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深化综合医改、推进全区医疗卫生发展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7-05-31 浏览数:11015 【字体:

区卫计局局长  金宝强

2017525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区深化综合医改、推进全区医疗卫生发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我区医疗资源丰富,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8家,其中,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11家。全区共有床位8035张,卫技人员11498人,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7.80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93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5.43人,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居全市领先水平。

20161月,根据《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宁委办﹝201574号),整合秦淮区卫生局和秦淮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组建秦淮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承担全区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2016年,区属医疗、社区卫生机构门诊人次为436.99万,同比增长5.86%,其中中医门诊人次143.88万,同比增长12.86%;业务收入9.85亿元,同比增长9.87%,其中医疗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15.49%。截至目前全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77%,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8%,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率分别达99.99%98.96%,全区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110/10万以下,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达98%

我区先后成功创建了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此外拥有月牙湖、夫子庙两家国家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夫子庙中心还获得了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共计8个国家级品牌,在全市、全省均为领先水平。

二、推进综合医改工作情况

我区立足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一是科学做好框架设计。根据《中共南京市秦淮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要求,结合《2016年南京市综合医改主要工作任务及分工》,区政府印发了《秦淮区深化医疗卫生计生改革实施方案》,完成了区级综合医改的框架设计。在此框架下,卫计局又完善了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药品供应保障等配套制度,进一步细化措施,确保各项改革落地实施,全区综合医改呈现出有序推进、持续发力、重点突破、效果初显的良好局面。

二是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成立秦淮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原则,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让监管主体、举办主体、运行主体各尽其责。加快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落实用人自主权和经营管理自主权。

三是落实医药价格综合改革。我区2家区属二级医院和71家一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分别于20151031日和20161231日起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府积极健全科学补偿机制,通过增加政府补助、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医院节约运行成本等,确保公立医疗机构医药价格改革平稳实施,实现医院发展可持续、群众负担不增加。2016年区属医疗机构采购药品48615万元,药品惠民让利7292万元。

四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2013年率先与江苏省中医院开展院府合作,随后又分别与南京市第一医院、八一医院、鼓楼医院、南医大二附院等三级医疗机构签订医联体建设协议。建立了秦淮区联合康复病房分级体系,形成大医院带社区和医疗、康复、护理等有序衔接的合作模式不断完善辖区内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向转诊服务机制,三级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的病人优先安排诊治,2016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患者93615人次,接收下转患者1682人次,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格局初步形成。

五是深入开展医养融合服务。2013年在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秦淮区欢乐时光老年公寓医养结合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我局联合区民政局,开启了预防、养生、医疗、养老高度融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 秦淮区为老服务医疗联盟,开通了社区健康快车, 创新医养融合老年人健康服务模式。社区全科团队与辖区养老机构、居家养老中心签定服务协议,开展对接合作,为签约老年人提供医养融合医疗卫生套餐服务,有效满足失能、半失能等困难老年群体健康需要。2016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医养融合医疗服务规范试点工作,提升为老健康服务水平。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我区医疗资源总体丰富,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居全市领先水平,但资源分配不平衡,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不够合理,呈现西北强东南弱趋势,既有一个街道两个中心、服务供大于需的情况,也有街道没有中心或中心覆盖力不足、居民健康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的矛盾,还有中心面积不达标、发展无以为继的难题。

2、编制问题。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进一步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承担更多的医疗卫生服务任务,而目前其人员编制仍仅按照11/万人口的标准配备,且针对开设病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无额外编制配置,医务人员工作量超负荷,不利于卫技人员队伍的稳定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

3、医联体建设专项经费问题。2016年我市出台了《南京市医联体建设考核标准》,将各区政府、卫计局、核心医院均纳入考核。《标准》中明确要求,每年区政府安排用于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专项经费不得低于400万元,但目前我区此专项经费尚未落实。

4、区卫生监督所参公问题。区划调整以后,区卫生监督所核编32个,实有工作人员42人,为超编状态,根据南京市相关规定超编单位不能参加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改革,而目前其他区卫生监督所参公改革基本完成,对于我区卫生监督所人员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区卫生工作将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健康江苏、健康南京建设工作和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优化机构空间布局,均衡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进一步健全我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今年我局牵头编制了《秦淮区医疗卫生机构空间布局整体规划》,目前正在与专业机构对接,进一步细化规划,制定行动计划。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空间布局调整的载体建设,2021-2023年左右全面完成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调整,构筑我区医疗卫生“1+1+12+1+2”多中心化发展体系,即建成区公共卫生中心和东部医疗中心,全区12个街道+南部新城各有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区域范围较大的南部新城和光华路街道再各设1家分中心

2、持续深化综合医改,增强全区医疗卫生发展活力

把握医改脉搏,按照转方式、调结构、转机制的思路,弥补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导致的减收缺口,完善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结合秦淮实际和医疗机构发展定位,集中优势力量,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培养出更多特色品牌和优势科室,不断做大做强做精。进一步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区域卫生数据中心,打造卫生信息平台,方便群众就医。以积极开放的态度,进一步拓展合作范围,扩大医联体建设外延。完善医联体管理、运行、监管等配套政策,健全医联体支撑体系,充实医联体建设内涵。坚持中医药战略发展路线,围绕新区建设,积极鼓励优质社会资本举办中医特色的民办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创建,实现全区江苏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加强与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联动,以南部新城健康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全力推动全区健康服务业发展。

3、擦亮医养融合服务品牌,满足重点人群需求

在规范化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推行社区家庭医养融合医疗规范化服务。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服务流程,进行必要的修订,推进我区社区家庭医养融合医疗服务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以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空巢老人等为重点,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力度。开展家庭医生培训,提升家庭医生服务水平。扩大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化服务包试点范围,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广。做好重点人群医疗卫生服务,为1万名6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体检服务,为1万名适龄妇女开展两癌筛查服务。

4、狠抓行风建设,树立卫计行业良好形象

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结合区纪委四个专项整治活动,规范工程招标、药品耗材采购等重点工作流程。积极转变工作作风,落实省检察院、省卫计委远离回扣、廉洁从医专项活动要求,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增强系统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高工作效能,做好便民服务。开展强素质、强作为系列教育活动,强化行业正能量宣传,展示卫计系统良好形象。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区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纪要
下一条: 关于印发区环保局局长郑焕强同志履职报告的审议意见及满意度测评结果的通知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58315095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