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淮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发布时间:2022-08-05 浏览数:12375 【字体:

区人民政府:

秦淮区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发改委主任蔡嘉作的《关于秦淮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以及区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潘杰勋作的《关于秦淮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会议同意《关于秦淮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认为该报告总结成绩准确客观,谋划工作科学务实。下半年,区政府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实事求是原则,增强工作前瞻性,保持工作韧性,追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发展成绩要实实在在,确保真实,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请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关于秦淮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及建议,拿出举措,及时整改,并在2个月内将研究处理情况送交区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征求意见,于2022102日前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整改落实情况报告。

 

附件:1关于秦淮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2审议意见问题清单

 

               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2728

 

 

 

 

 

 

 

 

附件1

 

关于秦淮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于67月份,对我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区发改委等部门的有关情况汇报,调研了区商务局、投促局、统计局、白下高新区管委会、新街口管委会等单位指标完成情况。区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进行了初步审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2年是新一届区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强富美高新秦淮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年。区政府坚决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

上半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6%,两项指标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9%,增幅位居全市第二,外贸进出口总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序时进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5%,降幅逐月收窄,经济运行呈加速修复、回稳向好态势。财税收入组织力度加大、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有序、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营商环境得到优化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环境治理、城市更新、医疗教育养老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进一步夯实。

二、存在问题

一是经济发展压力较大。受疫情及国内外环境等因素影响,商务商贸业、文化旅游业等传统支柱产业优势地位下滑,新经济和新产业占比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部分楼宇空置率上升,载体坪效不高,对高品质企业的吸引力不够。有重要税源贡献的优质企业不多,部分市场主体业态低端,财政收入面临较大增长压力。

二是科技创新贡献不足。科技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科技创新未能形成有效的支撑性贡献,独角兽企业还未实现零的突破。科创载体挖潜改造难度加大,载体运营管理效果有待提升,对高成长型企业的引进力度仍需加大。优质创新生态环境仍有改善空间,企业与高校沟通联系协调、深度合作成效不突出,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率不高。

三是人居环境有待改善。新城与老城融合共生、协同发展机制有待优化,新城社会事业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有提升空间,对老城公共配套短板的补充仍需强化。老城留改拆城市有机更新模式需要加快推进,危房消险、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垃圾分类、背街小巷长效管理等工作存在短板,城市居住品质有待提升。

四是民生福祉仍需增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待推进,一老一小群体关注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需要加快统筹解决。就业、养老、教育等民生实事项目完成的质效评价体系还需完善,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仍有提升空间。疫情防控、社会治理、安全稳定等重点领域风险亟需防范化解。

三、几点建议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秦淮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主动融入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等重大战略布局,扎实推动秦淮经济发展提速增效。二是把税源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招商推进力度,提升招商引资精准度,持续引入区域总部、功能性总部,推动经济规模和效益双提升。三是对文旅商贸业进行提质扩容,推动新街口和夫子庙两大商圈的提档升级、互联互通,积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真正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落实助企纾困政策,解决企业的所急所需,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

(二)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新兴产业经济贡献度。一是加强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工作的融合,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全面提升新兴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二是优化一园一巷两湾区创新格局,推动科创载体建设,提升载体功能品质,提高招商利用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导创新主体协同合作、联动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标杆创新主体和产业集群,实现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四是持续推进产学研对接,深度挖掘南航、南理工等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推动创新产品和成果市场化应用推广。

(三)以融合共生为抓手,提高新城老城发展能级。一是优化完善新城老城一体化协同发展机制,持续推进资源整合、力量聚合、管理融合,高质量建设新城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公共配套设施,尽快展现新城城市新中心、文化新地标、产业新高地形象。二是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理念,做好石榴新村、荷花塘等城市有机更新项目,为小规模、渐进式、跨院落保护更新模式提供更多示范样板。三是紧盯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背街小巷治理、垃圾分类等城市管理短板,采取精细化、长效化、常态化的治理措施,提升人居环境的承载力、包容度和宜居性,加快塑造现代化标杆城区风貌。

(四)以增进福祉为目标,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提高政策精准性,有力有序推动稳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二是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优质供给,推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抓好教师队伍培养工作,真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三是持续加大对基层医疗服务供给、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困难人群救助等工作的投入,以标准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四是开展消防、违建、社区治理、食品药品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及执法,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附件2

 

审议意见问题清单

 

一是经济发展压力较大。受疫情及国内外环境等因素影响,商务商贸业、文化旅游业等传统支柱产业优势地位下滑,新经济和新产业占比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部分楼宇空置率上升,载体坪效不高,对高品质企业的吸引力不够。有重要税源贡献的优质企业不多,部分市场主体业态低端,财政收入面临较大增长压力。

二是科技创新贡献不足。科技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科技创新未能形成有效的支撑性贡献,独角兽企业还未实现零的突破。科创载体挖潜改造难度加大,载体运营管理效果有待提升,对高成长型企业的引进力度仍需加大。优质创新生态环境仍有改善空间,企业与高校沟通联系协调、深度合作成效不突出,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率不高。

三是人居环境有待改善。新城与老城融合共生、协同发展机制有待优化,新城社会事业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有提升空间,对老城公共配套短板的补充仍需强化。老城留改拆城市有机更新模式需要加快推进,危房消险、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垃圾分类、背街小巷长效管理等工作存在短板,城市居住品质有待提升。

四是民生福祉仍需增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待推进,一老一小群体关注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需要加快统筹解决。就业、养老、教育等民生实事项目完成的质效评价体系还需完善,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仍有提升空间。疫情防控、社会治理、安全稳定等重点领域风险亟需防范化解。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关于秦淮区城市微更新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下一条: 关于南京市秦淮区2022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82843008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