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和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落实《江苏省中医药条例》《江苏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更好地推动居家健康养老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康复、预防、养生保健的重要优势,不断加强完善中医特色服务体系,让中老年人都能学中医、用中医、爱中医,让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中医服务于更多的普通老年人,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良性发展。
我国2011年提出独特的养老模式—9073。“让90%的老人可以在家里养老,7%的老人在社区养老,3%的老人在养老机构养老,确立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的通知》,强调“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动康复疗养机构、中医医院、门诊与老年护理院、养老院等开展合作”。中医药健康养老在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模式的探索中发展,并越发显得重要,同时中医药健康养老在居家养老服务中优势明显,主要表现为: 中医药在治疗老年人高发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方面优势明显。中医主张望闻问切,这种诊疗方法具有简便、安全、廉价的特点,深受老年人的青睐。慢性病一般都需要终身服药,而且老年人经常会出现气血阴阳失调、器官功能衰退、病症经常变化的症状。中医根据辨证论治从整体上进行调节,依据个人体质实施个体诊疗,相比于动物药、植物药、化药、中药的毒副作用更小,不良反应少,药效持久。中医药治疗手段灵活多样,中药的内服和外用、针灸、中医推拿按摩等多种方法可共同使用,达到缓解疼痛、消除病症、医疗保健的目的。
“治未病”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主要是以预防为主,要求人们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和既病防变三个方面来治病、积极防病,这既是中医的基本法则,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准则。老年人疾病病种多、病情复杂、患病率较高,对老年人健康养老具有较大影响。中医药“治未病”管理是对群体或者个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中医药通过药物疗法和饮食、针灸非药物疗法,能够调节气血,增强老年人体质,使老年人体征得到改善。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通过阴阳调节、舒畅情志、饮食养生、运动保健等多方面综合调治,能够让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得到满足。
截至2020年11月,秦淮区户籍人口74.08万人,人口密度为2.1万人/平方千米,位列全国第七,属于高密度人口区,其中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21.55万人,老年人口比例达到29.09%,老龄化程度全市最高,秦淮区的老年人中超过90%以上是居家养老,这部分老年人更需要中医药健康服务,配合日常的居家养老服务。当前,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与日常中医康复、中医养生保健、中医传统特色疗法等中医服务很少结合,中医药文化理念和中医传承技术在居家养老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近年来,秦淮区在中医文化传播、中医专家进社区及中医药康复养老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收效甚微,中医药文化宣传、中医服务项目、中医特色疗效、中医服务体系建设、中医服务方式普遍存在不足;中医健康养老医疗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落实也不到位;缺少以中医特色康复促养生、以养生服务促健康、以健康促养老的中医特色服务体系,缺少以中医药特色服务、日常中医健康养老服务理念,缺乏中医传承特色人才和中医技术服务人才等。
根据秦淮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家庭,推动康养服务产业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作用。
要进一步明确中医药健康服务在居家养老中的作用,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和宣传,完善中医养生健康教育公益服务平台、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站一对一服务平台、中医文化宣传服务交流公益平台等三大社区平台建设。 有条件的社区应建立中医药特色社区服务站,并坚持中医特色社区服务站服务的持续性,中医日常化服务、中医康复、健康指导、交流、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及阶段性服务效果要有机结合,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与中医特色服务站康复项目相结合,弥补社区中医药健康服务的不足,最大化满足社区居民中医健康及中医康复需求,真正为居民养老提供服务。 要加强引导,完善政策法规、服务标准、考核标准。制定出台相关法规,制定和完善中医健康服务标准,使中医康养服务产业在持续利好的政策下有序、规范化发展。 要扩大中医传承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和水平。鼓励有资质的特色中医医师到社区开展中医咨询服务,鼓励高校中医类专业人才到社区服务。 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选择有中医特色和服务体系完善的中医医疗机构或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加入,引进社区建立中医康复服务站,以“小型化、特色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模式,打造多种类型中医康养服务产业。采用公建、民营方式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弥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中医特色和人才方面的不足。
编辑:郭志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