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区人大常委会各办事机构、各工作机构、各街道工作委员会:
现将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讨论通过的《秦淮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2年—2026年工作规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2年9月29日
秦淮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2年—2026年工作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秦淮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以优质高效的人大工作推动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强富美高”新秦淮建设中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应有的作用。为统筹推进秦淮区第三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工作,更好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更加有力地支持特而精、最南京、高质量、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更加精准地服务保障“强富美高”新秦淮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总体要求
这五年,是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推动“强富美高”新秦淮建设再出发的重要时期,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阶段。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区人大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和省市区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区委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秦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注关切,依法履职、担当作为,全面提升重大事项决定、监督、代表工作水平,扎实推进全区民主法治建设和人大常委会机关自身建设,为“强富美高”新秦淮建设发挥有力的推动作用、重要的保障作用和关键的支撑作用。
第二节 工作原则
这五年,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统一领导不动摇。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人大工作,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在全区工作大局来谋划和推进,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区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全区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坚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全区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法定权力,充分保障全区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人大履职过程中,广泛征求、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探索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建立和完善尊重代表、依靠代表、服务代表的工作机制,将“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贯穿人大代表履职全过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倾听人民呼声、回应社会关切,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坚持依靠法治推动工作不止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确保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全面实施,确保全区各项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
——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规律,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推进地方人大创新实践。积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用现代化理念、思路、标准和水平,创造性地做好重大事项决定、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促进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到2026年,实现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履职质效得到提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独特优势在秦淮得到充分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深入人心。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依法履职质效全面提升。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监督工作质效明显提升,重大事项决定务实有序,选举任免工作依法规范。二是代表工作能力不断加强。区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更加密切,代表履职保障更加坚实有力;全区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更加广泛地参与地方国家事务管理,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三是自身建设水平更加过硬。党对人大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人大及其常委会政治建设、能力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得到不断加强,上下联动、区域协同更加紧密,切实成为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第二章 依法讨论决定重大事项
聚焦秦淮发展过程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重大问题,及时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推动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市区委部署要求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区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第一节 紧扣大事要事,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围绕贯彻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市区委部署要求行使决定权。紧扣区委区政府重点目标任务和改革发展大局,聚焦推进特而精、最南京、高质量、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的重点领域,听取重大事项报告,依法作出决议决定。
——围绕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事项行使决定权。聚焦“九五”普法工作作出决议,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宪法和民法典等法律的学习与实施,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夯实全面依法治区基础。聚焦区人大换届选举,依法作出关于区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问题的决定,为换届选举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供法治保障。
——围绕计划、预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监督行使决定权。着眼有效发挥计划、预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引领和政策调控作用,每年听取和审议政府关于计划和预算执行、预算调整、财政决算、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审计及查出问题整改、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报告,依法就相关事项作出决议决定,促进计划目标实现,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第二节 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提升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水平
——健全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的相关文件和市委实施细则,推动区政府完善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的工作制度。健全多层面的重大事项沟通协调机制、重大决策听取意见和通报机制。
——提高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过程中,重点加强对重大事项、重大决策草案的合法性审查,确保其不与宪法、法律、法规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相抵触。加强对重大事项的调查研究,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健全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凝聚各方共识,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推动决议决定贯彻落实。对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跟踪监督;对执行不力的严格督促纠正,确保相关决议决定落地见效,切实维护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三章 坚持正确有效依法监督
聚焦事关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强化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推动党中央、省市区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促进秦淮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第一节 把握监督重点
——聚焦持续推进“创新名城”建设开展监督。加强对区委创新名城建设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持续关注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的实施,推动政府落实“科创森林成长计划”,深化“巷港湾园”建设,对推进科创载体提质增效进行专项监督,促进提升白下高新区、秦淮硅巷、南航秦淮创新湾、南理工数字经济创新湾建设运行质效,打造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示范区,推动区域整体创新能力进入全市前列。深入调研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体制机制,促进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形成具有区域辐射带动力的创新创业环境。及时收集并反馈各级人大代表对创新名城建设的意见建议,为政府构建最优创新生态体系提供支持。
——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开展监督。持续关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情况,重点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督;围绕重大决策部署和经济运行情况,定期开展经济运行情况分析调研。聚焦“4+4”主导产业发展,精准招商引资,集中力量做好“扩投资、稳增长、促升级”工作,为秦淮高质量发展积蓄后劲。围绕经济加速发展、金融业转型发展等重点课题开展专题调研,促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重点关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白下高新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文商旅融合发展等工作,督促政府以优质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助力产业转型。加强对行政审批工作的监督与调研,关注优化政务服务效能工作,促进企业、群众办事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提高。听取侨务工作情况的报告,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促进侨务工作水平整体提升。关注对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基层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关注外事工作,支持政府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聚焦规划实施、财政运行和国资管理绩效开展监督。加强对“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和专项规划编制情况的跟踪监督,对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情况开展调研,按期启动“十五五”规划纲要审查工作。落实预算审查监督改革举措,发挥人大代表预算审查监督主体作用,围绕一般公共预算、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部门预算、专项资金预算等方面内容,实施“全口径”“全过程”“全方位”审查监督。强化对政府债务、政府性债务、经营性债务的监督,促进规范举债融资行为,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强化预算绩效审查监督,探索建立人大预算绩效监督体系。深化推进综合预算编制,不断提高人代会预算报告和草案的标准化、通俗化水平,确保人大代表“读得懂”“看得清”。强化预算审查联网监督系统运用,完善系统数据规范,开展预警规则设计和分析模型建设攻关,提高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效率。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强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监督,并开展满意度测评;加强对转移支付预算、政府债务等各类财政资金的跟踪审计。贯彻区委《关于建立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的要求,确保在本届常委会任期内,分别审议区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和区政府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关于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两个专项报告。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报表体系,确保常委会组成人员能更有针对性地审查各类国有资产实物和价值的存量、变量。督促政府建立健全反映不同类别国有资产管理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国资管理绩效评价。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与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审计监督的有效衔接,形成监督合力。
——聚焦人民群众重大关切开展监督。每年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开展满意度测评,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与省、市人大常委会及人大各街道工委上下联动,开展《南京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围绕人民群众在教育方面最关心、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开展监督,持续关注教育“双减”推进情况,着眼构建秦淮高质量教育体系,着力发展素质教育,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扩容下沉、均衡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发展成果。持续监督我区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情况,专题调研全区中医药发展情况,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及中医药事业发展。开展《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条例》执法检查,推动文旅资源产业化、特色化发展和全域文旅商深度融合。调研全区全域旅游推进情况,促进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扩大秦淮旅游强区影响力。
——聚焦扎实推进“美丽古都”建设开展监督。每年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全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推动政府提升环境保护治理能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切实防治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开展《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执法检查,督促政府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工作。协助开展城市更新立法调研,推动南京市城市更新立法进程,听取区政府关于城市更新推进情况的报告,为破解难题、推动城市更新发挥人大作用。调研南部新城建设情况,围绕“两高一融”推进,关注功能品质,从产城融合、功能完备、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助推新城与老城融合发展。审议区政府关于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空间建设管理和综合利用情况的报告。
——聚焦深入推进法治秦淮建设开展监督。依托法治宣传基地、法律专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平台,协助省、市人大做好立法调研、立法意见建议征询等工作。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提升,推广“红花样板”,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实践地。深化拓展法治宣传基地、法律专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功能,持续做好“普法三进”工作,将法治精神浸润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听取和审议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八五”普法等工作情况报告,并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跟踪监督。听取区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江苏省宗教事务条例》工作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区法院、区检察院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营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开展司法救助等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跟踪监督。审议区监察委员会有关专项工作情况报告。充分发挥执法检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工作,督促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开展对区法院、区检察院的年中视察工作,调研司法改革进展及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落实《南京市秦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组织人大代表旁听评议案件庭审工作的暂行办法》,规范组织人大代表参加旁听庭审活动,提高司法监督实效,促进司法公正。
——聚焦有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开展监督。突出问题导向、坚持闭环思维,与人大各街道工委联动,聚合全体人大代表力量,全年常态化、全链条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专项监督,督促政府及其部门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加快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从百姓视角查找“痛点”“堵点”,依法有效监督促进政府及其部门高质量做好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等工作,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让制度优势变成群众口碑。依托人大社会建设社区观察点,发挥人大代表桥梁作用,引领群众广泛有序参与、充分表达意愿,优化完善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监督,全方位、多层次对《秦淮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五年行动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开展视察调研。听取区政府关于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推动宗教事务治理能力提升。
第二节 提升监督质效
——全面规范开展备案审查工作。严格执行报告制度,将备案审查工作作为每年向区人代会报告的重要内容,区人大常委会会议首次听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扩大备案审查范围,将区监委、法院、检察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纳入报备范围。全面开展主动审查,完善审查建议受理反馈机制,加大查出问题督促纠正力度,对纠正不到位的规范性文件依法予以撤销。定期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业务培训,邀请专家对相关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培训,提高法审人员的专业素养。
——有序开展履职评议工作。继续探索对人大任命人员履职情况的评议,制定《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任命人员履职情况开展评议暂行办法》,注重把握方案制定、调查研究、会议评议、整改落实和结果运用等重点环节,采取量化方式,对人大任命人员的履职情况作出评价,并现场公布评议结果。
——增强专题调研工作的针对性。围绕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若干作为重点调研课题,纳入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并由相关机构组织实施。运用“四不两直”调研方式,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群众诉求,总结实践经验,开出破解难题的对策良方。及时将专题调研报告转交“一府一委两院”及相关部门,督促其认真研究处理并作出书面反馈。重要的调研报告可以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并视审议情况采取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方式开展监督。
第三节 放大监督效应
——扩大人大代表对监督工作的参与。制度化、常态化安排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审议、询问、评议等工作,参与常委会组织的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等活动。支持、鼓励人大代表围绕常委会议题,通过相关平台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在计划预算审查、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专业性较强的监督工作中,以及在民生实事项目的跟踪监督过程中,注重发挥代表专业组的专业特长。
——推进监督工作联动协作。加大市、区、街人大在监督工作中的协同力度,每年选择若干重要事项联动开展“五个联动”监督,增强监督整体实效。加强与市人大常委会的沟通,每年年底研究商定下一年度的上下联动监督项目。统筹组织上下联动执法检查,减少重复检查,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监督工作综合效果。加强监督与立法的有机衔接,对于监督中发现的法制不完备问题,及时向市人大提出立法修法建议,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形成以监督完善立法、以立法深化监督的良性互动。积极探索人大监督与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其他监督的衔接贯通,及时向党委及有关部门通报人大评议和满意度测评结果,探索建立向有关机关移交人大监督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责建议的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第四章 健全代表履职服务保障机制
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强化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将代表工作作为重要的基础性、经常性、综合性工作,贯穿于人大履职全过程。
第一节 做好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
——扎实做好区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根据全市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制定全区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办法,报区委转发。组织召开全区人大换届选举工作部署会议,指导推动换届选举各阶段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组织做好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有关工作。积极与省、市人大常委会联系,争取保留区人大代表原有名额。起草关于做好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报区委转发。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完善选民登记信息系统,提高选民登记效率。合理分配新一届区人大代表名额,提出连任代表人选建议名单,依法对当选的新一届区人大代表进行资格审查。
——认真做好第十七届市人大代表选举工作。按照市选举委员会和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安排,严格按照代表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做好第十七届市人大代表的间接选举工作,报市人大常委会进行资格审查。
第二节 拓宽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
——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代表联系。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区人大代表的办法,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每人联系5-8名人大代表的工作机制,开展经常性联系工作,畅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达渠道。开展“常委会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丰富联系方式、明确联系主题、倾听代表意见,尤其重视听取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意见建议,提升常委会工作实效。坚持常委会领导走访代表制度,围绕常委会视察、调研、监督、执法检查、代表工作等,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建立代表意见整理、转办、反馈机制,做好相关内容解释答复工作,推动代表意见落到实处,体现代表工作的完整闭环。
——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建立完善医疗卫生、法律、金融专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行业、专业人大代表在提出行业专业建议、政策制度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中的智囊和智库作用。充分利用区政务服务中心人大代表联系点、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工作室、专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和秦淮组市人大代表“123”联系点等平台载体,接待人民群众,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丰富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方式、内容,扎实推进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开展。加强代表履职管理监督平台建设,将选民登记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充分运用到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中,为我区各级人大代表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拓宽渠道。
第三节 精心组织闭会期间代表活动
——推进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作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激发街道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实践创新来抓,重点做好工作制度、议事规则、会议程序、议政代表聘任、代表活动、监督工作、典型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增强街道议事协商能力,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对基层政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更好体现和反映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健全代表履职制度。修订完善代表闭会期间履职活动相关工作规定,规范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开展视察调研、参与专业组活动等内容,在创新实践中形成代表工作制度体系。
——改进代表视察、调研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和区人大常委会年度议题、监督任务,认真组织代表视察调研和会前集中视察活动,引导和帮助代表把开展视察调研活动与提出高质量的建议相结合,与提高大会审议质量相结合,提高代表视察、调研质量。
——深化街道代表组、代表专业组活动。以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监督工作为牵引,组建由区人大代表专业组和各街道代表组组成的监督组,有计划、有主题、有组织地开展街道代表组和代表专业组活动,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有效实施。
——积极探索创新活动形式。围绕人大监督、代表关注、人民群众盼望等问题,深化创新“人大代表联系+12345热线平台”联动机制,采取“五个联动”方式联合开展视察、调研,积极提出代表建议,推动解决共性问题。
——提升代表履职质效。坚持以代表为主体,以代表需求为导向,以代表满意为标准,以菜单式需求组织代表开展活动,提高代表活动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区人大常委会统一领导、办公室和人代联委协调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各机构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围绕充分发挥代表在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票决、监督、评价等环节的作用,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完善活动方式,注重过程监督、精准监督,切实推动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民生实事项目办成办好。
第四节 提高代表建议工作质量
——修订完善代表建议工作制度。规范、保障代表建议工作,探索建立代表提出建议前与有关机关、部门沟通机制,引导代表围绕中心工作、民生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代表建议。
——推动承办单位健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按照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的要求,推动承办单位加强与代表的沟通联系,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听取代表意见,支持和鼓励承办单位结合职责和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研究办理。推动承办单位坚持邀请代表参与办理全过程、B类建议跟踪督办、办理工作“回头看”等方式,切实完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做好重点建议办理和督办工作。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实际利益的问题由区政府领导领办、人大常委会领导重点督办,提升重点建议办理效果,以点带面推进办理工作。协调人大及其常委会相关机构,围绕常委会年度议题重点工作,提出与年度议题有关的代表建议选题供选择,通过联动方式督办代表建议。
——健全代表建议工作激励机制。坚持开展优秀代表建议、先进承办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扬活动,将建议办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积极推动建议办理工作赋分比重增加。
第五节 做好代表履职服务与管理
——做好代表学习培训工作。突出政治建设,组织代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切实提高代表履职政治站位和责任意识。强化代表履职培训,有计划有重点抓好宪法、民法典、地方组织法、代表法等相关法律学习培训,着力提高代表审议和提出建议的能力。细化专题培训,围绕区人大常委会工作重点,组织开展多样化的专题学习,提升代表参加常委会立法调研、监督等专项能力。
——提升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工作水平。统筹整合代表履职平台资源,完善区人大代表履职工作信息化平台功能,积极推动代表建议从提出、交办、答复、反馈等全程网络化,为代表履职提供真实表达意见、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强代表履职和代表工作宣传报道,大力表扬优秀区人大代表,宣传展示代表履职风采,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全社会尊重代表、礼遇代表和支持代表履职的良好氛围。
——加强代表履职管理监督。落实区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的若干规定,充分发挥代表履职管理考核办法在提升代表履职意愿、加强代表履职监督的作用,推进“手边的人大代表”小程序开发建设,通过完善“一簿一册两表”电子化档案,规范代表履职档案管理,及时登记代表参加大会期间的工作、闭会期间的活动等情况,确保代表履职情况真实、记录准确、档案完整。落实代表回原选区向选民报告履职情况等制度,组织代表以口头或书面方式报告履职情况,确保每位区人大代表在一届任期内至少向原选区选民报告一次履职情况。
第五章 持续推进自身建设
主动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开拓进取、勇于担当,以自身建设的过硬成果推动全区人大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区人大五年工作规划落地落实、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作出积极贡献。
第一节 加强思想理论武装
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坚持常委会党组、党总支(党支部)集中学习制度,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理解贯彻运用;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掌握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集中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宗旨意识,激发奋进力量。深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把理论学习的成果内化为做好人大工作的坚定信念,体现到各项工作之中,转化为人大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思路、举措和实效。
第二节 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建立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体系。在区委领导下,制度化开展人大机关与党政机关、司法部门干部双向交流;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机构设置,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结构合理、业务娴熟、作风扎实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做好全区人大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大力推进人大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及时修订、汇编人大各项制度,确保制度的时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以扎实有力、持之以恒的过硬举措,不断推进作风建设持续向好,营造机关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区委有关规定,常委会领导率先垂范、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确保机关作风建设各项规定落地见效。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努力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职于行。切实改进会风文风,加强统筹协调,以更高效率和更优效能的运作机制,形成更加强劲的工作合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严明纪律要求,强化规矩意识,严格党员教育与管理,筑牢清正廉洁防线。营造“人文、活力、温情”的人大常委会机关氛围,重视文化建设,倡导干部多读书、读好书、善思考;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调动干部积极性;为调离或退休的干部召开欢送会,打造有感情、有温度的机关,提升干部归属感、获得感与荣誉感。
第三节 强化人大工作的信息宣传调研
围绕地方人大履职实践和制度建设中的重点课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力争每年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建设性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守牢意识形态阵地,用好秦淮人大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和市人大抖音等,讲好秦淮“人大故事”“代表故事”,提升人大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增进人民群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第四节 加强上下联动协同
密切市、区、街人大的联系,注重形成工作合力。主动向市人大汇报工作、寻求指导,积极配合上级人大开展执法检查、工作监督、专题调研等相关工作。对于年度重点议题和重点工作,主动听取人大各街道工委的意见。
第五节 加强街道人大工作
加强对街道人大工作的指导,推动人大街道工委完善组织机构和工作规范,配齐配强工作人员。指导街道人大工委实施好议政代表会议制度,根据需要召开议政代表会会议。议政代表要接受街道人大工委的监督和管理,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听取群众意见,反映群众呼声,促进问题解决。协助各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依法开展履职活动,办理人大常委会交办的监督、选举以及其他工作。
第六节 推进“数字人大”建设
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综合性一体化平台,优化整合各项工作应用系统。建设区人大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维护区人大代表信息库、议案建议库、工作信息库等。通过“我的南京”APP 等信息化手段,拓展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互动交流渠道。推进各级人大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人大工作、代表履职提供高效服务。
第七节 强化工作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建立年度考核、中期评估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补齐短板,有序推进工作规划实施。根据秦淮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需要,适时对工作规划的项目安排作出动态调整、优化完善。发挥常委会党组引领和把关作用,推动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