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庙核心景区提档升级的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15-02-04 浏览数:11243 【字体:

市人大代表秦淮区三组

    南京夫子庙从复建到成为古都南京的核心人文景观和“城市客厅”已整整三十年了。经历了规划调整、扩充,以及理念上的各种碰撞、整合修正。期间值得总结探索和有待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很大。因为这是一项对历史文化的传承、解析,并且与新的理念融合的人文行动与科学行为的嵌合,它关系到秦淮文化复兴与续写。秦淮三组根据市人大的相关要求,结合多年履职工作的实际,将夫子庙核心景区如何由商业文化景区向文化休闲旅游景区转型升级列为今年的调研课题。调研期间,代表们多次深入景区,实地探讨、梳理景区发展阶段的主要脉络,并认真听取了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多次组织专题讨论,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夫子庙核心景区的发展现状和优势
    夫子庙始建于东晋,相沿至今近2千年,经久不衰。一直是古都南京的文化中心,历史积淀丰厚。但漫漫岁月中,斗移星转,历经战火劫难,曾四毁五建,最后一次毁于1937年日军侵略的炮火。1984年以来,在国家、省、市的支持下,秦淮区开始全面实施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建设工程。夫子庙核心景区东起平江府路,北至建康路,西至四福巷—瞻园路—义兴巷—东牌楼路一线,南止琵琶街—来燕路—长乐路—钞库街,面积0.21平方公里,年接待游客近3000万人次。可以说,夫子庙核心景区既是风光带的精华所在,又是南京接待中外来宾的“城市客厅”。这里历史古迹相互辉映,目不暇接,丹青纷呈、书香四溢、人文荟萃、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名扬海内,民间艺术更是异彩纷呈……
    (一)历史古迹人文荟萃。瞻园、白鹭洲、桃叶渡、夫子庙、江南贡院、鹫峰寺、李香君故居、吴敬梓故居、王谢古居陈列馆、秦状元故居、南京市邮局、古桥梁等等著名景观和建筑均在核心景区范围内。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先后投资几十亿元,大力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恢复建设了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江南贡院、乌衣巷、王谢古居、吴敬梓故居等20多处、30多万平方米古建筑,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殿宇庄严恢宏,再现了明清时期江南重镇的街市风貌。古秦淮河厅、河房景观,六朝、明清文化得到进一步挖掘和展示,秦淮河上绝迹多年的“秦淮画舫”又往来穿梭,一片生机。2010年秦淮风光带成为全国首个开放式5A级景区。今年借“青奥”契机,启动了江南贡院一期改造工程,并于“青奥”前期向游人开放,展现了千年科举文化。
    (二)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夫子庙及秦淮风光带的全面复建,夫子庙饮食业迈进繁荣发展的新时期。该地区的魁光阁、永和园、奇芳阁、六凤居、蒋有记、瞻园面馆和莲湖糕团店七个饮食店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具有秦淮特色的小吃品种。经过挖掘、整理和提升,萃集众家之长,推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八种套点计16道小吃,命名为“秦淮八绝小吃”,深受海内外游客的欢迎,成为夫子庙地区特有的风味小吃。近三十年来,状元楼、晚晴楼、贵宾楼、永和园、秦淮人家、金陵春、白鹭宾馆、孔府饭店、玉荷塘等众多餐饮店家各展其长,各具特色。
    (三)民间艺术特色纷呈。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时期就有夫子庙元宵灯会,当时的盛况堪称全国之冠。明初以来,南京的元宵灯会活动就进入了鼎盛时期,享有“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20世纪以后,灯会有了进一步的扩展,秦淮灯彩的扎裱技艺也不断提高,并带动了南京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兽舞、秧歌、踩高跷等民间艺术的发展。一批民间艺术在此区域得以保护和传承。相声戏曲也是夫子庙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相声大师侯宝林、京剧名角梅兰芳等艺术家均是从夫子庙走出来的。这里更是昆曲面向全国的窗口。
    二、夫子庙核心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随着夫子庙知名度的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和解决的新问题,特别是“商业味过浓、文化味不足”的问题在现阶段显得尤为突出,已经影响到人文景区内在特质的展现。
    (一)相对滞后的发展定位。在复建初期,核心景区的发展定位是商贸旅游,考虑更多的是人气和商气的聚集,对文化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相对缺乏。随着核心景区知名度的提升和游客对文化需求的不断升级,当时的定位难以体现夫子庙的文化地位,迫切需要由商贸旅游向文化休闲旅游转型。
    (二)多元化的产权制约。核心景区内房产在上世纪的改制大潮中,大部分变为私有。由于房屋产权分散,给统一规划、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对景区业态的控制、调整造成了极大难度。目前,秦淮区文旅集团正在通过资产运作的方式努力回购或回租物业,但由于受资金所限,仍然是困难重重。
    (三)“庙市合一”的传统影响。复建之初的夫子庙,最大特点就是“庙市合一”、文商共融,这也造就了其旺盛的人气。这种格局,容易形成“文商博弈”,使夫子庙鱼龙混杂,商业格局错综、商品品位高下,百态俱呈。
    (四)核心景区建设的投入不足。开放式景区的公益性、无偿性特点,造成投入来源匮乏。文化景观、停车配套等设施建设缺少资金保障,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三、夫子庙景区提档升级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顶层设计。高屋建瓴,从规划入手,系统解决商业和文化的匹配问题,统筹考虑景区功能布局和业态定位,系统完善景区“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配套,通过规划统领景区管理和建设。借鉴国内景区建设的先进经验,高起点规划实施文化项目、文化景观建设,同时建立刚性的规划约束机制,高度重视每一个细节,确保景区建设不留遗憾、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项目带动。立足秦淮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高标准推进中国科举博物馆规划建设、夫子庙地下空间规划开发、秦淮河东五华里景观提升及西五华里改造、秦淮文化艺术中心建设等在手项目,不断增加对重大文化项目的投资,通过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精品项目,把秦淮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展示出来,带动文化软实力提升。
    (三)文商结合。突出“文化休闲”定位,系统展现儒学和科举两大主流文化,分层分类展现六朝辉煌的历史文化,以及引领历史潮流的秦淮文化中各类文化艺术精粹。在业态设计中,坚持引入具有文化内涵的精品元素,注重商业的文化表达,通过多种形式展现文化元素,实现由观光游向文化游、休闲游、体验游的转变。
    (四)有序推进。坚持工程建设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细分时间节点和任务重点,全力推进景区提档升级工程。按照“24小时5A级景区”标准,强化日常管理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功能设施、餐饮卫生、消防安全、景观建设、业态控制、诚信经营等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目标考核,保证提档升级整体效果的稳步推进。
    (五)依法管理。宣传、落实和运用好《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总体规划》、《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条例》、《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特色街区管理办法》等法规,进一步做好承接上述法规的规范性文件编制工作,提高依法依标准管理景区水平,推动景区业态、形态和文态全面提档升级。
    四、夫子庙核心景区提档升级的发展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景区提档升级的终极结构应当为“四个核心”和“两个区”:即“旅游体验核心”——由文化观光型景区、大型实景演出等来承担,是吸引人气、聚集人流的核心,也是聚集区的主要收益结构;“旅游服务核心”——以旅游观光与体验为基础的旅游服务收益区域,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积聚,是延伸旅游产业、放大旅游收益的基础性结构;“休闲度假核心”——是旅游体验的升级内容,在大众观光与体验之外,以夫子庙独特文化内涵与生态背景为特色,形成特色会议、商务、度假等休闲体验项目,同时形成旅游地产开发;“产业配套核心”——作为景区式旅游产业聚集区,需求聚集必然带来生产聚集,要形成以旅游为引导的生产产业聚集,带动地方产业发展与富民工程。在大力推进核心景区提档升级的同时,应当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遗迹,在建筑上充分融入历史文化,努力挖掘适合景区的产业要素,完善旅游产业链。通过整合文化资源、运作文化项目、发展文化产业,让市民游客能够有更多时间、花更多金钱在景区游览、休闲、度假,真正将夫子庙核心景区打造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标志区”和“文化休闲旅游度假示范区”。
    五、夫子庙核心景区提档升级的路径建议
    (一)挖掘提升孔庙儒学文化价值。在儒、释、道三大传统主流文化中,释有佛寺、道有道观,但儒学的传承却鲜有载体,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挖掘工作。一是逐步恢复孔庙(即现在的大成殿)的文化功能和提振其文化精神,将其作为传承、认同中国传统儒学文化的载体,让夫子庙成为中国传统儒学文化的中心和民族文化的地标。二是增加景区公共文化空间,定期举办社会性祭孔活动,适时成立金陵国学院,通过与大专院校、中国孔子研究院、国家汉办等单位合作,加强国学的研究、讲授和宣传。三是在此基础上,辐射和影响全国一批孔庙陆续恢复其原有功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传扬儒学文化精神,将南京孔庙打造成全国弘扬儒学文化的传承基地、交流平台和聚集中心。
    (二)加快以科举博物馆为主体的文化项目建设。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文化也是秦淮文化的重要部分。2012年起,秦淮区按照“体验中国古代科举文化的首选地”定位,整体规划贡院西街以东、贡院街以北、建康路以南、平江府路以西部分区域,高起点建设中国科举文化博物馆,将江南贡院整体凸显出来,使之与“天下文枢”地位相符。青奥会前,科举博物馆一期建成并开馆,接下来还要继续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做好科举文化资料收集、文物征集等工作,开发更多体现科举文化的旅游特色产品;二是深挖科举文化的时代内涵,着重展现其对当代人才选拔制度、对中华文明传承、对人的行为操守的正面价值;三是尽快完善科举博物馆配套建设,启动二期项目,积极推动科举、儒学两条文化中轴线的对接,通过孔庙、学宫、贡院三大文化景观群的完整展现,巩固提升夫子庙作为古代文教中心的地位。
    (三)提升核心景区整体品质。按照夫子庙地区建筑的传统风格,遴选经验丰富的设计策划团队,对景区视觉系统和功能设施进行整体规划提升,营造历史风韵浓郁的整体格调。一是恢复店家木匾、楹联、旗幌及仿古门窗等具有传统风貌的元素,增加名街巷、名典故标识指引,合理布局一些反映秦淮文化诗词名作的碑刻标志,对桃叶渡、吴敬梓故居、王谢纪念馆、李香君故居等景点展陈进行提升,丰富景区文化元素。二是比照当年重建夫子庙机制,依据《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管理条例》,编制景区基础设施改造年度计划,推进贡院街、贡院西街等核心景区环境整治,拆除楼顶违章搭建,下决心解决雨污合流、管线杂乱、停车设施不足等问题。三是结合地铁三号线建设和江南贡院扩建,实施景区地上、地下空间“二次”开发,创造条件启动核心景区单位、居民搬迁,对地面商业重新洗牌,为文化展示腾出空间。
   (四)切实解决核心景区“六要素”配套问题。“吃”。通过与权威标准机构的对接,推行餐饮行业和秦淮小吃分级管理和动态授牌办法。制定小吃餐饮行业扶持若干政策,鼓励餐饮企业弘扬传统、发展壮大,打造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小吃企业。组织开展小吃研讨和论坛、小吃制作大赛等活动,恢复举办夫子庙美食节,加大对秦淮小吃的发掘和创新力度,扩大秦淮风味小吃的美誉度与影响力。挖掘整理研制传统秦淮名菜肴,重振秦淮传统本帮名菜的美誉度。“住”。认真贯彻实施旅游饭店星级划分与评定等标准,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和服务水准。将住宿产品作为优化旅游要素的杠杆,加大国有资本的示范性投入,鼓励各类资本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发展文化主题酒店、精品酒店、特色客栈。“行”。推进“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梳理整合景区周边的停车资源,新建智能停车引导体系,提高停车场利用效率,缓解景区停车难题。针对出行难、中转难、停车难等突出问题,建设统一、有序、便捷的旅游集散体系,在市规划局等相关部门确定规划的基础上,构建合理有序的旅游集散体系。“游”。围绕旅游主题、主线相对缺乏等问题,通过文脉梳理、游线组织、特色交通工具等串珠成链,优化“点(景区、景点)—轴(旅游线路)—圈(旅游带、商贸圈)”空间布局。包装不同主题的文化旅游线路和老城南旅游观光巴士、自行车、秦淮河水上巴士等特色交通工具,实现旅游片区有机衔接。加强与明城墙管理机构的合作,整体构建起串联夫子庙、瞻园、朝天宫、甘熙故居、中华门瓮城、大报恩寺塔等景点及明城墙空中、外秦淮河水上的“水陆空”立体游览线。“购”。注重与国内外创意设计机构合作,深入挖掘科举、儒学、名人、非遗等文化资源,创新开发旅游商品。争取特许销售彰显南京文化的观光旅游、商务纪念、个性定制等旅游商品。建设一批符合市场需求、具有秦淮河文化特色、诚信经营的旅游产品基地和购物消费场所。“娱”。充分运用秦淮河提供的心理背景,以个性化的店铺、“慢生活”意境、体验式休闲为主线,以夜间旅游和夜生活体验为重点,推陈出新打造夜间旅游产品,积极打造以夜间旅游和夜生活体验为主的两大主题,呈现以水上观光游览、水上主题演艺、文化休闲、餐饮美食、特色购物、娱乐休闲等为主要内容的“桨声灯影秦淮河”夜游品牌,吸引游客主动延长停留时间。
   (五)加快业态优化调整。一是源头控制景区业态。依据《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特色街区管理办法》,规划建设特色街区,制定和颁布特色街区经营项目目录,明确各街区业态定位及业态配比,依法把好业态源头控制关。二是强化经济杠杆。景区管理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公布特色街区内房屋租金指导性价格,规范房屋租赁市场秩序。加大对精品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倒逼低端业态转型升级,倒逼现有商家创新创业。三是推动周边市场搬迁。在成功关闭金陵路小商品市场、青年商场的基础上,推进金榜大市场转型升级,适时启动金榜大市场整体搬迁,为打造秦淮风光带核心景区—夫子庙景观挪位让地,为进一步打造和提升核心景区,从基础条件和客观环境上铺平道路。
   (六)加快智慧旅游建设。长期以来,夫子庙景区的旅游资源呈现规模小、管理分散、整合度低的现状。智慧夫子庙项目的发展定位是以发展智慧旅游为抓手,由智慧旅游的建设向智慧旅游的运营转型,成为“商业、旅游、文化”高度融合的大运营平台。一是加强网络建设。为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建议将夫子庙—老城南的免费wifi网络建设,作为智慧南京基础建设的一部分开展试点。二是推动资源整合。通过合作经营、利益共享,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下,吸收市、区管辖的优质旅游文化资源,如瞻园、明城墙、朝天宫、老门东等,恳请推动上述优质资源纳入平台,统一运营管理。三是强化管理。建设景区服务监控中心,实现公安、消防、住建、电信、电力、旅游等多
个部门的信息互通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建言献策】秦淮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下一条: 发挥集聚效应 提升金融能级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73578532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