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淮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草案初步方案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01-03 浏览数:6898 【字体: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大常委会委托,预算工作委员会于12月中、下旬,就2016年计划和预算执行及2017年计划和预算编制情况(草案),结合十二个街道预算预先审查工作,先后调研了区商务局、统计局、新管委、高新园管委等多家单位,并分别听取了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情况汇报。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区第二次党代会、区委二届二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和十三五发展规划,坚持在改革中抓调整,在调整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保稳定,工作亮点不断涌现,发展态势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完成了区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具体呈现出 四个发展六个特点

四个发展一是稳定发展。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2.4亿元,增长9.3%,总量排名全市靠前;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全市排名第1,服务业增加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等主要指标排名全市靠前。二是持续发展。全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0.08亿元,根据营改增后市核定我区收入基数测算,同比增长14.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首次突破70亿元,收入总量达新区成立以来同期最高值。三是健康发展。规模和效益占主导地位的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38.5亿元,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已达92.2%,增幅高于GDP增幅1.7个百分点,拉动全区经济增长10.2个百分点。四是协调发展。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民生保障成效显著,保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六个特点一是转型升级激发新活力。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发展,将电子商务与传统销售方式有机结合,网上新街口用户达20万,覆盖商圈90%以上企业。引进东方福来德等新型商业业态,助推传统百货业提档升级。金融产业发展顺利,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1.7%二是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努力带动经济发展。全区94个重大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良好,完成或基本完成预期进度的项目有85项,占项目总数的90.4%,为进一步统筹考虑、整体设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各项改革实施新举措。实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6大方面47项重点改革内容,特别是其中的14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特色改革任务都制定了实施意见,明确了改革方向、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包括一区多园建设、国资国企改革、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一体化改革等等,这些改革将为进一步破解制约我区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供重要支撑。四是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实施尚书巷、太平南路等一批道路的拓宽改造和建设,完成42个小区出新,推进60个老旧小区管理创新,加大了市容市貌整治力度。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实施16条黑臭河道整治,内秦淮河东西五华里景观提升和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强。五是民生保障取得新进步。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9%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房建设进一步加快;困难群体帮扶、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文化站点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创新提高,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六是财政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区财政工作紧紧围绕财政收支目标,狠抓财源建设,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顺利完成年度财政收支任务,民生支出和重点项目得到有效保障,为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我区今年经济运行健康平稳,预期目标完成情况较好。在肯定成绩、增强信心的同时,结合调研实际情况,并通过综合宏观经济形势研判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区政府引起关注:

(一)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新老体制机制转换存在适应期,原有的由部门牵头、街道为主体的招商格局被打破,新的经济工作组织方式初显成效,但在具体实施工作中,部分单位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一新的工作方式,在新常态下对招商引资的形势预计不足,招商人员配备偏少,力量有所弱化。产业功能板块、行业主管部门、街道、综合经济部门等之间统筹协调还需加强。

(二)利用外资形势有待改善。外商投资企业基本是集中在服务业,企业注册资本普遍较低,利用外资规模较小,引资到位率不够理想,主要依靠地产项目的支撑,一旦地产项目出现困难,外资完成压力增大。从目前情况看,地产项目下半年数据与上半年相比有较大回落,预计下阶段将有更大程度的下滑。截止目前,实际利用外资仅占年度目标的56%,执行率偏低。

(三)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有待缓解。收入方面:一是收入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营改增等政策性因素的减税效应凸显,尤其是存量重点商贸企业增长乏力,增幅缓慢。二是南部新城一批规模型企业外迁流失部分税源,短期内难以培育新的税源。支出方面:一是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等提升城市品质任务繁重,需要投入大量财力。二是民生改善支出的刚性需求持续增长,今年区本级用于民生的支出合计达到43.15亿元,占到总支出的四分之三以上。

(四)财政体制改革有待深化。一是部门预算编制需要提高。从部门预算执行监督检查和预算预先审查情况看,有的单位存在预算编制基础工作不扎实、预算执行不规范、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等现象。二是全口径预算体系需要完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统筹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监督管理有待加强,如何加强项目资金管理、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还需进一步研究。

三、几点建议

2017年是保护更新老城、开发建设新城各项任务全面落实、逐步深入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多点突破的攻坚之年。区政府提出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初步方案、财政预算编制草案初步方案符合我区实际,在主要经济指标的安排上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统筹兼顾;在财政预算的安排上体现了公共财政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支撑作用,具有一定的奋斗性。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省、市有关会议及区委二届三次全会要求,预算工作委员会就做好2017年的计划和预算执行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想方设法稳增长,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一要重视消费的拉动作用。加快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积极推进网上新街口金鹰购苏宁云等特色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网络消费健康发展。积极培育文化、旅游服务等热点消费,打造成熟的全域旅游产品。二要发挥金融的推动作用。积极稳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鼓励金融资源和社会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入,拓宽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三要强化外贸的支撑作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服务贸易模式创新,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培育外贸新增长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使走出去成为稳定外贸的新动力和新亮点。

(二)凝心集力调结构,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一要探索改革领域新路径。要深化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创新,理清街道与四大功能板块管委会的权责关系,细化招商工作体制,有效衔接各项改革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探索具有秦淮特点的改革创新路径。二要构筑产业发展新格局。聚集产业功能板块的特色发展,积极营造高效便捷的投资环境,加快构建有利于经济转型的制度安排,形成推动发展的整体合力。要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域协作共建等方面,发挥好功能板块对聚焦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作用。三要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鼓励和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整合利用我区现有科技园区、老旧厂房等资源,改造提升为有特色、全要素、开放式的 众创空间。研究和探索现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增资扩股等途径,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深度融合,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一着不让抓执行,完善收入组织方式。一是收入分析要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运行变化,加强对商务商贸、金融、房地产等重点产业以及重点总部企业等的跟踪监测,提高收入预测分析的准确性和前瞻性。二是信息流通要畅。坚持以信息管税为依托,建立健全涉税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涉税事项工单式办理机制,强化收入风险应对,提升收入征管质效。坚持依法治税,充分挖掘税源,不断拓宽征收渠道。三是协税护税要深。要发挥功能板块、行业主管部门、街道、综合经济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的联动作用,妥善处理涵养税源与发展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聚力稳定税源存量、培植税源增量,不断提高经济工作组织程度。

(四)持之以恒严管理,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一要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有效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细化项目预算,健全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实现预算绩效管理范围覆盖各级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二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进一步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教育、卫生、文体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三要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加强部门预算收支管理。财政部门要组织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并指导各部门建立完善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加大对重大政策落实、民生等重点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政策有效落实。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区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纪要
下一条: 关于秦淮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初步方案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58322421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