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百喻经》
 发布时间:2023-05-09 浏览数:4368 【字体:

《百喻经》原名《痴华鬘》,由古天竺僧伽斯那从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中抄出,南朝萧齐时,曾任南京秦淮河畔正观寺主持的天竺僧求那毗地翻译而成。全书主体为98篇譬喻,加上引言和偈颂,合称“百喻”,每则譬喻故事通俗生动,引人入胜,至今仍可给人不少启发。

鲁迅先生对《百喻经》情有独钟,非常看重它的文学价值,称赞它在以譬喻为名的佛经中是“最有条贯”的,收藏了三个版本的《百喻经》。1912年,鲁迅翻译了其中的“痴人说饼喻”发表在《越铎日报》上。1914年,鲁迅亲自给《百喻经》断句,并在金陵刻经处捐资60银元刻印一百册分赠亲友,这部书开始广为流传(另说鲁迅刻经是为庆祝母亲60寿辰)。金陵刻经处现存保藏完好的三十块《百喻经》刻板,是纪念鲁迅的珍贵文物,刻板中的尾板已捐赠给上海鲁迅纪念馆作陈列之用。赵朴初先生在1981版书序《金陵刻经处重印经书因缘略记》中说,“《百喻经》乃鲁迅先生施资刻印之本,今年乃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国家宗教局曾把金陵刻经处刻印的《百喻经》作为礼物赠送给外国友人。 

本书据鲁迅先生当年的刻板于近年雕版印刷而成,虎墨沉香,装帧精美,弥足珍贵。卷末有语云:“会稽周树人施银洋六十元敬刻此经。连圈计字二万一千零八十一个。印送功德书一百本。余赞六元拨刻《地藏十轮经》。民国三年秋九月金陵刻经处识”。


                                              作者:顾武英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南京白局的历史演变
下一条: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51738301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