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淮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情况的 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6-17 浏览数:3295 【字体:

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主任  马娟

2023530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和专业优势,在常委会主要领导的带领下,结合《南京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条例》的制定,对我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先后组织市、区人大代表视察了江苏省中医院中药制剂研发中心、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博大肾科医院及夫子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中医医疗机构;召开了省、市中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座谈会;走访了省、市、区中医医疗机构相关负责人及名中医,全面了解我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听取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发展现状

(一)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健全。一是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民国时期,以张简斋等为代表的金陵医派发源于秦淮,其中针灸、推拿、肛肠、妇科等医术至今仍然在临床使用,发挥了很好的疗效,彰显了中医医术的灿烂文化。二是三级中医医疗网络齐全。全区现有三级中医院2家,二级中医院3家,一级中医院3家,中医门诊部9家,中医诊所61家,设有中医科目的医疗机构达186家,占全区医疗机构的46%。江苏省中医院(全省排名第一)、南京市中医院(全省排名前五)都在辖区范围内,秦淮区中医医院在同级中医院中实力靠前。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全覆盖。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成2家五级中医馆、7家四级中医馆、3家三级中医馆,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全覆盖;区中医医院中医重点科室有4个,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2-3个中医特色科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科设置率100%,中药房设置率100%;提供20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机构100%2022年,全区区属医疗机构中医门诊79.3万人次,占比32.08%

(二)中医药人才形成集聚,学科平台建设优势凸现。一是拥有一批高层次人才。全区(含省、市中医院)现有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3名、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名、岐黄学者5名、国家级名中医3名,省级名中医42名,市级名中医61名,区级名中医42名,数量在全省位居前列。二是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区(含省、市中医院)现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2015人,其中4家三级医院(省中、市中、市一、市妇幼)1268人,红十字医院、区中医院、区妇保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318人。3年来,引进中医医师56人,其中6名副主任中医师、7名中级职称中医师。三是学科平台建设成绩斐然。全区(含省、市中医院)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5个,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牵头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25个,江苏省重点专科33个,江苏省示范专科5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2个,南京市重点专科21个,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三)特色工作成效显著,中医药文化传承推进有序。

一是中医兴卫核心发展战略有力推进。持续推进省、市、区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与省、市中医院签订院府合作战略协议,启动“e联中医服务项目,通过信息化平台打通与省、市中医院绿色通道;以区中医院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致力推广针灸、推拿、拔罐、刮砂等中医药服务;成功创建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挂牌五级中医馆二是中医药传承保护深入推进。全区有市级以上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3个,通过师承带教青苗计划及非遗传承等方式,不断拓宽中医人才培养渠道;打造国医馆名医堂养生堂等区域20余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造中医阁”9个;开展膏方节上山采药、国际学术交流等多种活动,在市中医院建成金陵中医药博物馆, 在区中医院建成百草园转角文化基地。三是中医特色诊疗扎实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用小而精、见效快的中医诊疗项目服务群众,普遍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等传统中医疗法,区中医院不孕不育专科、止马营中心小儿脑瘫推拿、夫子庙中心皮肤疱疹和毒虫咬伤中药疗法、石门坎中心小夹板治骨折等项目社会效应良好。2022年,中药饮片销售收入省中医院10亿元,市中医院2亿元,全区区属医疗机构1.2亿元。

困难和问题

(一)缺乏中医药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虽然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有所安排,但缺乏全区中医药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目标定位、中医药发展首位度、部门协作、资金投入等方面缺少统筹安排。

(二)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国医名师、省级名中医、省“333工程等高端人才凤毛麟角,个别领域储备不足甚至出现断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中高端中医药人才不足的问题,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严重;人才引进的政策不够优厚,特别是中高端人才待遇不高,造成人才短缺。

(三)中医药文化传承力度有待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不够,不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存在盲区,传统中医药社会公信力不足;中医药文化传播途径较为单一,没有形成相应的舆论氛围。

(四)中医药产业发展不够成熟。中医药产业规模不大,产业发展不够成熟,没有形成产业集聚;中医药企业品牌、特色品种不多,创新能力不足,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的少,整体竞争能力不足;中医药+”融合发展程度不够,文旅商等相关部门主动参与带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力度不大。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打造三驾马车引领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制定中医药发展专项规划。由区政府牵头,区卫健委、发改局、人社局、商务局、财政局等部门协同联动,对我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编制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二是加强资源共享提高服务能力。由区卫健委统筹协调,充分借助省中医院和市中医院强大的资源优势,推动中医医联体建设更好发挥作用,实现省中、市和区内中医医疗机构平台互通、资源共享;加强区中医院、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现代化水平。三是努力打造引领发展的三驾马车 将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作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推进省、市、区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江苏省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秦淮区中医医院三驾马车引领发展模式,发挥江苏省中医院龙头和辐射作用,在名医荟萃的基础上,强化中医健康产业、互联网医疗和一带一路国际化服务;推进南京市中医院在有效弥补东部地区医疗资源短缺的基础上发挥主力军作用;推进秦淮区中医医院提档升级,积极争创二级甲等中医院,从而形成以三驾马车为引领,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助力的全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新格局。

(二)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构建多元化中医药人才发展梯队。一是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由区政府牵头,区卫健委、人社局等部门共同推进落实,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引进待遇。重点引进国医大师、岐黄学者、省级名中医、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等高端人才,打造全省中医药人才新高地;区属医疗机构要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积极打造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二是积极培育本土人才。区内各中医医疗机构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依托自身重点科室,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力争在十四五期间,省名中医有所增加,市名中医和区名中医数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三是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区中医院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从服务群众医疗卫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加大初级、中级职称中医师的培育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医师队伍,进一步提高中医医疗能力和水平。

(三)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推动中医药事业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一是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良好氛围。市人大将通过《南京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促进条例》,区有关部门要抓住契机,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可设立中医药文化节,建设中医药宣教基地、文化体验馆、健康知识角等;可参照转角遇见的模式,利用口袋公园、社区宣传栏等各种阵地宣传中医药文化;每年定期举办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系列活动,如中医药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山采草药等,使更多的群众了解和接受传统中医药,营造全社会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大中医药传承保护力度。利用市级以上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扩大传承数量,提高传承质量,推动师承带教活动进一步走深走实;加强中医药非遗传承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中医药传承人;举办中医药技能大赛,鼓励更多的人愿意投身到中医药事业中来。三是大力加强创新扶持力度。区卫健委牵头,联合区科技局、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区内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和诊疗技术创新,如鼓励引进和利用现代化的设备生产院内制剂,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率;鼓励申报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使用先进的仪器辅助治疗等,不断推动传统中医药事业与时俱进。

(四)加强中医药发展首位度建设,打造更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强区。一是加强我区中医药发展首位度建设。把中医药事业发展放到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我区中医药资源的先天禀赋优势,努力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中医药强区,争取2024年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区)二是全力塑造我区中医药品牌。相关部门要加强区中医院妇科、夫子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皮肤科等传统中医重点科室建设,进一步提高美誉度,不断扩大影响力,整体打包塑造秦淮中医品牌;在条件成熟时,选择合适的地方集中建设国医大师工作室,形成集聚效应。三是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三驾马车为龙头,鼓励和支持区内中医医疗机构充分挖掘传统膏方、经方、验方的经济价值,不断扩大中药饮片销售;扶持区中医院与悦华养老联合建设养老机构,打造医养融合品牌;鼓励挖掘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条件成熟时开辟相关旅游线路和产品。四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区内中医医疗机构走出去,扩大秦淮中医的国家影响力;利用江苏省中医院作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输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和国外合作办院。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纪要
下一条: 关于秦淮区居民住宅区消防安全 整治工作情况的报告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59286958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