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听六百沧桑事, 多少枭雄瓦砾中
 发布时间:2023-08-03 浏览数:8749 【字体:

《儒林外史》中曾写道: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在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攻占应天后,他手下的谋士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这是因为朱元璋建立起义军时期较短,不能够称王,多发展兵力。高筑墙,是为了之后的应战做准备。在这一时期,与此遥相呼应的便是明南京城墙的建立。朱元璋建立城墙的初衷是为了在起义时期防守敌军,因此其最大特点便是坚固、实用。

   《凤凰台记事》中写道:筑京城用石灰、秫粥锢其外,上时出阅视。监掌者城砖之间的白色黏合剂以丈尺分治。上任意指一处击视,皆纯白色,或稍杂泥壤,即筑筑者于垣中,斯金汤之固也。”明朝的马生龙曾详细记录了城墙的用料、制作和砌墙过程。

     制作工艺方面,《天工开物》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隙防淫,是必由之……用以砌墙、石,则筛去石块,水调黏合。甃墁则仍用油、灰。用以垩墙壁,则澄过,入纸筋涂墁。用以襄墓及贮水池,则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三分,用糯米粳、杨桃藤汁和匀,轻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曰三和土。”《天工开物》中说道,用石灰、河沙和黄土,辅佐糯米和杨桃藤的汁水混合,称为三和土,三和土有点像现在的混凝土。

 

    《后汉书·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因此有成语“毁于一旦”,也适用于城墙。1402年,明城墙上的砖块才风干没多久。战争就开始了损坏的危机,当燕王朱棣南下进攻南京城的金川门时,燕王这边大炮都驾好了,结果出乎意料的是,金川门守将开门迎降......


    迁都北京后,明朝对旧都的城墙维修力度远不如从前。两百多年后,清兵大举入关时。南京作为长江中下游的军事重镇,清政府反而对城墙做了比较细致的修缮。

    真正造成明城墙大面积坍塌的还是太平军,为了攻城,在仪凤门一带直接轰塌了城墙。

    这种简单粗暴的攻城方式,后来又被湘军如法炮制,用来攻打了太平门。现在很多地方的城墙段还能看到垮塌的部分。

    1908年,因为交通运输的需要,在城西清凉门和定淮门之间,新开了一座城门,外临秦淮河码头,称为草场门。 在神策门和金川门之间,开辟了小北门(俗称四扇门)。

    1909年,南洋劝业会在湖南路举办,为了给中外宾客提供游览场所,在湖南路附近的明城墙上开辟了丰润门(今玄武门),以通玄武湖。

    1911年11月12日,江浙联军占领南京城。次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建国。此时,南京城的四重城墙仅内城大体保持完好。江宁满城最先被拆除,城砖被售卖。拆至明故宫午门时,南京巡按使因地方舆论压力,下令停止。而随着时代发展、现代城市建设,对内城城墙的拆除、破坏持续进行。1927年后,南京市成为中华民国首都。内城城墙拆、保之争仍在继续。

    民国时期,又新增了海陵门(今仪凤门和定淮门之间)、挹江门(海陵门原址改建)、 雨花门(武定门和中华门之间)、新民门(钟阜门和金川门之间)、武定门(中山门和雨花门之间)、汉中门(汉西门北侧)、中央门(和平门西侧)。

    日军攻占南京之时,坦克大炮让光华门、中华门、太平门一带的城墙损毁严重。

    ......现在的明城墙,已经变成了分散的景点,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百年过后,如今的它,依旧在我们身边默默地守护着我们......

      明月最知沧桑事,城头兀自照秦淮。

 

 

 

 

                                        作者:杨明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巷里城南·烟火记忆
下一条: “秦淮明珠”——白鹭洲公园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74353860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