素显著、创新人才丰富的创新名城示范区。一是加强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三年落地见效20家。鼓励企业加快创新平台能力提升建设,三年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服务平台8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孵化载体,三年新增市级孵化器3家,新增省、市级众创空间备案9家。二是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助推初创期高科技企业发展,重点支持培养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研发水平高、发展潜力好的中间骨干企业,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0家以上,培育营业收入超亿元高新技术企业45家。三是大力引进高端创新人才。贯彻落实《关于创业南京人才计划的实施意见》,重点做好国内外科技顶尖专家、创新型企业家培育工作,到十三五末,培育市创新型企业家20名,引进市高层次创业人才68名。

(三)坚持建设管理并举,着力提升区域城市功能品质

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以打造生活美好城区为目标,坚持民生为先,坚持产城融合,着力解决现阶段城市发展最迫切的需求和建设短板,改善公共服务配套布局、强调秦淮特色、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区域城市品质。一是统筹重点片区建设。深化太平南路复兴工程成果,以太平南路为主干,以淮海路、游府西街、文昌巷、马府街、马府西街等街巷为枝杈,继续向东西两侧深化,结合小松涛巷地块、中农里-太平南路76巷、杨公井、树德坊、西白菜园、三十四标地块和刘家塘片区等,将太平南路片区的城市更新由点、线向面发展,实现片区全面复兴。继续推动门东东延改造工作,结合小西湖片区的渐进式更新模式,完成小心桥东街南地块、周处读书台和老虎头等地块的更新改造工作。探索门西地区定位与发展模式,打造与门东不同的产业与未来定位,实现错位发展、良性循环。二是加快生态环境改善巩固黑臭河道整治成果,深化智慧水务建设,强化七桥瓮国控断面及太湖水流域各类目标管控措施,不断强化河长制落实力度,率先消除劣V类水体。启动实施小餐饮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强化建筑工地、征收工地扬尘排污管控,全面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5%三是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行门前三包负面清单制度,完成街巷精细化整治任务。实施拆违专项整治,保持新搭违建零增长。推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按计划推进公厕革命和垃圾中转站改造,提升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水平。

(四)坚持保障改善民生,着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注重点领域的民生改善,切实做好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是促进更高质量就业。结合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开发更多优质就业岗位,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失业人员就业技能。增强双创工作服务功能,发挥园区作用促进创业,扶持高校毕业生、困难人员和特殊群体就业。二是关注养老服务需求。努力提升养老服务设施配备能级,到十三五末,全区12个街道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4A级及以上等级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完善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核心、N个品牌社会组织为龙头,带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一体运作的“1+N”区域统筹服务模式;提高财政补贴标准,优先安排土地使用,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到十三五末,新增床位3470张,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三是均衡配置优质公共资源。进一步深化以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小幼联盟紧密管理、区管校用为重点的教育综合改革,在东部地区特别是保障房片区新建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办学,引进南外等高品质教育项目联合办学,着力提升高中办学层次。积极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启动红十字医院东迁规划建设。加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供给,优化10分钟文体服务圈。四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创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区。培育5个以上规模较大、辐射面广、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打造一批机制健全、运行有序、群众满意、可复制推广的三社联动示范基地;试点打造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并开展示范点扶持,着力形成立体化、全覆盖的社会组织服务网络。2018年社会组织每万人达到16个,2019年达到17个,2020年达到18个。

(五)坚持深化综合改革,着力创新政府服务管理模式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前进。一是推动重点改革攻坚突破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进不见面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864”等重点改革任务,加快实现“3550”目标深入落实两落地、一融合,加快实施一区多园发展,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大力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最干净的主城区为目标,全面推进城市保洁工作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全面提高城市保洁和市容长效管理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取向,找准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着力点,稳步推进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改革。二是着力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推进法治环境建设,加强信用服务监管,深化企业培育服务,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出台我区《贯彻落实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实施意见》。三是鼓励创新探索。坚持问题导向,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造一批有特色、叫得响的改革品牌。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广大干部在改革创新中大胆探索、敢于担当、允许试错、责任豁免,大力营造崇尚实干、争创佳绩的良好氛围,更好地推进重点改革、重点工作落实。

 “十三五后期,是秦淮区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关键时期,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关键在于抓好落实。我们将在区人大的监督、关心和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求真务实,通过扎实推进十三五后期各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确保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展现秦淮高质量发展优异成果

 

附: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期评估情况


附:

十三五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期评估情况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纪要
下一条: 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杨黎曙等五位同志辞去南京市秦淮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的请求的决定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58036508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