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区民办医疗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5-04-23 浏览数:8450 【字体: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工作委员会

    民办医疗机构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改革后的公共卫生医疗事业的新生力量,加速发展民办医疗机构,有利于促进医疗市场的有序竞争,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为此,秦淮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用了半年时间,通过视察、座谈、个别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全区民办医疗机构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秦淮区民办医疗机构发展现状
    (一)卫生资源概况
    秦淮区医疗资源丰富,辖区内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83家,其中:三级医院7家,二级10家,一级医院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公共卫生单位3家,门诊部18家,企业事业单位医务室、卫生站、社会办医和个体诊所210家。全区有卫生技术人员12456人,床位8945张,年门诊人次1.16亿,医疗收入66.6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6.9人,床位8.6张,我区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千人拥有医生、护士数量,在全市均处于中上等水平。
    (二)民办医疗机构情况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区民办医疗机构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数量多,规模小。民办医疗机构规模偏小,所占医疗市场比例很小。截止到2013年底,全区社会资本举办的民办医疗机构共有155家,占据医疗市场半壁江山。但其中一级以上医院只有11家,未定级的医院8家,门诊部13家,其他123家都是规模较小的诊所。2013年全年民办医疗机构门急诊量约105万人次,占全区医疗机构门急诊量1165万人次的9%;医疗收入9.7亿元,占全区医疗总收入66.6亿元的14.5%;纳税总额783.87万元,只占全区纳税总额87.89亿元的0.09%。 



    二是专科多,综合少。据统计,区域内门诊部以上的民办医疗机构中提供医疗综合服务的14家,提供专科服务的18家;民办诊所中普通诊所55家,其他为中医诊所、中西医结合诊所、医疗美容诊所和口腔诊所等。也就是说,提供综合服务的民办医疗机构只有44.5%,大多数民办医疗机构提供专科服务,如南华骨科、紫金医院、仁品耳鼻喉、爱尔眼科、博大肾科等。
    三是西部多,东部少。西部98家,东部57家。以龙蟠中路为界,我区民办医疗机构的空间分布呈现西部多、东部少的现象。民办医疗机构选址一般以交通安全便利、知名度易于打开、出现意外情况便于邀请各大医院协助为标准,选择市中心的较多。
    四是服务周到,信任度低。一级以上的民办医疗机构硬件设施较好,专科大型检查设备齐全,病房条件能够达到三星宾馆标准,环境优美,能够满足患者多元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但据网站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及患病后首选到哪种医疗机构就诊时,10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公立医院;2014年度内,只有44%的被调查者曾到民办医院就诊过。
    二、民办医疗机构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阻碍
    (一)各类政策壁垒
    确立发展民办医疗机构,是基于国家在公共卫生医疗事业投资不足,希望社会资金来解决国家卫生医疗事业的社会问题。但是发展与政策不同步。目前仍在执行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制定于1994年,经历了20年的风雨洗礼,条例和实施细则中很多条款已不再适应当前民办医疗市场蓬勃发展的现状。民间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很高,但市场准入门槛高,准入机制不透明,行政审批程序复杂,政策与执行的相对落差都给民办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制造了一扇扇的“玻璃门”和“旋转门”。2012年6月,南京市人社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南京市城镇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工作的通知》,提高了对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标准。对于秦淮区来说,虽然从国家到省市都对医疗机构设置放开了区域限制,作为医疗资源控制区,到目前为止我区还没有具体的落实意见和办法,近两年来,民办医疗机构几乎是零增长,区域民办医疗机构发展规划也是空白。
    (二)公立医院强势竞争
    当前环境下,民办医疗机构不可避免地要与公立医院一较高低。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的一句来说:在中国的医疗市场上,相比公立医院这座“高山”,民营医院还是个“山丘”。我区公立医院众多,他们带着“公立”的金字招牌,膨胀的脚步从未停止。2010年,南京市第一医院建筑总面积近12万平方米、拥有1500张床位的新大楼启用;2012年5月投入使用的江苏省中医院南院,医疗用房面积由7万平方米扩大到18万平方米,核定床位由1200张增加到2500张,门诊量由当年的150万人次,猛增至去年的近400万人次;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扩张当中。公立医院一床难求,民办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畸形的资源配置造成了老百姓心中的“看病难”。  

 

   (三)人才技术短缺
    人才技术缺乏支撑是民办医疗机构发展的最大“短板”。在座谈中,很多机构负责人表示他们的人才队伍不稳定、质量不高,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梯队难以形成。民办医疗机构多聘请公立医院退休的高职称人员作为专家队伍,招聘刚毕业的学生作为基础人员,形成民办医疗机构人才队伍“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老专家在业务上经验丰富,但由于年岁较高,在精力和体力上无法跟得上紧张的工作节奏,因此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成绩好的或者名校毕业的都直奔公立医院,成绩一般或二本以下的才愿意屈居民办医疗机构,而且只要有机会就会流向公立医院,人才流动性极大。医生多点执业政策虽早就出台,但很难“落地生根”,公立医院会用编制、职称、职务等有形、无形的手,绑住医生的手脚,于是,民办医疗机构即便开出数倍于公立医院的年薪,也不易吸引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规模小、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民办医疗机构,将逐渐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四)老百姓信任危机
    当前一些民办医疗机构违背了举办机构的初衷,如投资者急功近利,运用各种手段牟取暴利;管理不规范,违法执业情况时有发生;广告夸大其词,导致举报投诉居高不下,扰乱医疗市场。利益驱动下的营销策略等问题的存在,降低了群众的信任度,部分民办医疗机构吸引不了病人,不得已又使用各种手段获取短暂的经济利益,如此往复,信任危机始终笼罩在民办医疗机构上空。
    三、我区民办医疗机构发展的机遇
    (一)政策环境日趋转暖
    近年来我国政策逐步倾向于民办医疗机构。201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2012年6月发出的《关于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0%左右;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开办私人诊所,鼓励社会资本举办特色医疗机构;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举办。2014年,是民办医疗发展极不寻常的一年。1月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3月至5月,国务院办公厅等部门连续发文,从鼓励社会办医、医改加速、市场调节、自主定价、私人定制等方面,加快民办医疗发展。《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所有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指出严格控制县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提出积极推动社会办医的重点任务是放宽准入条件,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推动社会办医联系点和公立医院改制试点工作。7月中共南京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就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跨越发展作了全面动员和部署,“放开”成为这次会议的一个关键词,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卫生行业。近日,市委拟出台《关于建设中国健康服务与生命科技名城的意见》,提出建设中国健康服务与生命科技名城的战略构想。从国家到省市,对社会办医的政策扶持力度都在不断加大,有人说:民办医疗机构将迎来春天。
    (二)民办机构优势渐显
    民办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机构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患者需求日趋多样化、差异化的情况下,其机制灵活、注重服务、专科特色的优势日益显现。民办医疗机构“船小好掉头”,其投资者具有人、财、物的控制权,行政决策效力较强,可以有效配置内部资源,经营机制相对灵活,对市场需求反应敏捷,能够根据公众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民办医疗机构推崇一切从客户出发,大多都有周到的导诊服务,能想病人之所想,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这一点对于越来越重视品质生活和服务质量的患者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民办医疗机构在多年的实践中已经摸索出一条与公立医院错位前进的路,就是发展专科,他们在眼科、男科、妇科、医学美容、特需服务等专科方面逐步崭露头角,在专科设备上也相对先进、各类齐全。如东南眼科医院率先引进世界领先的准分子激光系统、飞秒激光治疗系统、超声乳化系统等先进眼科诊疗设备,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辖区政府高度重视
    秦淮区是一个医疗资源大区,区委、区政府都十分重视医疗行业的发展。近年来,民办医疗机构对全区的经济贡献度也在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税收703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784万元。今年,区委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民资进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1-10月份,民办医疗机构税收已达914万元,远远超出了去年全年的水平。为满足老年群体健康服务需求,我区开创性地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创新推出“秦淮区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暨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协议”,将部分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养融合服务点。为鼓励民办医疗机构发展,区卫生管理部门每年定期和不定期对所属民办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强化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为解决医生多点执业难的问题,区卫生管理部门灵活变通,实行了会诊备案制度。我区还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第三方”调解机制和医疗风险化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环境。近年来,辖区内民办医疗机构没有发生重大医疗事故,为民办医疗机构的壮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民办医疗机构发展先进模式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发达国家及国内大型民办医疗机构的发展模式,对于探索我区民办医疗机构出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美国:公立、私立医院都是院长负责制,人、财、物运行高度自治。私立医院员工除医师之外都是聘用制,按合同管理。医师是自由职业人,不属于任何医院,但可从不同医院获取“入院特权”,从事多点执业。
    德国:私立医院占七成,每年获政府资金很少,但不需要缴税,而公立医院则必须依法纳税。另外,私立医院盈利用途不受限制,而公立医院盈利用途被严格限制。
    印度:印度整体卫生状况并不理想,但印度的医疗水平却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在国际医学界也享有较好声誉。为鼓励私立医院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印度政府陆续出台包括提供廉价土地、鼓励外商投资、引入私人保险、促进医疗器械进口、开放医疗旅游、减免医院税收等政策。
    南京明基医院:中外合资合作医院。凭借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杰出的两岸专家团队、人文的诊疗环境、尖端的医疗设备、高效的资讯系统、便捷的地铁交通资源、规范的三级医院收费和完善的医保报销体系,医院迅速发展壮大并获得越来越多病患的信赖。医院已服务民众超过200万人次,日门诊量超过2000人次,开放病床1000张。
    南京同仁医院:国有控股股份制医院。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家庭护理、科研教学、国际交流、健康生活于一体的花园式医疗保健中心。它的经营理念是“以优势学科为龙头,以优质服务为主线,以品牌塑造为重心,以同仁文化为基础,打造中国股份制医院的典范”。
浙江萧山医院:非营利性、公益性,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按照“强专科、大综合”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以强专科为龙头,内、外、妇、儿共同发展的格局。
    五、推动我区民办医疗机构发展的对策
    中国经济在历经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正在逐渐步入“新常态”阶段,更确切地说,则是处于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从表面上来看,经济新常态是一种经济增速的放缓;从本质来看,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增长动力的切换和制度环境的改变。作为第三产业的医疗服务业,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吃、穿、住等绝大部分需求都满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而只有健康例外。健康服务业在宏观经济中的比重也会越来越高,成为宏观经济最大的组成部分。剖析城市发展内在要求,健康服务关联着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主题和新内涵,标志着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的新空间和新方向。目前中国健康产业占宏观经济的比重为5%左右,按照中国GDP每年7%—8%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GDP总量将达到80多万亿元,如果按照世界平均10%用于医疗卫生相关服务计算,中国的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多亿元,而目前这一规模只有2万亿—3万亿元,因此我国健康产业发展还有较大空间。
    (一)落实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实现民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同步发展,就要消除阻碍发展的困难和障碍,让国家、省、市、区各项扶持政策掷地有声,改变“政策给力,发展乏力”的局面,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激发市场活动,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力,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1.制定发展规划。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着力于深化卫生综合体制改革,尽快拿出具体可行的民办医疗机构发展规划,引导公立与民办医疗机构合理竞争、互为补充,实现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合理覆盖,促进我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与均衡化发展。一要优化增量。“医养融合”是今后民办医疗发展的出路和壮大的方向,也是今后社区功能的有机结合部分,可在规划中通盘考虑,鼓励社会资本到区域东部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投资建设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二要盘活存量。引导现有123家民办小诊所通过合并、转型、托管等方式,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搭建公立医院支持、扶持民办医疗机构的学科建设平台,不断提高民办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三要发展龙头机构。一方面选择合适的地点,给予优惠的政策,引进一家类似建邺区明基医院、江宁区同仁医院的有规模、实力强的民办医疗机构;另一方面物色1—2家现有有潜力的机构进行重点扶持,催生“重量级”民办大医院。
    2.给予资金扶持。政府要在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民办医疗机构必要的扶持,协调金融机构积极为民办医疗机构的开办提供贷款便利和优惠。要鼓励社会组织或个人用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及其他财产,投资开办特色医疗机构。对提供医疗高新技术服务或优质品牌的民办医疗机构给予税收方面的政策优惠;对定位在高新医疗核心技术服务民办医疗机构并能解决本地区医疗问题的,可试行民办公助,甚至考虑固定资产投入。
    3.落实多点执业。灵活开展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简化医师、护士变更执业注册手续,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人才交流;探索实行专家在保留原有编制、学术地位和职称的条件下,同时在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自由执业,形成一个医生人力资源市场,努力实现“名”医到“民”医;在户籍管理、档案管理、住房与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拿出具体措施,让民办医疗机构引进的人才享有与公立机构同等的待遇,从而实现民办医疗机构人才队伍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提高民办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4.完善医保定点。扩大“医保定点”,民办医疗机构只要符合规定,资质、服务水平相当,就应该同等对待,不仅在准入门槛上,还在办理程序上,不仅包括医院,也包括具有一定规模的门诊部和诊所,获得医保定点单位的机构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经常性检查。
    (二)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管理监督
    1.加强日常引导和管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理顺监管思路,改变过去按经营性质区别监管的观念,健全行业监管和社会监督机制,加强经常性引导和管理。落实医疗机构不良行为记分制度,将出院病人满意度、社会行风评议等各类医疗行风评议调查以及医疗服务明查暗访、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制度范围扩大到民办医疗机构;加强对民办医疗机构法人、管理者和医护人员的培训,严控民办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保障体系和医疗法律保障体系。加强医疗广告审查与监督,严格执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运用联合执法、社会监督、不良记分、严格校验、媒体曝光等多手段、多措施的综合管理措施,坚持打击虚假广告、医托等行为,净化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督促民办医疗机构在规范化道路上有序发展,维护医疗市场秩序。
    2.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健康服务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促进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将有利于调整服务业结构和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中医正是健康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办医疗机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我区是中医发展大区,区域内拥有省、市、区三级公立中医医院,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在建设中医诊疗中心。要充分发挥公立医疗机构学科带头作用,推动公民联合,成立由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民办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秦淮区中医医疗服务联盟”,实现对接帮扶,开展科研合作,带动民办中医 机构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的特色优势,开展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
    3.指导成立行业协会。笔者在本区民办医疗机构负责人座谈中了解到,他们对自身存在的优劣势十分清晰,也想通过行业自律,共同研究,走出发展的困境。区卫生局要主动指导区域内的民办医疗机构成立全区民办医疗机构协会,通过建立联系制度、培训制度、宣传制度等相关制度,推动民办医疗机构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共同发展。
    4.强化正面舆论宣传。民办医疗机构要健康发展还需要政府在一定时间内加大正面舆论宣传的力度,选拔一批有优秀的、有代表性的民办医疗机构进行宣传,逐步消除社会对民办医疗机构的偏见,帮助民办医疗机构在实现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逐步形成有利于民办医疗机构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内强机构素质,提高医疗市场服务能力
    民办医疗机构要快速走出发展困境,是继续“忽悠来、宰干净”,还是转变为名医高质服务,抉择与变革势在必行,早变早主动。民办医疗机构必须做到强化自身素质,规范执业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1.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未来医疗市场不再是今天低层次的同质竞争状态,而是综合实力整体运作竞争与跨区域跨领域合作并存。民办医疗机构要在竞争与合作中不断摸索,寻找合适的模式,促进人才融合、机构融合、资本整合,实现民办医疗行业的转型升级。人才融合,除切实落实多点执业外,可以以优厚的条件直接引进学科带头人,也可以以院际间协作的方式,带动相关专业发展。机构融合,一方面,以雄厚的资金支撑,通过并购方式组建大型医疗集团;另一方面,以契约方式,公立对民办进行托管,开展对口扶持,或者建立医联体、医疗联盟,以公立医院的公信力、技术支撑和品牌沉淀,加上民办医疗机构灵活的运营方式,促进民办与公立的协调发展。资本融合,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以收购、兼并、托管等形式,参与公立医疗机构的转制重组,将各方资本有效融合,发挥资本最大效益。
    2.寻求差异化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所有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由非公立医疗机构按照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合理制定。”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个新政策可以让民办医疗机构开发更多的服务项目,提供更好的、更高端的服务,高端医疗服务是医疗服务市场的一种必要补充,而且必须由民营资本参与,由民营资本来补充。随着居民健康理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的职能正在从单一的疾病治疗向集预防、治疗、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全程化服务模式转变,民办医疗机构可尝试开展移动医疗 服务、康复医疗服务、健康体检等多维度的服务内容。
    3.更加重视医疗质量。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比医疗机构的固定资产更为重要,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提供更高的可感觉的质量。医疗质量作为医院品牌的灵魂,是患者产生信任感和追随度的最直接的原因。因此民办医疗机构要想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增强门诊量,首先就要提高机构的医疗质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行质量管理标准化,定期对机构医疗质量进行研究、检查、指导和决策,组织实施医疗质量的控制、检查、评估和反馈,通过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来建立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快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综上所述,民办医疗机构作为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卫生改革的必然产物,向社会提供多元化服务,也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但民办医疗机构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政府、机构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把握机遇,化解危机,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相信借助深化改革的春风,在“十三五”规划的引领下,在不久的将来,民办医疗机构不仅在数量上,更能在质量上与公立医疗机构平分秋色、共同发展,我区的民办医疗机构必将真正跨入“春天里”。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建言献策】秦淮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下一条: 联动 合力 实效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58299688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