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淮区背街小巷精细化长效化管理工作 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11-01 浏览数:1731 【字体:

区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委主任  李清松

20231024

 

主任、各位副主任: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环资城建委在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下,对我区背街小巷精细化长效化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城管城建专业代表小组代表及部分街道、社区座谈会,听取了区城管局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并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到鼓楼区调研参观。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注重高效能治理。一是突出机制保障。制定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规划,2017年以来,共有293条街巷完成整治提升,打造了17条精品街巷。先后制定《秦淮区进一步加强道路街巷管理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实行到边到角四位一体综合养护保洁,构建完善全区道路街巷管理、养护以及执法三项责任体系。二是突出智慧化运用。区、街两级指挥中心搭建屯兵街面指挥调度系统,对一线巡查人员进行指挥调度、布置任务。借助公安视频监控等渠道,及时调度就近巡查人员前往处置,提升了问题的发现、反馈、流转效率。三是突出多元共治。着力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背街小巷治理。加大对门前三包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管,实行绿、黄、红挂牌制度。

2、彰显最情怀价值。一是立足完善功能。从满足群众需求出发,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对长期积淹水、路况差、景观差的街巷进行病害处理,针对停车难问题进行路内泊位增设,针对具备条件的街头巷尾进行口袋公园、绿地广场建设。二是立足改善民生。根据《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标准》《南京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推进群众身边微空间改造和街巷更新,升级社区生活圈配套。三是立足彰显特色。从精致处着手、在特色上做文章,从通行现状、交通功能、周边业态、历史沿革、商业、餐饮、人文、体育、绿色等不同角度彰显个性,以修补、提升、维护为主,用微而新的举措优化人居环境,在刷新颜值的同时让市民生活更有温度,更有情怀。

3、助力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发展锐度以秦淮硅巷为代表的巷港湾园为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23年秦淮区的半年报刷新了老城印象,老城实现颜值”“价值双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了动能。二是聚焦城市温度有机更新与街巷空间焕新,正让老城存量空间焕发增量价值。以一街一特色改革为抓手,创新多元参与机制,充分运用船板巷等优秀项目的实践经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精品街巷八宝前街、鸣羊街相关做法被中央和省市媒体报道,状元境、教敷营、教敷巷等成为统一标准的慢步休闲通道,一大批试点项目陆续交卷三是聚焦文化热度统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以历史街巷为延伸,以中华门为核心的门东门西门外的整体保护,打造一批彰显古都魅力和秦淮特色的独特标识,不断延展秦淮故事的时间和空间。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1、街巷整治工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新形势街巷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专业化策划、专业化设计、专业化施工、专业化运营和专业化治理和管理等过程。需要进一步建立统筹、专业的工作机制,加大文旅、建设、规划等专业部门参与力度,进一步完善第三方专业机构、市场主体和商家、居民、游客参与机制。

2、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建立的管理、执法、养护三项责任体系,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压力传导有衰减、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在管理手段上,尚未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方法,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怪圈没有真正突破。

3、多元主体参与不足。由于社会资本准入门槛不清晰,社会资本和民企参与街巷整治的积极性不高。目前仍以财政、国企出资为主,市场化运作、多元主体参与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社会力量、居民力量参与街巷整治的作用尚未能有效发挥。一些居民对街巷管理工作参与度不高,停车不进框线、乱堆放杂物、随手乱扔垃圾、乱倒污水现象还时有发生。

 

三、对策与建议

(一)绘好路线图,确保各项工作稳妥有序推进。一要突出规划引领。要摸清全区街巷底数,从精品街巷、优美街巷、达标街巷三个层面推进全区街背街小巷整治、管理工作,要一街一策制定具体方案,分级分类、层层推进。要加强特定空间规划研究,坚持强化分类保护和风貌塑造,集约空间利用,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展示城市魅力的精准定位,保证街街有特色, 巷巷有故事。要保持老城街巷原有空间尺度和肌理,丰富空间序列关系,展示城市调性、街巷美学、空间韵味、市井风情、消费场景。二要厘清工作边界。明晰政府、市场和社会职责边界。政府层面要健全体制机制,理顺区街职权分配,明确主体责任,优化扶持政策,协调利益关系,凝聚各方共识。市场层面要开放合作共赢,拥抱创新吸引资本拓展市场,迭代消费场景,培育消费动能。社会层面要用好社区议事厅、居民议事会等平台。引导群众参与到街巷整治出新全过程、全流程,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组织沿街店家、居民志愿者参与到街巷出新后的管理当中,推动道路街巷管理由政府单治到社会共治的转变。三要探索协同推进。在区级层面进一步建立统筹、专业的工作机制,加大文旅、建设、规划等专业部门参与力度,完善第三方专业机构、市场主体和商家、居民、游客参与机制,科学、系统地推进街巷整治工作。探索物业城市管理服务模式,对街巷范围的公共空间与公共资源、公共项目进行全流程管理+服务+运营,构建专业服务+平台运营+行政支持大格局。加强区街社区工作联动,发动好街巷长、小巷管家、楼栋长作用,发挥好区域内中央省市企业、驻宁部队、高校等各方面资源优势,形成齐抓共管治理格局。

(二)算好综合账,探索有温度的可持续模式。传统意义上的街巷整治,以治理环境脏乱差为重点,着力改善背街小巷的硬件设施和环境面貌,侧重以管理者的感官和视觉为标准。新形势下的街巷整治工作,要突出居民和游客的需求、感受和享受,打造既有历史文化意味、又有现代功能的街巷空间,衍生、构建消费场景,营造烟火气息,吸聚八方信息流和人流,使传统街巷空间焕发新生命,活起来火起来。一算好政治大局账街巷整治工作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做到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二要积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算好民生福祉账结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织补便民服务网点,满足必要生活需求;平衡好历史文化名片的传承和群众的诗意栖居,要在有序发展中寻找增长点,减少挤压居民的生存空间;充分考虑老幼病残孕等人群需求,完善公共座椅、无障碍、儿童娱乐、体育健身等设施。三要算好经济平衡账要打通社会资本参与街巷整治出新的难点堵点,促成政府、企业、高校、智库等多方合作,在创新型金融融资渠道中加强政策支持,用好政策工具,推动更多盆景变为风景

(三)走好特色路,推动城市功能品质加速提升。一是注重精细管理。要将城市管理精细化的理念和街巷文化特色植入到街巷治理中,通过微更新、微改造等措施完善背街小巷基础设施,提升街巷品质;深挖街巷文化底蕴,将背街小巷打造成一张张靓丽的名片网红打卡点二是发挥示范作用。对出新改造的街巷融入精细化管理标准,落实常态化巡查措施,通过微更新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精品街巷、特色街巷,为辖区街巷环境品质提升提供了示范样板。制定完善《秦淮区精品街巷创建工作手册》,细化可操作的工作标准。三要塑造特色街巷。注重发掘道路街巷的特色潜力,从通行现状、交通功能、周边业态、历史沿革等情况综合考虑,充分挖掘特色潜力,充分考虑道路的风格与传统,从商业、餐饮、人文、体育、绿色等不同角度彰显每条路的个性,因地制宜展开设计,努力避免同质化现象的发生。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关于秦淮区背街小巷精细化长效化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59111244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