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里的传奇爱情,发生于明王朝覆灭的前夜,那个“桃花扇底送南朝”的地点,就在明末清初夫子庙的秦准河边。男女主人公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交织着南明小朝廷灭亡的历史。
《桃花扇》中女主人公李香君的原型,名叫李香,鸭母李丽贞将她收为养女。李香娇小玲珑,肌肤如玉,性格豪迈,磊落率真,诗词、丝竹、声乐无一不通,名震秦淮,清初的文人余怀称赞她:“生小倾城是李香。”
据侯方域《李姬传》记载:崇祯十二年(1639),夫子庙贡院乡试,名落孙山的侯方域心灰意冷,想要返回故里,李香君置酒于桃吐渡为他钱行。席间,香君演唱了从不轻易示人的南戏《琵琶记》。唱毕,深情地说道:“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李香君所说的蔡中郎,指的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书法家、古琴家蔡邕,其人曾官至左中郎将。在《琵琶记》中,他被附会成女主角赵五娘的新婚丈夫,因进京赶考高中头名,被强迫入赘牛丞相家。后赵五娘闻知,遂进京寻夫,一路以弹唱琵琶乞食捞幸而牛氏贤淑,设计使之阖家团聚。此乃戏文,于史实不合,李香君就戏论戏,称之“学不补行”,实则话中有话:她认为蔡中郎与奸臣董卓走得太近,也是不争的事实。李香君之所以从今不再演唱自己的拿手好戏《琵琶记》,意思是让侯公子珍重名节,以气节为重,莫侍奉奸佞之人,切不可学蔡邕那样去做失节的文人,免得玷污了自己的清名,不要辜负自己的片赤诚!
文学作品《桃花扇》传奇里说: 1643年春,进步社团复社的文人写了-篇“留都防乱公揭”,以此来声讨阉党魏忠贤余孽。当时复社领袖之-的侯方域正旅居南京。一日,南京文士群集夫子庙祭孔,阉党阮大钺也想来趁机活动。他见大成殿门前的树上贴有公揭,便公然撕下因而引起公愤,遭到痛打。当晚,文人杨龙友置酒为侯方域洗尘。第二天,杨龙友偕侯方域到媚香楼拜访李香君,后来侯李相识相爱,侯方域以一柄诗扇相赠,作为定情礼物。
阮大钺为了洗刷自己的污名,就隐名委托杨龙友赠送三百两白银给侯方域,作为李香君的妆夜,想请侯方域为他在复社人物中说说好话。侯方域把朋友杨龙友相赠的银两,交给鸭母为李香君“梳拢” (旧时妓家老鸭接受聘礼,为妓女第一次接客伴宿举行的仪式),当侯方域得知此银两实为阮大钺所赠时,便犹豫起来,还是李香君深明大义,责怪侯方域糊涂她遂变卖首饰,筹措银两,还给了阮大钺。
南明小朝廷建立后,阮大钺勾结南明弘光朝内阁首辅马士英重新人阁,当上兵部尚书。为报复复社人物羞辱之仇,他屡使奸计,排除异已迫害东林复社人士。不久,侯方域与李香君惜别,去扬州投奔督师史可法。接下来,阮大钺又使阴招,怂恿朝中权贵田仰纳李香君为妾。香君宁死不从,当场头撞栏杆,血溅侯方域赠送的定情之扇。田仰遇上如此烈女,只好作罢。在场的杨龙友见到扇面上的股红血迹,突发灵感,遂略施丹青,点染出数朵艳丽的桃花......
李香君寓所,为石坝街河房,邻近桃叶李香君寓所,为石坝街河房,邻近桃叶渡。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桃叶渡惜别,很有深意。桃叶、桃花本相属,血溅诗扇,扇开桃花,何等的血性刚烈,何等的侠情浪漫!
李香君的桃花扇,绝对不是一般的扇子。当代诗人洪烛做了最精准的诠释,他的《桃花扇》诗写道:
这把祖传的扇子
注定是属于秦淮河的,秦淮河畔的桃花
开得比别处要鲜艳一些
你溅在扇面上的血迹
是额外的一朵
风是没有骨头的,而你摇动的扇子
使风有了骨头
...... .....
水是没有骨头的,而你留下的影子
使水也有了骨头
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至于你的名字是那一段历史的骨头
........
至此,我们从桃花扇的诗吟,再回到桃叶渡。李香君送别侯方域时叮嘱他以气节为重,切莫做失节之人,这是何等的忠奸分明,又是何等的深明大义!在国破家亡之际,许许多多官僚士大夫、文化名流纷纷降清而秦淮河边的一个弱女子的名字,却成了那一段历史的骨头!
马锋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