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淮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0-06-29 浏览数:8250 【字体:

关于秦淮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科技局局长 金界春

2020629

 

主任、各位副主任:

根据本次主任会议安排,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报告秦淮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情况。

近年来,秦淮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创新驱动“121”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点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推动创新名城示范区建设。

一、秦淮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举措及现状

1、健全高企培育工作机制。秦淮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企培育工作,每年年初召开高企工作部署会,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定期听取高企培育推进情况,全区形成科技统筹部署、高新区主力推进、街道部门全面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科技局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充分运用两落地一融合高效灵活机制,科学分配目标任务,强化过程考核,建立月推进、周例会工作模式,及时高效掌握动态情况,深入推进高企培育工作。

2、突出企业培育主体地位。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更是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的主体。高企培育涉及科研立项、研发投入、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财务增长等众多关键因素,对企业要求较高。秦淮区突出企业主体地位,通过开展政策宣讲、定向走访、科技扫楼、扫园等活动,在全区范围广泛摸排,深入挖掘,梳理企业,最终建立区级高企培育名单。2020年,经过多轮摸排挖掘,全区已经梳理培育企业310家,培育数达到目标任务两倍以上,确保高企申报有米下锅

3、发挥中介机构专业力量。高企申报专业性很强,秦淮区突出市场机制,在2019年区委1号文中明确扶持政策,鼓励优质服务机构参与,减少申报瑕疵,提升通过率。科技局设立专家诊断室,每周三安排经验丰富的评审专家坐诊,对企业申报把脉问诊”“开出药方;每批次申报前开展模拟评审,组织技术专家和财务专家对申报材料逐一过堂,一一打分,明确修改意见,努力提升申报成功率。

2019年,秦淮高企申报量突破历史,达到312家,其中298家通过市级初审,最终165家企业通过认定,数量排名全市第4位(江北、雨花、江宁、秦淮);通过率达55.37%,位居主城六区第一。2015-2019年,秦淮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95家发展到310家,增长两倍多;高企营业收入从162亿元增长到307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7.33%

 

年份

新认定高企

重新认定

认定总量

全区存量

年度营业收入

2015

26

8

34

95

162亿

2016

34

17

51

122

191亿

2017

17

17

34

122

202亿

2018

87

27

114

187

267亿

2019

132

33

165

310

307亿

根据2019年高企火炬统计,秦淮310家高企,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6家,1亿元~10亿元39家,2000万元~1亿元82家,500万元~2000万元93家,500万元以下90家。2000万元以下中小微高企183家,占比高达59.03%。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净增高企的主力军,中小微企业占比提升,符合创新型企业梯次成长的发展规律,其中很多企业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将成为带动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也要看到,短期内高企的平均规模有所降低,运行的平均质量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截至2019年底,秦淮区高企数量310家,排名全市(12个城区)第5位(江宁、江北、雨花、栖霞、秦淮),占全市总数6.69%;高企营业收入307亿元,排名全市(12个城区)第7位,占全市数值4.77%。秦淮高企数量排名靠前,但由于企业规模整体偏小,营业收入相对排名靠后。2020年,秦淮对标栖霞,精确找准差距,努力实现总量赶超。

二、秦淮高企持续快速发展面临的问题

秦淮近年来高企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企数量在主城四区排在首位,但与鼓楼区的差距甚微,建邺这两年通过加强载体建设和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发展势头迅猛,大有追赶之势。前面雨花、栖霞由于载体资源优势,高企发展更是高歌猛进。秦淮高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

1、高企高速发展缺乏可持续基础。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科技型企业不经过两三年的谋划布局、规范发展,很难通过高企认定。秦淮区高企20182019连续年实现了快速发展,区内优质科技企业基本消耗殆尽,可挖掘资源越来越少。2020年,面对艰巨的任务和稀缺的资源,全区经过深度挖掘,梳理培育企业310家,但其中有不少是小微企业、贸易企业,甚至是工程类企业,有些企业规模只有几十万元、社保人员只有1-2人。企业参与度热情高涨,但质量令人堪忧。2019年全市通过率52.19%,较2018年的73.63%大幅下滑。这样的苗子难以有效支撑全区高企快速发展。持续高位运行的高企目标,将面临培育企业不足的境地,高企培育工作更加艰巨。

2、秦淮创新载体无法匹配企业发展需求。秦淮地处城市中心主城区,区域面积小,科技创新载体资源有限,白下高新区作为全区创新工作的主阵地,核心面积只有2.29平方公里,是全省规划面积最小的高新区。区内其他零散的创新创业载体基本都以众创空间、孵化器为主,缺乏一定规模的加速器,更没有形成特色明显的产业园,企业难以在区内完成初创、成长、成熟的全发展过程链。

优质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制造型高企,随着不断成长发展,区内载体无法承接企业需求,导致不少高企流失。截至2019年,秦淮共有31家高企外迁江宁、雨花、栖霞等区,这其中有晨光东螺、工艺装备、熊猫电子、迪安科技、华敏电子、惟思得交通、南汽专用车等一批优质规上高企。

2019年外迁的南汽专用车为例,企业年度营业收入接近3亿元,而2019年秦淮高企营收排名后100位合计才2.94亿元。大量优质高企的流失,不仅仅导致全区高企数量减少,影响争先进位排名,更会造成高企营业收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专利申请等科技创新指标的下滑。

3、高企运行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加上疫情影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既反映了和其他企业类似的共性困难,如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人力成本上涨过快、汇率大幅变动风险加大等,也反映了一些个性化困难,比如,新品投放市场推广应用难,特别是招投标对一些产品设定使用业绩、品牌等门槛;科技创新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新兴行业企业创新失败风险大;初创企业研发投入集中,企业投入期长导致财务压力大;人工智能等一些新兴行业高端人才短缺,企业抢人导致人力成本过高。

三、下一步促进高企高质量发展工作打算

秦淮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高企数量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培育高企不是目的和终点,只是出发点,最终要量质并举,实现高企高质量发展,从而带动秦淮产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升。

1、完善拓展高企培育路径。一是创新高企培育体系。紧扣高企数量大幅增长的目标要求,全面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计划,以企业成长为主线,构建科技创新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创新标杆企业全链条培育体系,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实施梯度培育、差异支持。二是前移种子培育时点。将高企工作定位前移,改变传统找苗子的做法,在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引入科技企业的初始阶段即开始启动培育计划,与其绩效奖励实现挂钩,形成孵化培育库、科技中小企业库、高企种子培育库梯队建设,形成高企培育的链式培育格局。三是探索高新培育路径。用好市区扶持政策,落实高企减免税政策,加大对高企科技贷款力度,探索小升高”“软升高”“规转高等培育路径,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及其孵化企业申报高企。

2、不断提升高企创新能力。一是强化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进一步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培育工作,按照省市目标要求,结合区域主导产业定位,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的引进培育,努力形成高企数量倍增、量质并举的新局面。二是加大高企研发支持。对进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认真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面向科技中小企业,开展秦淮区科技小巨人评选工作,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三是鼓励高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入库培育企业为重点,支持组织开展产业前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优先推荐高新技术企业参与省市重点研发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项目申报。

3、健全高企创新服务支撑。一是推进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深入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百企示范、千企试点、万企行动计划,优先在高新技术企业和入库培育企业中建设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基本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二是引导高企开展人才引进和培养。聚焦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在区级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过程中加大人才政策向高新技术企业和入库培育企业倾斜力度,加快高企汇聚高精尖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三是提升秦淮硅巷对企业的孵育能力。发挥硅巷科创资源丰富、人才优势明显的优势,依托高校院所优势专业,串联融合各类创新要素,打造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地。

4、加快科创载体提质增效。一是强化科创载体建设。围绕载体建设打造一批、提升一批、释放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进一步加快科创载体建设,释放存量空间,拓展载体发展资源;充分发挥白下高新区的作用,探索建立适应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的新机制,先行先试,进一步完善载体发展格局,为高成长企业提供载体支撑。二是针对性引入研发企业。主城空间不足,载体资源缺乏,尤其是缺乏生产型空间,决定科技招商必须发挥我们的优势,重点引入研发型、总部型企业,为下一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提升现有载体孵化能力。落实区委1号文对孵化器中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奖励政策,培育更多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完善科创载体质量管理、优胜劣汰的健康发展机制,以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为方向,引导载体提高服务质量,围绕产业链延伸、配套需求,孵化相关科技型中小企业。探索孵化毕业企业跟奖和利益分享机制,将科创载体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瞪羚企业的摇篮和基地。

5、优化高企营商服务环境。一是落实财税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对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税收政策应享尽享。二是优化金融服务。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及培育政策的宣传,扩大政策的到达率和知晓度。大力推进科技贷款业务,尝试围绕知识产权、智慧资产、专利资产等新资产探索组合抵押创新模式。三是加强申报实务辅导。注重精准培训,按照分类分级、瞄准重点开展专题培训,提高高企申报质量。对到期复审的老高企开展专题培训,按一企一档一策进行细分精准服务,上门走访对接,降低复审高企的淘汰率。继续开展专家诊断”“模拟评审等工作,提高高企的通过率。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关于秦淮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57470422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