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淮区政府水环境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9-09-27 浏览数:7229 【字体:

区二届人大常委会

二十二次会议文件

 

 

关于区政府水环境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委主任  焦安宁

2019927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环资城建委员会在分管主任的带领下,走访区水务局开展调研,听取相关工作汇报。为做好迎接两部委2019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进一步推进打好碧水保卫战,今年5月中旬至6月底常委会组织区街联动,组织各街道代表组代表对本街道辖区内的水体环境进行了2轮视察和检查;常委会各办事机构、各工作机构组织人员对区内24处水体进行了多轮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梳理汇总,反馈至区水务局,督促尽快整改落实;先后走访6名专业代表组代表,听取水环境治理情况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区境内水系众多,有73条河道及水体。全区从2016年起根据国务院水十条精神及省、市有关要求,围绕“2016年基本消除黑臭,2017年全面消除黑臭,2018年完成雨污分流,2019年消除劣V类,2020年水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通过还河于民、标本兼治、一河一策、建管并重、全民参与的路径,全面开展水环境整治工作。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全区水环境品质显著提升,水环境治理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市第一的好成绩。

(一)强化组织领导,科学有序强力推进

区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治工作2016起,区委常委会连续四年在年初六集体调研水环境治理,在区财政相对困难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水环境建设。迅速搭建工作班子,于2016组建秦淮区黑臭河道整治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简称河整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2018年将河整办升级组建秦淮区水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办公室(简称“水升办” 技术骨干力量,细化责任分工,建立并不断深化水升办+项目建设单位+街道工作模式,保障各项治水工作顺畅运行。整合资源力量,于20192月成立区水务局,负责全区水环境治理工作。区领导全部担任区级河长,定期巡河,实时查看问题、研究对策,认真参与河流整治工作。区政府会同河海大学共同编制《秦淮区河湖水系综合治理与保护规划》,着眼长远,科学施策在全区2017年基本消除河道黑臭后,又提出率先明御河、红花河等17条河道消除劣类水体的目标,先后制定出台《秦淮区率先实现消除劣类水体攻坚方案》《秦淮区2019年水环境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等有效措施,力推进水质提升。

(二)整治成效显著,河湖品质逐年提升

2016年初全区确定整治26条河道,其中重度黑臭15条,中度黑臭8条,轻度黑臭3条,所有河道不同程度存在蓝线被侵占,污水、垃圾下河等问题。经过三年多努力,全区先后拆除河道蓝线范围内违建清理影响雨污分流工程障碍、征收、退让等合计面积约9万平方米,累计清淤160余万方,贯通沿河步道80公里。累计完成32条(段)黑臭河整治,其中17条率先实现消除劣V类,3条国考河道顺利通过考核。经过整治清水塘、月牙湖水质持续向好,部分指标达到三类标准,成为可复制的河湖治理优秀样本。近年来共接待兄弟省市区县、上级部门视察调研达160余次。今年,顺利通过全国人大执法检查和“两部”水环境专项督察等重要考核。依托秦淮文化底蕴,创意提升河道景观,努力打造秦淮文化“水名片”。与各类媒体密切联系与互动,积极宣传我区治水成果和经验,营造良好治水氛围。

(三)有效控源截污,全力推进治污工程建设

坚持标本兼治,突出抓好源头污染管控和治理。按照 “一口一案”要求,推进排口整治和雨污分流建设。2016年以来整改排口283个,敷设污水管34公里,完成雨污分流新建片区1007并全部移交管养。新建雨污分流片区262。同时,按照现行标准2016年以前实施过雨污分流的片区进行清疏修缮改造,今年计划完成82个片区

(四)建立长效机制,精准监管确保成效

一是严格排水许可审批,开展排水许可回头看,建立定时、定人巡查制度,实行动态监管二是实施五位一体河湖水体养护管理。加强对河道整治后河道保洁、岸坡养护、步道维护、绿化管养、岸线管控等五方面的长效管理,努力实现河道长久清开展排口整治和河湖两违整治。全面摸排河流排口情况,完成外秦淮河R09排口、观门口片区溢流排口等攻坚整治区域范围内6处河湖违法行为完成销号和移交深化河长制。制定《秦淮区河长制工作方案》,建立全区“六长一员”河长制工作体系,实现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全覆盖;优化河长制APP平台,完善工作机制,形成问题发现、处置、反馈闭环,提高工作效率。全区河长制APP使用率、河长巡河次数排在主城六区前列高标准通过省、市河长制验收工作。

二、存在的不足

通过开展三年多的治水攻坚战,全区水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治水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但由于基础薄弱,工程面广量大,以及所处地理区位管养机制体制问题等原因,治水工作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离老百姓希望的水清岸绿景美的需求还有很大距离,需要毫不松懈的努力奋斗。

1、污水入河现象还时有发生

一是内秦淮河流域存有市级管养的截流沟系统,一旦污水量大或到下大雨季节,截污沟里的污水就会溢流至河道,对水质影响较大二是我区城东地区处于整个城东污水管网体系末端,若城东污水处理厂不能及时接受污水,则片区的大片居民小区容易出现污水倒灌,受此影响四方新村泵站、象房新村泵站、秦虹泵站、九龙泵站都会不同程度出现污水倒灌前池现象,从而影响到外秦淮河水质三是还存在着一些小餐饮店将餐饮污水直接倒入雨水井,部分居民将生活污水倒入雨水井,部分居民将洗衣机放置在凉台洗衣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管等现象,这几类污水最终排入河道污染河水四是河道的岸坡、桥下及绿化带等处还存在垃圾清理不够及时的情况

2、雨污分流工程还没有全面完成,成效没有充分体现

一是 2016年以前实施的上一轮雨污分流片区保留了原有的老系统,目前老化严重,未能充分实现雨污分流功能,需按照现行功能要求进行改造。今年区政府已经安排部分清疏修缮的项目,但全面完成改造还需时间和大量资金二是街巷污水的主次干管存在一些混接、淤堵、破损等问题,影响雨污分流效果三是一些道路整治出新后,未预留足够的支管井,造成周边片区污水无法接出,施工需要重新开挖道路 

3、专业人才和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水务工作任务繁重专业性强目前区水务局一半以上是借用或返聘人员,存在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力量不足将直接影响工作质量目前,全区综合执法体制进行改革,原水务中队解散并分流到各街道。街道综合执法队员中熟悉水务的不多,水务执法的专业性、时效性和执法力度相较从前有不同程度降低。

4宣传发动还需进一步深化

对河道整治宣传较多,对雨污分流及污水管网设施改造建设宣传较少;对面上成绩宣传多,对相关知识常识普及少;宣传的针对性不足,方法手段还需进一步改进。老百姓对看得见的工程较容易理解配合,对于看不见的工程如雨污分流等较难以起共鸣。

三、意见建议

1、进一步强化标本兼治,不断推进水质提升

一是按照流域统筹系统治理整体推进思路,加快全区劣V水体治理,尽早完成全面消劣任务。通过控源截污、排口整治、清淤疏浚、岸坡整理、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手段稳定并提升水质二是确保剩余雨污分流建设任务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加快改造和修缮上一轮雨污分流片区,确保两期工程同标准、同质量,达到预期效果。另外雨污分流工程建设要与杆线、道路小区出新工程好衔接和配合,避免出现重复性施工等浪费资源又影响群众生活的情况;三是加快对街巷主次污水干管混接、淤堵、破损情况的全面排查梳理,摸清总体情况,科学安排好清疏修缮工作加快对河湖会水区域内缺失的污水管网建设四是对污水收集系统短期难以覆盖、污水主干管高水位运行片区,加快建设分散型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增强污水处理能力五是进一步强化对河湖排口和排水户的监管加强对所有排口的定期巡查,做好外河排口的协调对接和联动管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强对排水户的批后监管,建立对不规范排水行为举报和处罚制度,严格执法禁止违法排污行为。

2、进一步科学施策,落实精细化长效管理

一是推进河道专业化、市场化管养,落实管养责任,提高管养效能。及时清理水面漂浮物及沿岸垃圾,强化排水、生态治理等设施日常养护考核,稳定水体治理效果,达到四清四净一好

二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完善河湖岸边、排口附近监控设施配置,实施数据互通,共享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区综治中心网格化社会管理平台,获取街巷、小区视频监控信息,着力解决违法排污、乱倒垃圾监管不及时取证难、执法难,以及人员力量不足问题三是深化河长制运行。进一步优化全区六长一员河长制工作体系,实现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全覆盖。严格照《秦淮区河长巡查工作细则》加强考核与监督。不断优化河长制APP内容和功能,提升智能化管水治水手段,推进智能水务建设。

3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队伍能力素质

开展各类学习与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现有水务人员的能力素质,加强对街道综合执法队员的涉水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督促其不断提升执法能力;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各级河长用心用力参与到河道建设和管理中,发挥好主阵地、主战场作用注重发挥民间河长和社会监督员的作用,不断吸纳社区党员、小区居民志愿加入到河长行列,充实监督管理力量;加强与科技公司、专业院校的咨询与合作,充分利用其科技手段和专业人才优势为秦淮治水添助力解难题。

4、进一步加大宣传,营造共治共管良好氛围

水环境治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没有终点的工作,面广量大,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离不开群众的支持、配合和参与。要坚持群众参与、群众监督原则,丰富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普及水环境保护和科学利用知识增进群众的深入了解和广泛参与让生态、健康、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同时继续坚持和完善居民议事会、市民监督员等群众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水环境建设和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政府、社会和群众共同参与、齐抓共治的良好局面。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关于《南京市科学技普及条例》执法检查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下一条: 关于秦淮区政府水环境治理情况的报告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58304306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