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街道位于秦淮区正南与江宁、雨花的交汇处,过去曾因“金陵第一镇”而名闻遐迩,如今又因南部新城而声名鹊起,全市第一个街道人大工作机构也诞生在这里。近二十年来,红花街道人大工委始终围绕区人大常委会决策部署和街道中心工作,紧紧依靠人大代表,务实创新工作,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致力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了人大工作向基层的延伸和拓展,在区、市甚至全省范围内产生了一定影响,柏苏宁、程从武等时任省市人大领导曾先后多次到红花街道视察调研。2018年2月,因在全市人大机关系统立法监督工作中成绩突出,街道人大工委被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给予集体嘉奖。
探索篇:先行先试开先河
2001年12月6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秦淮区人大常委会红花街道工作委员会正式挂牌,标志着南京市第一个街道人大工作机构正式设立。每当说起这件事,街道首任人大工委主任、现已退休在家的潘成德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仿佛一切还在眼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他说,“红花街道人大工委的成立既是历史的机遇,也是市、区人大常委会及街道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红花的光荣!”
事实上,早在2000年酝酿红花镇撤镇建街的过程中,区委、区人大及红花镇各级领导就已开始思考撤镇建街后人大工作体制、机构设置等问题。在这之前,全市撤镇建街的先例很多,无一例外的是撤镇建街后原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相关机构都终止了历史使命。红花撤镇建街对人大工作机构是否也是如此,能否在街道体制上有所创新,设立相应人大工作机构来改进和加强最基层的街道人大工作?这一年,全国十城区人大工作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会上,北京东城区设立人大街道工作委员会的经验交流发言给与会的区人大领导以极大的启发。随后,区人大有关领导带领街道人员外出学习考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撤镇建街后的人大工作发展确立了方向和思路。2001年2月23日,秦淮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成立秦淮区人大常委会红花街道工作委员会;同年5月31日,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南京市秦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做好红花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暂行规定》,街道人大工委开始试运行。
创业的过程是艰辛的。没有现成的经验,就向北京、山东、山西等地学习,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没有办公场所、设备,就向街道工委、办事处协调解决;没有工作制度,就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逐条研究制定。渐渐的,人大街工委的机构设置确定了,最初设1名主任、2名委员,下设人大办公室,配备兼职主任、秘书和专职干事各1人;工作队伍组建起来了,所有人员全部配备到位;办公室和代表活动室建起来了,工作经费有了保障,同时还配置了工作用车,街道人大工作从原来的“三无”(无机构、无专职人员、无固定场所)转变成了“六有”(有人员、有房子、有牌子、有公章、有经费、有车子);一系列规章制度也逐步建立健全,《秦淮区人大常委会红花街道工作委员会规则》《人大街道主任职责》《人大街工委办公室职责》等三项职责及《人大街工委联系代表制度》《人大代表活动制度》《人大代表学习制度》《人大代表集体视察制度》《人大代表选民述职制度》等五项制度相继出台,这三项职责、五项制度概括了街道人大工委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及工作原则,明确了人大街工委的性质、职责和任务,初步形成了街道人大工委的行为规范,并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完善的职责、制度,不仅为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开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证,而且为后续其他城区街道人大工委的成立积累了经验、闯出了路子。
成长篇:聚焦职责展作为
曾经的“国际汽车一条街”、现今的城市重要主干道,当下的南京人鲜有不知大明路的,却很少有人知道,20年前的大明路还是一条名为光卡路的乡村公路,等级低、道路窄、路况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交通网络不通畅,行车经常遇到断头路。更鲜有人知的是,大明路之所以能发生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与街道人大工作有着直接关系。2001年,辖区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改造和完善大明路建设”的建议,红花街道人大工委及时给予多方协调,得到了市、区人大的大力支持和市、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很快投入财力实施了大明路建设改造,使大明路的面貌焕然一新,水、电、气、路灯、快慢道、人行道、绿化隔离栅齐全配套,为日后“大明路国际汽车街”的打造和形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街道南片地区年纪稍长的村民仍然深深地记得人大代表的努力。那是2002年初,针对街道南片五个村村民饮用水难和公共交通不便的状况,红花街道人大工委组织市、区人大代表视察,深入居民家中,了解群众所急所需,并及时将情况反映到市人大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引起了市人大领导的高度重视,时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连发亲自组织相关部门,在街道召开人大代表建议督办会议,参会的市政公用局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当场表态,尽力、尽快解决群众提出的上述问题。结果,仅仅用了20多天时间,五个村饮用水难的问题在当年春节前得到解决,使广大村民过上了一个欢乐的春节。节后,市公交公司又主动联系街道,开通了光华门至广洋村的316路公交车,彻底解决了南片四村出行难的问题,也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这些只是街道人大工作的一个缩影。十多年来,红花街道人大工委始终坚持以代表为主体,持之以恒地组织开展视察、检查、监督等履职活动,积极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从居民生活用水、油烟扰民等群众衣食住行的小事到大校场机场搬迁、南部新城开发建设等重大事项,从区域银行、邮筒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到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从秦淮科技园、大明路汽车一条街建设等重大经济项目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等,累计提交各类意见建议300余条,一大批事关大局、事关发展、事关民生的实事、难事在街道人大代表的建议和人大工委的协调下得到了解决,《呼吁南京设立机动车停车超过三分钟就必须熄火的“三分钟启停”制度》《关于保护秦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等一些重要建议不仅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而且被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创新篇:与时俱进谱新篇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红花街道人大工委在创新中诞生,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不断焕发基层人大工作的生机活力。继2001年率先成立街道人大工作机构之后,街道人大工委又率先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为全区面上推广作出了了示范。2006年,街道人大工委在洪家园、南片村片区分别成立了代表工作站,同时在4个村、5个社区设立了9个代表联系选民信箱,推动了代表工作向村、社区延伸;2018年,采取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先后完成了景泰苑等10个社区“人大代表工作室”建设,实现社区全覆盖,为代表与选民沟通联系开辟了新渠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层人大工作形势和任务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但红花街道人大工委守正创新的理念始终不变,改革创新的步伐一直不止,近年来每年至少推出一个创新项目,先后开展了“南部新城征收拆迁服务保障行动”“失地农民再就业招聘会”“金秋助学、接力圆梦计划”“幸福微讲堂进社区”等主题活动,拓展了代表的履职路径,推动街道人大工作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
开发建设南部新城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随着大校场机场的搬迁,从2016年开始,红花机场地区整体征收工作全面展开,街道人大工委紧紧围绕街道工作大局,及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保障南部新城开发建设上来,动员辖区人大代表讲政治、顾大局,自觉服从服务于征收拆迁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辖区新老人大代表不但个人及其所在企业率先签约交房、彰显示范带头作用,而且广泛利用联系选民的独特优势,在宣传发动、监督检查、矛盾化解、问题建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南部新城大开发大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新华社(江苏)《要情动态》2017年第47期“地方实践”专栏刊登介绍了街道的经验材料。
征收拆迁工作的持续推进,不可避免地造成区域失地农民人数急剧增加,其中,很多居民年龄偏大,长期以务农或者房屋出租为生,生活技能短缺,再就业难度大。为帮助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为广大群众分忧解难,街道人大工委深入代表、重点部门和企业走访座谈,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失地农民再就业招聘会”应运而生。在市区人大代表所在企业参与和带动下,3年来已先后举办大小招聘会6场,为300余名求职者解决了就业难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红花街道人大工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使命,强化责任,守正创新,担当作为,推动红花街道人大工作再创新业绩、再上新台阶。
作者:南京市秦淮区人大常委会红花街道工作委员会
地址:南京市太平南路69号
邮编:210002
电话:025-84556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