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部新城地下空间及轨道交通 规划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3-11-01 浏览数:3732 【字体:

新城发展服务办公室主任 陈明

2023927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我受区政府委托,报告南部新城地下空间及轨道交通建设的有关情况,请予以审议。

一、南部新城概况

南部新城地处南京市主城东南,由搬迁后的空军大校场机场及周边区域整体城市更新改造而形成的城市中心开发区,也是南京主城最后一块可供整体开发的区域。规划管理范围19.8 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9.94平方公里,紧邻高铁南京南站、毗邻绕城公路,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20分钟车程距离,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畅达,文化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是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功能区、全市重点建设的三大总部经济集聚区之一,也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确立的与新街口、河西新城三足鼎立的市级中心。在完成大校场机场搬迁和地区征收拆迁的基础上,南部新城紧扣长三角中央活力区、都市圈总部集聚区、现代化主城新中心的发展定位,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步推进地上及地下空间高质量开发建设。

南部新城地下空间定位为南京市级商业中心、地下空间一级重点地区(地下城)交通枢纽型地下空间,为南京市中心城区4个一级重点地区之一。地下空间开发总规模约480万平方米,地下建筑总面积占地上建筑总面积比例约为35%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贯彻复合集聚、立体高效、绿色生态、统筹综合理念,打造地上地下一体化布局,形成网络化 立体城市新格局。

二、地下空间及轨道交通规划情况

为统筹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实现城市空间融合发展,南部新城管委会先后编制了《南京市大校场单元机场次单元地下空间规划》《机场跑道周边地上地下一体化城市设计》和《大校场机场跑道周边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等,为地下空间项目实施提供了规划依据,有效指导地下空间有序建设。

(一)轨道交通规划

南部新城规划轨道线路6条(分别是3号线、5号线、6号线、10号线、13号线和16号线)、站点15,轨道交通线网密度达1.50公里/平方公里,与新街口地区线网密度相当,高于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和河西新区站点密度达1.51/平方公里,轨道交通站点800米服务半径达90%,轨道交通站点及线网密度在南京市乃至国内均位于前列。

南部新城强化地铁站点与地块一体化设计,将地铁车站出入口、无障碍电梯、冷却塔、风亭等附属设施结合地块建筑整合建设,改善了公共空间景观风貌。在实施过程中,处理好近远期的关系,通过四小建永临结合设计,既保证未出让地块周边地铁站点功能完整,又为后续地块开发时与地铁衔接预留条件。

(二)地下管廊规划

南部新城结合小街区、高强度开发的区域特点,规划综合管廊共14条,总长约23.9公里,其中干线管廊2条共2.75公里、支线管廊2条共5.12公里、缆线管廊10条共16.03公里。管廊设计融入智慧管廊理念,探索巡检机器人、结构监控监测等技术应用,合理增加温度监测、安防监控、智能排水和自动通风等附属措施,形成新型缆线管廊设计标准;机场大道管廊试点燃气管线入廊,并开展天然气管线入廊可研课题研究;注重高效集约,采用BIM设计,处理好地铁线网复杂的交叉关系,实现管廊与地铁车站的一体化建设,有效集约地下空间。

(三)机场跑道轴线地下空间规划

1机场跑道轴线总体情况

大校场机场跑道宽60米、长2600米,承载了城市记忆,是南京市重要的历史建筑,规划要求最大限度保护跑道真实性和相对完整性。机场跑道公园及周边地区定位为具有区域影响、面向南京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文化客厅,未来将形成集产业发展、文化集聚、城市观光、健康休闲、生态景观为一体的中心轴,成为南京标志性的多功能公共空间。

机场跑道轴线范围为:西至卡子门大街,东至苜蓿园大街,北至机场大道,南至校场大道,占地面积约130公顷,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约334万平方米,其中商办240万平方米,居住80万平方米,文化14万平方米。跑道轴线地下空间规模约228万平方米,其中两侧地块地下空间约200万平方米、公共地下空间约12.5万平方米、地铁约15万平方米。地下地上建筑规模比例达到0.68,与北京CBD核心区、上海静安寺地区、江北新区CBD核心区等相当。

机场跑道轴线地下空间贯彻TOD理念,以轨道线网为牵引、站点为核心,综合开发建设公共地下空间,形成一条公共骨架,即在跑道北侧、地铁10号线上方形成一条连续的地下公共通道;两个综合开发节点,即以机场跑道旧址站、大校场站两个轨道交通换乘站整体开发区域形成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区域。

2、机场跑道周边公共地下空间工程

南部新城机场跑道周边公共地下空间工程位于南部新城市政基础设施中片区EPC项目范围,是以机场大道明贤路跑道北侧地铁10号线上方形成一条连续的地下公共通道。总建筑面积约为12.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3.4亿元,主要功能为展示、通道和社会停车。公共通道全长约2.3公里,宽约15~20米,串联5条地铁线、6座地铁站点、跑道南北两侧21个开发地块200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与周边地块、跑道公园形成地上地下一体的文化客厅。

三、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一)综合管廊建设进展

截至目前,综合管廊建设已完成23公里,管廊内部支架、桥架、照明、排水、消防、监控等工程基本安装完成,正在推进竣工验收工作。机场大道二期管廊正在推进主体建设。

(二) 地铁建设进展

1、地铁5号线南部新城段建设进展。大校场站主体结构完成82%;七桥瓮站主体结构已完成;神机营站和大七区间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5号线累计完成投资约1.45亿元。

2、地铁6号线南部新城段建设进展。红花机场旧址站基坑土方开挖完成约72%,正在开展剩余土方、支撑施工;市中医院站已基本完成主体结构;夹岗站车站主体已基本完成;6号线夹红区间主体结构完成80%6号线累计完成投资约2.4亿元。  

3、地铁10号线南部新城段建设进展。10号线大校场站主体结构完成72%10号线卡红区间基坑土方开挖完成81%;承天大道站车站及附属土建工程已全部完成;10号线红花机场旧址站、红机区间、机河区间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累计完成投资约9.8亿元。

4、南部新城代建部分建设进展。根据市政府要求,南部新城管委会与地铁集团签订了地铁561016号线地铁合建段土建工程代建协议,由南部新城代建南京地铁5610号线机场跑道旧址站、机场路站、16号线机场跑道旧址站(预留)及561016号线所涉及的区间等工程。截至目前,510号线大校场站主体结构完成75%610号线机场跑道旧址站正在进行土方开挖,完成约75%;机大区间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大承区间主体结构完成约85%

(三)南部新城公共地下空间建设进展

公共地下空间分成2个公共人行通道和大三角区两部分。

1、公共人行通道:连接10号线机场跑道旧址站、大校场站、承天大道站站厅之间的公共地下通道,长约1200米,宽约15~20米。通过预留通道、下沉广场等措施与跑道两侧地块衔接。目前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正在开展剩余二次结构施工。

2、大三角区:大三角区地下空间范围为机场大道、明贤路、地铁6号线合围区域,位于机场大道、明贤路、机场跑道北侧绿化带、机场跑道、三角绿地公园下方、6号线区间上方,金地中心B地块被地下空间、机场跑道旧址站包络,三者互联互通,地铁、地下空间、地块出地面设施结合地面景观、地块建筑及跑道公园一体化设计。目前正在进行土方开挖和地铁支撑施工。

(四)商办地块地下空间建设进展

机场跑道周边正在实施的TOD项目主要包括华润金陵中心和金地中心。

1、华润金陵中心(5号线10号线大校场站TOD)。华润金陵中心项目位于机场跑道两侧,总建面约95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投资额达130亿元,持有商办面积超过45万㎡,是南部新城核心区第一个大型产业载体。地铁5号线、10号线换乘站大校场站横穿金陵中心项目地块。作为南京首个双线地铁(5号线/10号线)交汇共建项目,以设计一体化、施工一体化、运营一体化为特色打造。项目充分考虑地铁、地下公共空间与金陵中心商业的相互共生关系,开展一体化设计,实现商业与地铁、地下公共空间无缝衔接。目前正实施地下主体结构工程。

2、金地中心(6号线、10号线、16号线机场跑道旧址站TOD)。金地中心B地块位于机场大道以南、明匙路以东、机场跑道以北,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地上约18万平方米,地下约10万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地块紧邻地铁6号线、10号线、远期规划16号线三线换乘的机场跑道旧址站,地下室北侧、西侧与南部新城公共地下空间衔接形成整体。为保证地铁附属与地块充分融合,通过整合设计,将金地中心项目东侧建筑与地铁设施一体化设计和建设。目前正在实施与地铁相关的地下空间。

四、十四五期间计划和今年建设计划

(一)十四五期间计划

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有序推动地下空间开发。构建一条骨架、两个节点的地下空间格局,结合轨道交通、跑道公园、地下交通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地下空间规模化、区域化开发。到2025年,跑道周边约12万平方米地下公共空间和约15.5万平方米地铁空间所构成的地下公共骨架基本建成,结合周边地块实现近10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整体开发。

(二)今年具体安排

1、推动综合管廊竣工验收移交。加快综合管廊收边收尾工作,全面完成管廊内部支架、桥架、照明、排水、消防、监控等工程并完成竣工验收工作,计划年内完成已建成管廊的竣工验收、监控系统验收、消防评估等工作并移交使用。部分管廊段落受地铁占用及征地拆迁影响暂无法贯通;部分管廊规划正式电电源点位于土储土壤治理范围,由于土壤治理尚未开启,相关管廊联调联试工作无法开展。

2、加快推进地铁和公共地下空间建设。结合现场施工需求,对设计图纸查漏补缺,确保地铁、地块、地下空间图纸无缝衔接。同步超前考虑项目后续验收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前期手续。加快推进工程施工,地铁代建部分计划今年底完成大校场车站及区间主体,开展二次结构施工;机场跑道旧址站完成土方及支撑,主体结构完成30%;地铁5号线、6号线、10号线计划明年24月逐步完成施工,移交地铁。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措施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的巨系统,南部新城地下空间与市政基础设施、地铁和地块需要高度融合,工程规模大、功能高度复合、聚集要素多,存在着设计协调主体多元,界面接口多、衔接复杂,协调难度大的客观问题;同时,工程建设标准高、技术重难点多、交叉施工难度比较大。需要进一步完善规划、标准和管理,统筹好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不断提升施工工法水平。

区政府及南部新城管委会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坚持以整体规划引领,以具体项目为抓手,加快南部新城地下空间及轨道交通建设,进一步释放发展空间,以新城现代化服务推进中国市现代化南京新实践和秦淮新实践。

1、进一步完善地下空间规划体系、标准和管理机制。完善地下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方案设计等全过程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体系。完善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技术标准,整合用地、交通、市政、人防等地下空间相关专业,建立技术指标体系和制图标准。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综合管理协调机构,加强地下空间规划、建设、运行全生命周期的统筹协调,推进关联项目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审批、同步建成,实现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建设。

2、统筹地下空间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应结合国土空间布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因深度制宜、因功能制宜地规划地下空间系统布局,综合统筹考虑各功能、不同深度地下空间实施的规模与时序,为未来地下空间的发展做好空间、连通接口等规划预留,做到竖向分层立体、横向互联互通的网络化、综合化开发。

3、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加强各方管理。一是制定接口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确认及时。采取“EPC项目+代建+设计咨询的管理模式。建立各级接口协调管理机制,及时对接确认各自接口信息,保障后续工作准确无误,二是明确责任分工,高效协调推进。基于建设工作的复杂、变化性,成立总体组、前期组(外协组)、设计组、施工组协同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4、加强地下空间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一是不断提升地下空间施工工法水平,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持续发展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技术,提升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与工艺设备研发能力,达到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二是探索低碳生态技术运用,例如地下新能源设施、生态空气动态自循环技术、光纤阳光引入技术与人造太阳技术等,提升地下空间品质和安全。三是采用智慧化手段为地下空间建管赋能,将地下空间数据统一纳入智慧城市平台,利用地理信息、物联网、大数据、 系统集成等技术建设应用平台和专题应用系统,全面掌控地下空间实时运行状态信息,建立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立体监控体系。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关于秦淮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下一条: 无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59272375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