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政府在“保护更新老城”中文物保护和利用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7-09-24 浏览数:21634 【字体:

区文化局局长  赵久明

2017921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区政府在保护更新老城中文物保护和利用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工作

(一)区文物保护单位基本情况

秦淮是金陵古城的发源地,域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2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如朝天宫、大报恩寺遗址等11处;省级文保单位如秦淮民居群、江南贡院等27处;市级文保单位如行知馆、李鸿章祠堂等51处;区级文保单位如中华书局旧址、国民大戏院旧址等43处,此外还有尚未定级文物(统称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77处,共309处文物保护单位。

(二)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情况

根据《秦淮区十三五老城保护更新实施方案》精神,区政府在保护更新老城、开发建设新城总体格局下,以保护优先、有机更新、提升品质、彰显特色、传承文化为总体思路,协调文化旅游住建部门和各城市开发建设单位,扎实推进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

1、文物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制订出台加强文物工作意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有关文物工作的批示精神,根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意见精神,制订秦淮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文物日常巡查修缮、文博场馆建设、文创产业发展等作出新的安排,明确了全区各文保单位的法律责任和文物部门、各相关街道的文物监管责任。二是营造文物保护社会氛围。区政府与各街道、各相关建设单位签订《文物保护安全责任状》,年终开展考评。签订责任状的单位有12个街道及7家国资企业如历保集团、南捕厅公司、壹城集团等。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活动,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第十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博之夏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认真宣传文物保护法和文物工作方针,增强市民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社会舆论对文物保护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秦淮文化保护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三是健全文物保护数据目录。抓住南部新城大拆迁大开发机遇,对南部新城历史资源进行梳理排查,组织专家对前期排查资源点进行论证,梳理出包括机场联航候机楼、场站气象台、机场输油铁路等26处历史资源点,作为南部新城建设的挂牌保护对象,依法纳入文物保护范畴,从而使三普文史资料更为完善,为新城开发建设提供了历史文化支撑。四是实现文物资源动态管理。加强对区内文保单位的巡查工作。通过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工作三级网络保护责任制,按照文物巡查办法对辖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每月一次、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每两月一次的文物巡查,并建立台账。同时,在节假日、重大活动前加强巡查力度,确保文物保护单位的完好率100%

2、全区文物安全隐患排查处置力度空前加强。我区文物建筑中,晚清以来的古民居、民国建筑数量较大,基本都有百年的历史。经岁月的洗礼,以及自然和人为使用的原因,大多数文物建筑都存在屋面漏雨、墙体开裂、电线私拉乱接等安全隐患。今年4月,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文物安全大排查的通知要求,区政府对区内不可移动文物险情进行排查,共排查安全隐患文物建筑80余处,其中朝天宫、双塘两街道更是隐患重灾区,共计65处。秣陵路21号、升州路160号、评事街186号、牛市64号等多个文物建筑安全隐患更是媒体炒作、居民投诉的重点。为此,区政府会同检察院组织召开秦淮区历史文化保护联盟会议,就文保单位的责任落实提出要求,并督促落实隐患整改责任。林涛区长和相关副区长对南捕厅拆迁地块文物保护工作高度重视,亲自督促排险修缮,并组织区领导分片包干走访,指导拆迁和文物保护修缮工作。今年以来,区政府对程先甲故居荷花塘5号民居谢公祠1号民居同乡共井11号民居韩恢墓等实施修缮。目前,省级文保程先甲故居修缮工程已进入尾声,刘芝田故居已完成房屋安全鉴定评估,罗廊巷太平天国建筑及壁画抢险方案正在深化设计。全区目前共有27处文物建筑在排险修缮中,可以说,文物修缮工作量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3、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推进老城保护更新。根据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文物所有人和使用人负有文物保护修缮义务。区内文物法人单位一般都能根据法律规定实施抢险修缮,但修缮的设计和施工必须邀请有文物资质单位落实,修缮方案除要求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外,还必须报请文物部门审核批准。文物修缮施工也必须接受文物部门监管、验收。因此,文物建筑修缮较之一般工程更加严格复杂。今年以来,文旅集团修缮棋峰试馆、历保集团修缮金沙井太平天国建筑、壹城集团修缮钓鱼台192河房196号河厅河房、南捕厅公司修缮凌庄巷3号民居5号民居、洪武路街道修缮锦绣坊21号古建筑、农业银行修缮常府街30号民国建筑,区文化局都根据职责要求,指导上述单位进行修缮方案的制定和报批,既做好服务,也做好监管。在太平南路沿线环境整治过程中,对挂牌保护的各级文保建筑,区政府严格按要求组织立面整治,指导出新工作,还历史本来面目。慧园里历史风貌区整治出新工程,施工单位克服场地狭小、风貌保护的特殊要求,实施杆线下地、雨污分流、道路出新,有效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宁中里历史风貌区保护由于人口容量与居住空间矛盾较大,改造方案未获专家会议通过,为确保风貌保护,区政府决定工程延后。 西白菜园历史风貌区、周处读书台、凤凰台与瓦官寺等历史地段的保护方案,一直在文物专家的监管把关下往前推进。

4、积极协调重点项目考古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区政府在推进全区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协调市文物部门加快我区重点项目考古工作,为项目推进节约时间、创造条件。1、中航科技城考古发掘结束。经努力协调,中航科技城项目于今年64日结束考古发掘工作,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论证,确定了明初皇城西墙遗址范围。710日出具地下文物保护意见。目前正进行文物保护方案和建设方案编制工作。一经审核通过,即可全面进场施工。2、西街地块考古面临新的挑战。该地块自4月初开始进行考古勘探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每周不少于两次现场组织协调,推进考古勘探进度。6月初考古单位即提前完成西街地块的考古勘探工作。此次考古仅发现古河道遗迹、少量灰坑、窑址遗迹等,对古越城遗存尚未勘探发现。为慎重起见,文物部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现场观测会商,制订了考古发掘方案,目前正待国家文物局批准。3、熊猫LG项目等项目考古实现较快推进。经协调,熊猫LG项目、尚书巷北延道路7月底完成考古,观门口地块考古实现部分边建边考,长白街等一批道路出新地段考古实现边建边考。

5、加快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步伐。为配合全区沿明城墙、沿秦淮河、沿历史文化街区三沿环境整治与景观打造工作,去年以来,区政府积极组织专家团队对区内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挖掘,编制完成一系列专项文史课题。其中,《秦淮区历史文化资源图录》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记资料为基础,从遗址旧痕、风景名胜、宫殿府邸、名人旧居、民国旧宅等十三个方面,进行编辑整理,以图录方式充分展示秦淮特有的历史风貌,即将出版发行。以此为基础,在秦淮区政府网上线发布秦淮历史文化地图,方便市民查询秦淮区域文物史料。在编制《秦淮区历史文化资源图录》、收集史料的同时,区政府还对明城墙沿线、御道街沿线和太平南路沿线、西五华里沿线、秦淮河中支(运渎河)、南部新城等处历史资源进行梳理,并分别汇编成册,为老城保护与新城开发做好了文史资料准备。相关史料陆续提报各项目实施单位、各有关街道。

6、积极整合利用全区文博场馆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当前秦淮博物馆事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全区现有各类博物馆26家,其中市属博物馆5家,区属博物馆6家,机关部门和院校成立的专题博物馆5家,民办博物馆5家,微博物馆5家。区政府积极推进文博发展,正着手秦淮灯彩非遗馆、惜抱轩、芥子园等展陈设计与建设,协调推出金陵刻经、宝庆银楼金银细工、君和堂等一批非遗展陈阵地;另一方面,积极协调文博场馆与教育系统乡土教育相结合、与全域旅游相结合,促进区域资源整合利用。区内7家博物馆与区教育局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就博物馆进校园方案进行了具体安排。

二、存在的问题

分析全区文物保护利用现状,我们既感到使命光荣,也感到责任重大。全区文物保护利用还有很多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1、历史欠债较多。我区古民居较多,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加之自然风化和维修不及时,房屋破损比较严重,保护修缮工作量很大。

2、体制困局困扰文物保护修缮工作。其一是文保建筑中的直管公房,房产部门作为产权单位,因收取租金低,无力承担全面维修费用,居民也不愿主动筹资维修;其二是文保建筑中私人住宅无力维修,政府补贴办法还不成熟,补贴资金投入后如何监督回收,法律还不完善,因而修缮保护难以展开;其三是代管房产中公权力主体失管漏管,如常府街30号民国建筑、基督教青年会旧址、红花机场别墅等。

3、城市建设过程中,因征收后失管、漏管,以及老城更新施工过程中施工组织随意性较大,导致文物毁损情况加剧。

4、文物利用研究不足。一类情况是历史资源挖掘整理后,开发建设单位对文史的展示展陈漫不经心,错过了文化价值的开发机会;一类是文物建筑修缮后如何使用,研究利用主体缺位。

以上问题的存在,需要在法制、体制、机制等基础上研究破题之策,也需要我们创新思维、努力进取。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老城保护更新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完成《秦淮区十三五老城保护更新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强历史文化梳理,丰富秦淮文化这一城市名片,落实文物保护责任主体,促进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具体计划如下:

(一)加强文物巡查、建立文物保护责任体系

1、点面结合,完善文物巡查消险体系。通过排查全区不可移动文物险情,对存在隐患的不可移动文物采取消险措施,做到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状况明显改善。适时启动文物平安工程,完善文物建筑防火、防盗、防雷设施,切实降低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风险。结合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加强基层文物安全管理,健全区、街、社区三级文物安全巡查管理网络,实现管理无死角、监控全时段。

2、环环相扣,闭合文物保护责任体系。根据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文物的所有人或使用人是文物保护的责任主体。据此,认真落实市区关于文物保护责任主体的政府界定,即: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其管理使用单位为保护责任人;没有管理使用单位的,所在街道为保护责任人。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所有权人是保护责任人。明确文物所在地块征收过程中的责任主体:土地征收前产权人或使用人为责任主体,地块整理阶段征收实施单位为责任主体,地块出让后文物所有人或使用人为责任主体。文物保护责任人应依法履行文物保护义务,承担保护修缮责任。文化部门将依靠秦淮区历史文化保护联盟,推动各个文物建筑责任主体履行法律责任。历史文化保护联盟于20138月由区检察院牵头发起成立,由行政、司法、重点文保责任主体单位和区属各城建开发平台等30余家部门单位共同组成。联盟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设立联合协作办公室,就文物保护利用建立信息联网、防护预警和多元化纠纷解决等联动机制,初步形成了行政执法、刑事司法、社会团体、民间力量多方参与历史文化保护的新格局。

(二)推进文物修缮工作

在落实文物责任主体的情况下,根据《秦淮区十三五老城保护更新方案》,有序推进文物修缮工作。督促并指导法人单位落实文保责任,开展文物修缮消险工作。推进文物修缮工作改革,制订《秦淮区古民居保护办法》,进一步厘清区域内区级及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产权归属,对私人产权且无力维修的文物建筑,依托区城建开发平台尝试采取先个别征收、再安排修缮办法,组织实施消险修缮。

(三)促进文物资源合理利用

1、推进区内文博场馆建设。积极研究规划文物建筑用途,鼓励社会资本和文物爱好者参与到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将现有资源相结合,建立更多富有特色的文博场馆。要在增加文博场馆数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文博场馆的展陈质量,通过联展、借展、合作办展等方式,促进优秀馆藏资源的共享交流,提高藏品利用效率。促进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在博物馆的展示上,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博物馆、文物、历史等活起来。继续办好“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南京文博之夏系列活动,推动教育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打造更富创新的文化活动。

2、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在对景区文物加大保护的前提下,合理适度利用好文物资源,促进文物保护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打造全域旅游品牌,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为支撑的体验旅游、修学旅游线路。原真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文物建筑,做好周边环境整治,实现文物保护与延续使用功能、改善居住条件相统一,在此基础上开发休闲旅游线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扩大居民就业。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全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面广量大,涉及众多部门单位,涉及社会各界各方面,区政府将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以创新思路、坚韧精神推进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努力在历史文化名城打造、全域旅游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创建等方面取得新的佳绩,不辜负秦淮人民的期望,不辜负这个城市的重托!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谢谢!

附件:1、秦淮区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名录

22017-2020年文物保护主要工作一览表


附件1

秦淮区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名

等级

数量

单位名称

国家级

11

古遗址(2:明故宫遗址、大报恩寺遗址;

古建筑(5:南京城墙(秦淮区段)、瞻园、甘熙宅第、七桥瓮、朝天宫;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正觉寺)、金陵刻经处、金陵兵工厂旧址。

省级

27

古遗址(1:窨子山遗址

古建筑(12:秦淮民居群(三条营古建筑、刘芝田故居、程先甲故居、秦大士故居、糖坊廊河房、钞库街河房、钓鱼台河房、棋峰试馆)、净觉寺、瓮堂、玄津桥、朝天宫(江宁府学);

石窟寺及石刻(2:大报恩寺碑、江南贡院;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2:罗廊巷太平天国建筑及壁画、天朝总圣库、英王府遗址、金沙井太平天国建筑、天主教堂、南京大华大戏院旧址、基督教莫愁路堂、童寯住宅、张佩伦宅、南京邮电局旧址、基督教圣公会圣保罗堂、中南银行南京分行旧址、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旧址。

市级

51

古遗址(3:南唐宫城及护龙河遗址、南唐城墙遗址、六朝建康都城遗址;

古墓葬(1:阮籍墓;

古建筑(27:周处读书台、光宅寺、大中桥、内桥、文德桥、淮清桥、石猫坊、夫子庙遗迹(孔子问礼图碑)、白鹭洲鹫峰寺、朱状元巷清代住宅、愚园、李鸿章祠堂、白下路清代建筑、清真寺、瞻园路126号建筑群、九龙桥、泾县会馆旧址、天后宫、绫庄巷31号古民居、牛市古民居建筑、三藏殿、高岗里39号古民居、吴家账房、曾静毅故居、饮马巷古民居、沈家粮行、柳叶街41号古民居;

石窟寺及石刻(3:卞壸墓碣、封至圣夫人碑、封四氏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6:曾公祠、行知馆、原国民政府财政部旧址、原国立中央政治大学门楼、基督教青年会旧址、原天山协会旧址、仁寿里民国建筑、高二适故居、复成新村14号民国建筑、常府街30号民国建筑、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育群中学旧址、工兵学校旧址、光华门堡垒遗址、利济巷慰安所旧址 、韩恢墓。

附件2:

2017-2020年文物保护主要工作一览表

序号

分类

工作内容

责任单位

完成时间

1

基础工作

启动3个国家级(金陵刻经处七桥瓮金陵兵工厂旧址)、8个省级(秦淮民居群程先甲故居糖坊廊河房钞库街河房秦大士故居三条营古建筑棋峰试馆钓鱼台河房刘芝田故居)和部分市级文物保护规划方案编制工作。

区文化局、区建设局

2020

2

划定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并通过政务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布。

区文化局、区建设局(规划等相关部门)

2020

3

制定全区文保责任单位一览表。

区文化局

2017

4

严格执行紫线管理规定:涉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及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的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

区文化局、历保集团、南捕厅公司、越城集团、安城集团、文旅集团、壹城集团、住建局及驻区文物建筑使用法人单位等

2017-2020

5

推进文物执法改革:文化综合执法权上交市文广新局,行政综合执法检查权集中下放街道

区文化局

2017

6

推进文物修缮工作改革:对私人产权且无力维修的文物建筑,依托区城建平台组织实施,即先协议征收、再组织修缮。

区文化局、住建局及区属各开发建设平台

2017-2020

7

文物修缮工作

秦淮古民居群(程先甲故居)抢险加固工程

历保集团

2017

8

罗廊巷太平天国建筑及壁画抢险加固工程(文物建筑维修)

区文化局

9

金沙井太平天国建筑抢险加固工程

区委党校、历保集团

10

钓鱼台192号、196号抢险加固工程

壹城集团

11

秦淮民居群(刘芝田故居)抢险加固工程

越城集团

12

白下路清代建筑维修工程

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

13

常府街30号民国建筑抢险加固工程

农业银行玄武支行

14

韩恢墓保养维护工程

区文化局

15

高岗里39号民居抢险加固工程

历保集团

16

原天山学会旧址修缮与周边环境整治工程

历保集团

17

李鸿章祠堂修缮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历保集团

18

锦绣坊21号抢险加固工程

洪武路街道

19

荷花塘5号民居、谢公祠1号民居、同乡共井11号民居抢险加固工程

区文化局

20

南捕厅地块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工程

南捕厅公司

21

钓鱼台17号抢险加固工程

越城集团

22

浙江庆和昌记支店旧址抢险加固工程

壹城集团

23

文物利用工作

利用现有不可移动文物开展文化解读和展示利用

区文化局

2017

24

将博物馆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

区文化局

2017-2020

25

大力发展文博文创产业,引导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扩大引导文化消费,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区委宣传部、文化局、文旅集团

2017-2020

26

资金保障工作

区政府将文物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每年安排资金组织区级及不可移动文物抢险修缮和安全监管

区文化局、财政局

2017-2020

27

搭建公益性基金等平台,采取社会募集等方式筹措资金,有效解决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缮的资金补助问题

区文化局、财政局、金融办

2017-2020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下一条: 关于印发区国资办主任邱建陵同志履职报告的审议意见及满意度测评结果的通知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58211789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