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红花街道风光里社区人大代表工作室履职纪实
 发布时间:2019-11-03 浏览数:14039 【字体:
   “人大代表工作室建的好,以后有人帮我们说话了。”“这代表我认识,很尽职,有难题就找他。”……在居民们的阵阵肯定声中,2018年6月风光里社区人大代表工作室红红火火地“对外营业”了。
   走进社区居委会二楼,一推开门,居民们便被墙上红色基调的布置吸引了。只见,灼灼发光的国徽下“人大代表工作室”七个字赫然出现在右手边墙中间,下面张贴了《人大代表工作室工作方式》《人大代表工作室工作职责》《人大代表工作室召集人工作职责》等统一规范的工作制度和职责。再往左看,是风光里社区人大代表工作室团队照片,以及“人民选我当代表 我为选民履好职”的工作宗旨。别看这小小的工作室设在二楼,一点也不影响“生意”。
    想办法 尽心力 修剪小区高大树木
   “汪代表,你听我说……”“我先说,我先说,我家问题最严重……”“谁家问题不严重,我说我说……”住在15栋的几户居民,围着汪琼琳代表你言我语,场面正热闹。
   “大家不要着急,请坐下,一位一位说,我才能把问题搞清楚啊。”汪琼琳一边说,一边示意居民们挨个坐好。
   “汪代表,我跟你说哦。我住49号201,楼下大树太多太高,把阳光挡得严严实实。这眼见天就冷了,家里阴冷得不像样子,这两条腿疼的呦!”“我家住一楼,一年到头也见不着太阳,一刮风下雨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就怕那树枝被刮断。你去我家看下就知道了。”一边说,一边拉着汪琼琳就要往外走。其他居民见状,也过去“争抢”汪代表去自己家。
   汪琼琳代表在居民的簇拥下,来到了风光里一期15栋居民楼,现场看了树木情况,并到几户居民家中坐了坐,切身感受了屋里“没有阳光”的生活。
   原来,风光里一期小区建设时规划不尽合理,栽种的树木又高又密,有的已经长到5-6层楼高,物业后期维护又不到位,致使36户居民家中长期晒不到太阳,受潮发霉,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他现场还发现,高大树木不仅遮挡阳光,且靠近电线,特别容易造成短路,存在火灾等重大隐患;一些大树根基不牢,逐步倾斜,容易出现倒伏,严重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树木修剪刻不容缓,找谁来修呢?区园林绿化部门只负责公共场所的树木修剪,小区内部不属其管理范畴。小区物业只负责低矮树木修剪,对需要动用升降机等专业技术装备实施分段修剪的高大树木,有心无力,束手无策。而且老旧小区物业收费标准和收缴率较低,也无力承担高昂的费用。初步估算,修剪一棵高大树木运走树枝至少要5000元,一个小区全部树木修剪的费用则高达30万元,数额巨大。那么,能动用小区公共维修基金吗?难度太大!不但手续繁琐、申请时间长,而且使用门槛高,难以实施。问题很突出,解决很困难,这可怎么办?
   办法总比困难多。代表们为民履职的决心十分坚定,他们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汪琼琳代表把这一难题带到了人大代表工作室,与贾芸丽等代表一起到现场再次查看情况,讨论起解决办法。“树木修剪不能等,我们可以联合民生工作站一起做。”“资金问题,我想办法。”“现场监工我负责。”
   说干就干。人大代表工作室的代表们按照商议的办法行动起来。他们联合社区民生工作站,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广泛征求小区居民的建议,共同制定了解决方案,分工负责,监督落实。经过代表们的多次、多方奔走,经费如期到账,紧接着又联系了专业园林修剪公司,代表们定期到现场监督工程进展情况。风光里小区内的大树终于得到了统一修剪,为居民谋得了“一米阳光”,办了实事,暖了民心。
   写建议 重监督 为更多居民争取“一米阳光”
   “风光里树木修剪已经完工,居民们很满意。可是这一问题不是风光里一家的问题,其他小区怎么解决?”“高大树木修剪是老小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向人代会提出建议。”“我认为很有必要。”“同意。”……代表们一致决定:从风光里这一“个例”入手,尝试解决树木修剪这一“普遍问题”。
   于是,代表们深入到老小区实地调研,高大树木修剪问题2000年前后建成的老小区普遍存在。小区始建之初种植的小树经过十多年的生长,多已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对居民住宅采光及日常生活都造成较大影响,也存在安全隐患。修剪高大树木需要专业设备,经费问题成为最大的难题。
   回到人大代表工作室,代表们多次商议,总结借鉴风光里树木修剪成功经验,集思广益,提出建议。2019年初,汪琼琳和另外两位人大代表一起提出了《关于老旧小区高大树木修剪问题的建议》:一是把高大树木修剪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实事,划拨专项资金,由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全区情况统筹安排;二是将其列为一个特别支出项目,每年使用部分为民服务专项资金,解决小区高大树木修剪资金问题;三是将高大树木修剪和维护列入老旧小区出新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建议还未取得预期成效。下一步,代表们计划持续加强监督,努力推动建议尽早有效落实。“一米阳光”行动仍在继续……
   移厕所 解需求 打造社区里的“小确幸”
   “非常影响教学质量!你看,后面就是学校,这让小孩子怎么上课啊!”“虽然便民,但这位置真不合理。”在大明西路秦淮实验小学的围栏外,有一处简易的移动公共厕所。这个移动厕所已经有好多年了,由于没有专人管理和保洁,长年散发阵阵恶臭。区人大代表、秦淮实验小学校长贾芸丽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在她看来,这个“学校栏杆外的移动厕所”必须清理,“它离我们学校教学楼就10米的距离,很多家长都跟我反映过。”
   秦淮实验小学24个教学班,千余名学生每天都要到操场上进行“阳光一小时”的体育大课间活动、集体晨会、体育课等活动。而这个厕所就位于学校教学楼前面,和操场仅一栏之隔,散发的恶臭对师生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随着秦淮“微幸福工程”的实施,学校操场对市民开放,这个厕所也引发了市民的一片质疑声。
   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贾芸丽代表与其他代表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关于移除大明西路上秦淮实验小学围栏外厕所的建议》,希望相关的部门能尽快实地考察调研并移除此处简易厕所,还师生和市民一个健康、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她也第一时间拨打了“政风热线”。
   让人惊喜的是,在贾芸丽代表反映完情况后,南京市环卫部门工作人员就上门来了。“一点也不夸张,一个晚上的功夫,这个厕所就拆掉了!给贾校长点赞!”学生家长纷纷感慨。
   老师、学生、家长满意了,但是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跳广场舞的阿姨们对拆掉厕所这件事非常不满。“她们有这个需求,对她们来讲的确不方便。”贾芸丽代表说,为了让大家都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她又多次与环卫部门沟通。她建议在附近重新建一间简易厕所,但是需与学校保持适当距离,同时安排专人进行保洁。“在厕所没重新建好之前,阿姨们需要救急的话,可以到我们学校解决。”
   现如今,新建的厕所让周边的老百姓都非常满意,学校周边也没有了异味,每到“阳光大课间”,学校的围墙栏杆外总是有很多家长驻足观看。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树木修剪、厕所拆迁看起来都是一些小事,但却是群众眼中的“要事”。人大代表们秉持着“小事不小”的工作理念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为选民履好职”的工作宗旨,动真情、办实事,切实解决群众需求,合力打造社区里的“小确幸”。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无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82682443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