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下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的审议意见
 发布时间:2022-06-11 浏览数:7349 【字体:

区人民政府:

秦淮区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白下高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王洛锋作的《关于白下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以及区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潘杰勋作的《关于白下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会议同意《关于白下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认为该报告总结成绩准确客观,谋划工作科学务实。请区政府及相关单位认真研究《关于白下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及建议,拿出举措,及时整改,并在2个月内将研究处理情况送交区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征求意见,于202289日前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整改落实情况报告。

 

附件:1关于白下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审议意见问题清单

 

               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2526

 

 

 

 

 

 

 

 

 

 

 

 

 

 

附件1

 

关于白下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与中华门街道代表组开展区街联动,对白下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视察了核心区、紫云智慧广场、金运·蜂鸟科创中心及其相关企业,与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学习考察了中国(南京)软件谷,充分听取了部分财经委委员及街道代表组代表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6年以来,区政府把一区多园发展模式作为推进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加速秦淮硅巷融合发展步伐,启动两湾区建设,初步形成一区多园秦淮硅巷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格局,白下高新区在深化改革创新、助推产业集聚、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影响力硬实力不断提升。

(一)规模效应显现。截至2021年底,一区多园总占地面积2.29平方公里,白下高新区现有载体280万平方米,总入驻率87%,直接投资139亿元、社会投资303亿元。共有科技型企业33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51家,年税收超千万元企业23家,上市企业28家,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42家,新型研发机构17家,国家省市区各类人才380人。2021年,白下高新区实有在园经营企业(包含新入驻区内纳税企业)实现税收16.16亿元,先后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江苏省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殊荣。

(二)产业集聚明显。深度融入全市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局,以主导产业定位、功能业态布局为发展方向,注重特色产业招商经营,加快主导产业集聚连续年位列省级高新区第一方阵,服务管理及品牌优势明显。一区多园以软件与信息服务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为主导产业,集聚度达76.44%。秦淮硅巷以电子信息、通用航空、智能制造、物联网等为主导产业,集聚度达76.62%,在全国率先构建起分析硅巷发展水平和创新活力的评估体系,连续三年位列全市城市硅巷绩效考评榜首。以高企培育为核心,积极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构建优质创新生态,打造创新驱动力强劲的战略新兴产业矩阵,华设集团、云创大数据、智慧航空等一批大中小企业已形成梯次并进的科创森林

(三)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中心总体量达6000平方米,引进20余家专业服务机构,已形成涵盖政务、科技、产业、阵地及宣传服务五大功能完善的服务体系。智慧园区线上服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机制,全方位满足企业在政策宣传、项目申报、人才招聘、融资贷款等方面的需求。围绕经济贡献、招商引资、品牌建设等发展指标,建立一区多园与秦淮硅巷年度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园区建设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健全一事一议企业扶持服务机制,给予申报成功的培育独角兽、瞪羚、高企等政策奖励,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

二、存在问题

尽管发展成效明显,但相对于其他主城区占地较大、企业较多的高新区,白下高新区存在空间偏小、现有存量企业潜力挖掘余地不大、持续增长空间和动力不具优势等矛盾和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一)产业能级有待提升主导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体系有待构建,核心区、硅巷与街道之间共同发展的紧密度和凝聚力还需增强。招商选商精准程度需要提升,对瞪羚、独角兽、拟上市等高成长企业的引进力度仍需加大。优质创新生态环境仍有改善空间,新型研发机构质量不高,企业与高校沟通联系协调、深度合作成效不突出,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不明显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率不高

(二)经济贡献有待增强主城区土地面积狭小,空间资源优势不足等困难亟需寻找解决路径。有些新建载体项目推进较缓慢,有些现有载体尚未充分利用,有些载体品质有待提升。有些园区税收总量较小,资源集约利用率和经济贡献度偏低。据统计,2021年底白下高新区每平方米单位税收贡献为1319元,低于全区平均水平(3052元),户均税收62.9万元,低于全区有效坪户平均产税数(约1.54万户,户均产税99.29万元),白下高新区税收全区占比8.39%,对全区经济拉动作用不强。

(三)体制机制有待优化园区、板块、行业主管部门、街道等在职责权限、财税管理、重要发展赋能与经济指标分配等方面存在交叉、不清晰、不合理的现象消减了工作合力,给企业带来困惑和不便“1+x”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仍需加强,统计系统建立、招商一体化推进、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工作模式、路径还不够完善,对企业特别是重点税源企业服务精准化程度有待提高。

三、对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区政府要以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目标,坚定发展理念,增强发展信心,充分发挥白下高新区在区位、交通、品牌、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实现产业转型,勇担推进秦淮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重任。

(一)聚焦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要加速产业集聚。树立白下高新区品牌意识,立足产业优势,找准发展定位,推动传统产业向智慧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方向转型发展,助力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加速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引进培育一批智改数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打造特色产业地标,集聚一批综合型、区域型、功能型、成长型总部,打造经济发展、财税增收增长极。二要激发创新活力。深化白下高新区科技创新主阵地作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导创新主体协同合作、联动发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标杆创新主体和产业集群。推动科技领域重点项目、重大平台建设,提高新型研发机构及孵化引进企业运营质效,助推创新产品和成果市场化应用推广,实现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三要提升产业质效。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主导产业细分领域和上下游龙头企业集聚发展,打造优势产业链条和特色产业集群。明确各园区特别是自建载体的产业发展方向,激发园区运营方活力,更大力度融合园区内外产业分工协同联动,以提升资源共享度和品牌知名度,助力白下高新区保持在省级高新区第一方阵、力争全市高新区第一等次。

(二)聚焦空间拓展,推动载体坪效提升。一要加快载体建设。提高秦淮硅巷发展能级,推动南航秦淮硅巷大学科技园、青年创新港、南航秦淮创新湾区、南理工数字经济创新湾区等科创载体建设,盘活现有老旧低效载体,提升载体功能品质,拓展创新创业特色载体空间。实现全区科创载体一体化管理,提高载体招商利用率,坚持差异化发展定位,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和产业园区完整创新链,为高成长企业提供载体支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二要推动产城融合。结合南部新城辐射影响,对接白下高新区核心区、南理工等高校、光华路等街道,打破资源分割围墙,充分发挥园区科技孵化、大学人才供给、社区环境提供优势,提升南京主城东南门户形象。依托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禀赋,重视硅巷在提升城市特色景观塑造,文化创意和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硅巷赋能老城区创新,实现老城有机更新和科教资源赋能有机结合三要提高经济贡献度完善投融资平台及资金奖励机制,联合政府资金及社会资本参与硅巷基础设施建设和入驻企业经营的投入与扶持,激发发展后劲,提高企业产出强度和经济贡献度。加大异地纳税企业转引力度,提高属地纳税企业比例,提升单位面积载体坪效。增强科创集团市场运作能力,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及转型升级的同时,注意资金平衡,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

(三)聚焦高效服务,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一要厘清各方关系。优化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理顺机制、明确责任强化服务、互促并进,形成全区一盘棋发展局面。明确一区、硅巷、街道之间在企业服务、经济指标考核、财力分成等方面的关系,形成主辅清晰、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突破资产属性瓶颈约束,优化一区与硅巷间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强化一区对硅巷的产业辐射与服务,实现政府、社会、园区等多方利益主体的共赢。二要强化服务意识。健全完善管委会+平台公司市场化运作模式,优化提升“1+x”公共服务中心功能矩阵,充分延伸服务至各多园、硅巷、湾区,纵深推进整体化运作。坚持服务赢企、服务育企、服务留企理念,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为企业特别是独角兽、瞪羚、拟上市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开通服务绿色通道,全面提升政策供给和要素保障水平。三要加快人才培育。优化完善人才培育、人才服务体系,大力引进高峰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拓宽海外人才对接渠道,突出人才资源要素优先地位,激发人才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完善人才效益评估和常态化跟踪服务机制,对贡献突出的核心人才,提供安居落户、医疗教育、法律金融等服务保障绿色通道,优化人才服务效能。

 

 

 

 

 

 

 

 

 

附件2

 

审议意见问题清单

 

一是提升产业能级主导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体系有待构建,核心区、硅巷与街道之间共同发展的紧密度和凝聚力还需增强。招商选商精准程度需要提升,对瞪羚、独角兽、拟上市等高成长企业的引进力度仍需加大。优质创新生态环境仍有改善空间,新型研发机构质量不高,企业与高校沟通联系协调、深度合作成效不突出,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不明显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率不高

二是增强经济贡献主城区土地面积狭小,空间资源优势不足等困难亟需寻找解决路径。有些新建载体项目推进较缓慢,有些现有载体尚未充分利用,有些载体品质有待提升。有些园区税收总量较小,资源集约利用率和经济贡献度偏低。据统计,2021年底白下高新区每平方米单位税收贡献为1319元,低于全区平均水平(3052元),户均税收62.9万元,低于全区有效坪户平均产税数(约1.54万户,户均产税99.29万元),白下高新区税收全区占比8.39%,对全区经济拉动作用不强。

三是优化体制机制园区、板块、行业主管部门、街道等在职责权限、财税管理、重要发展赋能与经济指标分配等方面存在交叉、不清晰、不合理的现象消减了工作合力,给企业带来困惑和不便“1+x”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仍需加强,统计系统建立、招商一体化推进、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工作模式、路径还不够完善,对企业特别是重点税源企业服务精准化程度有待提高。

四是管控经营债务。科创集团市场化运作能力不强,园区资金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财力分配与发展投入不相匹配。园区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规模总量较大,国有资本经营效益不高,经营状况有待改善。项目投融资决策、风险管控与全过程监管能力仍需加强,园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升。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关于南京市秦淮区202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下一条: 关于秦淮区2021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报告的 审议意见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57850928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