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秦淮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11 浏览数:4622 【字体:

为配合市人大《南京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和意见征集,区人大常委会在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对我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 

 发展现状

1

中医药文化沉积厚重,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

一是发展历史悠久。民国时期,以“首席名医”张简斋为代表的金陵医派发源于秦淮。金陵医派在现代中医发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不仅传承发展了优秀的中医医术,还为维护中医合法权益和地位做了大量工作。二是形成三级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全区现有三级中医院2家,二级中医院3家,一级中医院3家,中医门诊部9家,中医诊所61家,设有中医科目的医疗机构达186家,占全区医疗机构的46%。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全覆盖。已建成2家五级中医馆、7家四级中医馆、3家三级中医馆;区中医医院中医重点科室4个,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2-3个中医特色科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科设置率100%,中药房设置率100%;提供20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机构100%。


2

形成中医药人才梯队,学科平台建设不断强化

一是高层次人才形成集聚。全区现有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3名、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名、岐黄学者5名、国家级名中医3名,省级名中医42名,市级名中医61名,区级名中医42名。二是中级以上职称人数不断增加。现有中医师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2015人,近3年来引进中医医师56人,其中6名副主任中医师、7名中级职称中医师。三是学科平台建设成绩斐然。全区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5个,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牵头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25个,江苏省重点专科33个,江苏省示范专科5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2个,南京市重点专科21个。


3

中医特色工作扎实开展,文化传承持续推进

一是明确中医兴卫发展战略。省中医院大力发展中医健康产业、互联网医疗和“一带一路”国际化服务;市中医院重点打造脑病、妇科、肿瘤科、心血管等国家级重点专科;区中医医院重点加强针灸科、妇科等科室建设;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省、市中医院“院府合作”启动“e联中医”服务项目;2020年,我区被命名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二是中医特色诊疗成效明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国医馆”、“名医堂”、“养生堂”等“地域文化”特色诊疗区域;基层医疗机构用“小而精、见效快”中医诊疗项目服务群众;推出中医飘香工程,全区所有家庭医生团队均配备中医师;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项目。2022年,全区区属医疗机构中医门诊79.3万人次,占比32.08%;省中医院中药饮片销售收入10亿元,市中医院1.99亿元,全区区属医疗机构1.2亿元。三是持续推动中医药传承保护。全区设立市级以上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68个;开展“膏方节”、“上山采药”、国际学术交流等多种活动;市中医院建成“金陵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区中医院建成“百草园”转角文化基地;组织开展中药方剂大赛;规范中医药服务市场,近5年来,共对全区中医医疗机构下达监督意见书170余份,立案14起并全部执行到位。


 二 

困难和问题

1

存在着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缺乏多部门推进中医药发展协同联动机制,缺乏长效机制,中医药专项经费投入在政府支出中的比例较少,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政策扶持,院内制剂推广使用存在政策壁垒。


2

医疗机构建设和医疗服务能力存在不足

中医医机构服务能力不足,中医特色专科和专科医院建设不足,非中医医疗机构建设不足,“医联体”未能很好发挥作用。


3

文化保护传承力度不足

师徒传承工作有待提高,宣传教育力度不够,非遗保护力度不够,中医药博物馆缺失,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


4

融合创新有待深入发展

创新能力不足,中医药研究力度不足,中医药在医养融合中的作用有待提高,中医药在体卫融合中的作用有待提高,中医药和文旅融合发展不够。


5

中医药人才建设力度不够

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不够,中医药人才激励政策不够,基层中医药人才缺乏,渠道建设方面存在不足。


 三 

 几点建议

1

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

一是抢抓有利机遇。南京市被确定为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全国15个),要积极抢抓这一有利发展机遇,鼓励和支持区属医疗机构加入示范点创建,探索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新路子,努力打造中医药强区,争取2024年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区)” ,十四五末把秦淮区中医医院建成二级甲等中医院。二是创新体制机制。由区政府牵头,区卫健委、发改局、人社局、商务局、财政局等部门协同联动,进行顶层设计,编制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建立名方、验方、秘方保护利用机制,在二级、一级中医院开展经方门诊与经典病房;遴选省中、市中及区属医疗机构部分院内制剂,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推广使用试点。三是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扶持力度。加大对秦淮区中医医院、夫子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止马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中医特色医院的扶持力度,打造带动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三驾马车”,支持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特色科室建设,形成以“三驾马车”为引领、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助力的全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新格局。四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利用省中医院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打造“互联网+中医药贸易”平台加强中医药服务输出;支持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企业通过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平台“走出去”。


2

打造秦淮中医特色品牌,加强中医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和专科医院建设。加大中医特色诊疗的扶持力度,推广“小而精、见效快”特色项目,打造“支柱型、服务型”特色专科,形成“专病、专科、专家”良好社会效应。二是努力提高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区属医疗机构打造以中医经典思维和认知模式为核心的全链条诊疗样式;加强“中医阁”建设,集中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开展中医护理专业培训,有条件有步骤地设立中医护理门诊。三是加强非中医医疗机构中医服务能力建设。加快非中医医疗机构中医服务建设步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鼓励和支持增设中医药科室,增加中医床位的数量,不断提高中医药处方的比重,在绩效考核和薪酬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和考虑。四是充分发挥“医联体”作用。加强区属医疗机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采取“线上诊疗”和现场问诊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省中、市和区内中医医疗机构平台互通、资源共享,使“医联体”发挥更大作用,更好地服务秦淮群众;借助省中医院中药制剂研发中心,区内医疗机构采取委托生产加工的方式,进行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五是打造秦淮中医品牌。塑造秦淮中医整体品牌形象,实施秦淮区名医堂工程,分层级规划建设区级名医堂,条件成熟时集中建设“国医大师”工作室,形成品牌效应和集聚效应;加强中医药市场规范管理,依法维护营商环境,对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专项督查,打击非法行医,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3

加大文化保护传承力度,推动融合创新走深走实

一是营造中医药发展良好氛围。市人大将通过《南京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促进条例》,要抓住契机加大《条例》宣传力度;加大对少年儿童的宣教力度,把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校本课程;利用口袋公园、社区宣传栏,建设中医药宣教基地、健康知识角等;举办中医药“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山采草药”等系列活动;依托市中医院金陵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打造中医药博物馆;在秦淮非遗馆设置专门的中医药非遗展区。二是扎实推进传承工作。发挥市级以上老中医专家工作室作用,制定中长期计划,扩大传承数量,提高传承质量;创新传承保护方式方法,利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加强传承保护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加强中医药非遗传承工作,积极培养和申报中医药非遗传承人;深入开展“师承带教”、“青苗计划”等活动;举办“中医药技能大赛”。三是大力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支持区内中医医疗机构加大中医药研究力度,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中医药和诊疗技术创新;引进第三方专业知识产权机构,鼓励和支持申报中医药自主知识产权;鼓励引进和利用现代化的设备生产院内制剂,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率;鼓励开展中医药技术装备在慢性病防控中的示范应用;鼓励使用先进的仪器辅助治疗。四是鼓励中医药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中医药+健康”,开展老年中医药健康(治未病)中心试点,探索完善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模式;“中医药+养老”,推广“中医颐养”服务品牌,鼓励区属中医医疗机构加入养老行业,增加中医人员比例;“中医药+体育”,发挥市中医院体育医院引领作用,在健身、治未病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中医药+文旅”,支持联合开发中医药旅游产品和线路,开展系列中医药文化活动。


4

构建多元化中医药人才队伍,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一是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国医大师、岐黄学者、省级名中医、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等高端人才,打造全省中医药人才高地;区中医院等“三驾马车”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努力打造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二是积极培育本土人才。依托自身重点科室,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大力培养本土人才,继续做好“红色中医”“活力中医”“青春中医”等服务品牌。三是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初级、中级职称中医师的培育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医师队伍;建立社会机构医疗人才参加高层次人才评选渠道,鼓励非科班出身但有专长的中医药服务人才参加执业资格考试,试点开辟从业通道。



供稿:教科文卫委

编辑:郭志军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理论实践】加强人大对审计问题整改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57959944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