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淮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五年行动工作计划中期实施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3-11-01 浏览数:1763 【字体:

区民宗局局长  李军

2023927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五年行动工作计划中期实施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工作

秦淮区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3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4%,主要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38个少数民族。

近年来,秦淮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区委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做到“五个纳入”即:民族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预算安排,纳入党建综合考评和高质量考核体系,纳入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内容,纳入区委巡察和意识形态专项巡察的重要内容,促使民族工作全面融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020我区立足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历史城区、少数民族常住人口较多的区情实际,出台《秦淮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五年行动工作计划(2020-2024年)》,并将创建工作列入我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内容。2020年创成“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1年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当前锚定2024年创成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围绕千、百、十、五、一五个维度,构筑起最情怀的幸福家园,同心共筑精致、宜居、开放、文明的美丽秦淮。

(一)活化“千年文脉”资源,彰显创建工作特色

一是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强秦淮发展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研究,组织南京大学、地方史志研究的专家学者,编辑《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秦淮在科举博物馆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科举制度的历史推动及启示》特展,讲述秦淮最动听民族故事,增强各族群众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认同意识二是“四全举措”推进重点项目。全方位、全维度、全周期、全要素举措,成功打造25个省、市级“红石榴家园”,立体化推进“1+5”工程体系(“同乡共井”品牌工程、“精神家园”育人工程、“文化滴灌”浸润工程、“扶志培智”结对工程、“百年名店”传承工程、“基层治理”样板工程等六大工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在新街口、夫子庙、卡子门等窗口地带的宣传大屏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标语全面铺展达四十多处,受众达300多万人次三是“四区共进”联动创建。突出秦淮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在老门东历史街区开办桃源村糕点文化展览馆,传承保护郑和府邸、天山协会、曾公祠、西北三省会馆、蒋寿山故居等历史文化遗存,推动街区、景区、园区、校区“四区共进”,共建美丽古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景区,同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城区。

(二)发挥“百年名店”优势,传承民族团结文化

一是发掘百年舌尖文化开展我与百年安乐园主题征文、“矢志不渝中国心,同乡共井秦淮情”迎国庆主题征文等活动,奇芳阁、绿柳居等民族餐饮老字号企业举办史料展、精品菜肴品尝月、餐饮操作技能比赛等系列舌尖活动,联合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技能、厨艺交流活动,宣传展示民族饮食文化共建和谐、共谋发展。二是丰富民族文化内涵。推广年味七家湾活动品牌规划建设熙南里大板巷民族民俗街区,每年传统节日,开办笪桥灯市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节庆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主题活动,凝聚社会共识三是引导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以民族餐饮行业发展为重点,开展民族领域资源信息调查,探索建立少数民族代表人士人才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项目库、民族文化企业数据库,推动民族饮食、服饰、文旅、传统工艺等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为全区发展增添风雅魅力。

(三)弘扬“十年逐梦”精神,构建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职校援藏示范先行。金陵高职校是全省第一个开展汉藏职教合作和第一家开办内地中职班的职业学校,援建了西藏第一家宝马4S店和第一个县级电视台。十余年驰而不息,帮助近千名藏族农牧民子女走出无人区,成为学子自由择业、自主创业,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和职业教育合作提供了南京样板。二是教育帮扶全面推进。朝天宫民族小学、金高职联手南京理工大学、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签署共建协议,成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思政教育联盟,打造“3+N”大中小一体化思政教育新模式。巩固拓展民进五老村小学支部与贵州黔西南州安龙县普坪镇中心小学同心·点亮工程同步课堂的实践经验,开通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与安龙一中同步课堂。三是产业协作提质增效。“内循环”着眼,发挥拉萨产业交流(南京秦淮)中心窗口作用,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招商模式,吸引更多的西藏企业来秦淮发展,引导辖区企业去西藏投资,实现共赢发展。指导帮扶乐金熊猫、艾尔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少数民族用工较多的企业,帮助少数民族员工在南京与汉族同胞共居、共事、共学、共乐、共享,增强归属感和幸福感。

(四)巩固“五微治理”成果,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一是“微空间”利用。“转角·遇见”、“口袋公园”、“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等特色阵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做到“不负遇见、恰好合拍”。二是“微网格”精维。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全区1270个网格均被赋予民族工作职责,实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网格挂包”“随到随建档”,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提高管理实效,确保问题发现在网格、处理在一线、化解在基层。三是“微文化”浸润。微地名、微博馆、微街区、微小区、微园区为重点,开展“同乡共井·红石榴家园”创建活动,推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精品书刻长廊,在石榴新村规划建设秦淮民族文化广场,展现各民族群众在美丽家乡建设中风雨同舟、同舟共济的发展历程。四是“微细化”服务。严格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各族群众提供事务咨询、办理、公示一条龙服务,让各族群众在办理劳动就业、子女学、医疗保障、法律援助等事项上感受到服务的温度办事的速度。优化富康社区“手工坊”、曙光里社区“石榴籽驿站”等民族志愿服务平台项目,不断充实文化志愿者、邻里守望志愿者、平安志愿者队伍,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五是“微小处”治理。学习“枫桥经验”,严格落实“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题,建立“抓前端、治末病”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情况,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处置舆情,巩固民族领域良好态势,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五)擦亮“一个品牌”,放大“同乡共井”效应

一是打造“同乡共井”民生工程项目。投资550万元,对同乡共井片区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提升,有效改善了居民的居住品质,营造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全新空间。该项目确定为2020年全省唯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扶持项目。二是提升品牌形象知名度。“同乡共井”打造成为区委统战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在胡家花园补善堂布展,通过文化展陈、视频短片等形式,更好诠释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乡共井秦淮情”的深刻内涵,启航“同乡共井”号秦淮画舫,讲好桨声灯影中的民族团结故事。成功举办“同乡共井秦淮情·喜迎党的二十大”微视频大赛,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秦淮创新实践典型系列报道”42篇。三是提升品牌价值美誉度。围绕打造人人共享视觉符号目标,组建“同乡共井”品牌运营团队;依托秦淮灯彩、手工木刻等金陵“非遗”,精彩刻画品牌形象,制作发布推广民族团结宣传片,联合“秦淮礼物”设计“同乡共井”创意糕点、文创产品,倍增品牌价值;完成“同乡共井”商标、著作权登记注册,依法保护、利用、拓展“同乡共井”品牌;设计发布“同乡共井”IP吉祥物;南京日报整版宣传报道“同乡共井秦淮情”创建模式,构建了新媒体、传统媒体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矩阵,“同乡共井”品牌影响力深入人心。

虽然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依然存在部分创建任务推进进度较缓,统筹协作能力有待提高,品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扩大等问题。

二、下一步打算

全区上下将坚决锚定2024年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目标,真抓实干,踊跃争先,为全区“特而精、最南京、高质量、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贡献民族团结进步力量。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提升“领导力”。组织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各级党委扛起党管民族工作的主体责任,定期研究民族工作,及时解决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从政治上看待民族问题,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切实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完善机制建设夯实“保障力”。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健全街道民族工作组织协调机制、综合管理机制、宣传教育机制、不安定因素排查调处机制、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完善联谊交友制度、来信来访制度、帮困制度以及街道司法、劳动保障、工会共同参与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维权保障制度,为各族群众提供维权、居住等受理、咨询服务,不断提升民族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三是放大创建效应凝聚“向心力”。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媒体等多种形式,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围绕同乡共井IP,依托非遗馆、科博、各红石榴家园创建单位等载体,在传统节日及日常周末开展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把民族团结元素融入群众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围绕“桨声灯影秦淮河”,开发“秦淮灯彩+民族团结”系列产品,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夫子庙体验行”“中华民族共同体老门东体验行,通过同乡共井游船画舫、观光车,串联多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点,助力文商旅深度融合。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关键词Tags:
上一条: 关于秦淮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下一条: 关于南部新城地下空间及轨道交通 规划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网站地图 | 总访问量:59269876 次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2793号-1