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淮区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17 浏览数:2507 【字体:

区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潘杰勋

2023727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67月份,对我区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区发改委等部门的有关情况汇报,调研了区商务局、投促局、统计局、白下高新区管委会、新街口管委会、红花街道等单位指标完成情况。区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第六次全体会议进行了初步审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区政府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稳增长、促创新、强产业,积极应对压力挑战,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排名全市第二,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8%,增幅居主城区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1亿元,增长7.5%;实际利用外资达超进度;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位居主城前列。全区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有序、营商环境得到优化提升,区域发展更有活力;老城更新稳步推进、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二、存在问题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压力较大,外贸出口持续承压,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等重点经济指标出现回落,楼宇空置率明显上升,消费降级和同质化竞争加剧,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稳固,稳定增长存在不确定性。

一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作为支柱产业的商贸业增长乏力,金融业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有所下降,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兴行业经济贡献率较低,文商旅融合发展尚未真正破题。招商引资质效不高,重大项目中产业类项目、高新技术投资项目占比不高、推进不快,新增项目的产出后劲不足。

二是科技创新活力还需加强。目前我区优质高端的科技企业还不多,园区创新产业量级还不大,载体有待高效利用,有些新建载体项目推进较慢,部分载体品质有待提升,科技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科技创新未能形成有效的区域经济支撑性贡献。

三是城市建设品质有待改善。城市更新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尚有难度,市区、部门之间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仍需提升,危房消险、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垃圾分类、背街小巷长效管理等工作还存在不少难点。

四是民生福祉仍需持续关注。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优质资源配置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群众文体活动、弱势群体救助、社会基层等工作仍有提升空间,社会治理、安全稳定等重点领域风险亟需防范化解。

三、几点建议

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下半年,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准确分析研判当前经济形势。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着力破解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精准发力,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发展质效。一要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商务商贸繁荣复兴,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有实效、有特色。二要积极谋划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的新赛道、新业态,大力培育车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型产业集群。三要强化行政区和功能区一体化融合,高标准谋划产业布局,高品质打造商办载体,加快建设南部新城总部集聚区。四要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聚焦创新驱动,激活发展新动能。一要主动融入南京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巷港湾园”的创新布局,建立健全与大院大所大企联合创新机制,促进科技与产业“同频共振”。二要加快推进南航秦淮硅巷大学科技园、柳树湾数创园等科创载体建设,拓展企业承载空间,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上下更大功夫,使秦淮的高质量发展更有后劲、更可持续。三要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全面释放数字技术溢出效应,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秦淮特色优势的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四要打破传统、创新思维,聚力招商,加强对科技创新集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聚焦行业头部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精准定位招商重点方向和具体路径,建立重大招商项目评审机制,提高落地项目质量,提高对全区经济的贡献度。

(三)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一要推动南部新城产城融合发展,全面运用低碳生态技术,逐步导入优质教育资源,稳步推进公共配套建设,整体构建生态宜居品质新城,营造开放包容生活街区,引领现代新城生活方式的变革。二要更好聚焦发掘老城片区内的增量价值开发,创新支持更新项目土地流转,吸引多元参与,探索面向存量主体、实施主体的针对性政策,充分调动社会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三要继续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水治理工作,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四要紧盯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背街小巷治理、垃圾分类等城市管理短板,采取精细化、长效化、常态化的治理措施,提升人居环境的承载力、包容度和宜居性。

(四)关注民生保障,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要强化稳就业举措,持续宣传援企稳岗政策和流程,落实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若干政策和举措,减轻企业负担,助力企业稳岗扩岗。二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认真总结教育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在谋划布局时要高位起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三要着力推动基层医疗、养老服务能力提升,提升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养老设施建设力度,更好地满足居民养老服务需求。四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消防安全、城建管理、社区治理、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及执法,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纪要
下一条: 关于秦淮区2022年决算草案的报告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59290593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